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迎接汽車革命

2018-05-07 11:04:41 2018能源思考3月刊

導言

我國自己制造的第一輛汽車--解放牌卡車1956年7月15日在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下線。次年我進入清華大學,就讀汽車專業。我的汽車情節引導我參與和見證了中國汽車產業半個多世紀發展的歷程。

汽車是工業化過程最好的一個"帶頭產業"。改革開放后我國工業化進程加快,汽車產業發展越來越受到國家重視。但在那百廢待興的年代也引來了諸多的爭議。我1982年出任第二汽車制造廠總工程師,1984年做廠長。期間,為了獲得企業發展項目的審批和政策支持,我不得不從到處宣講汽車產業發展的意義和規律開始,并以各種方式回答來自各方面的爭議。那時我用了不少精力研究汽車的屬性、汽車產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和相關政策。

1992年我到了國家經貿辦、經貿委。為了避嫌,我不再介入汽車行業的事務,但對汽車業的思考并沒有中斷。

1998年我進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分工聯系產業經濟研究部。這使我有機會參與了不少有關汽車產業的調查和課題研究。

亞洲金融危機之后,為啟動內需,在世紀之交,我國大眾汽車消費由抑制性政策轉向鼓勵性政策。政策的大轉彎使多年被政策壓抑的汽車消費需求迅速釋放,汽車的產銷呈現出爆炸式增長。

中國人的消費有明顯的從眾心理。無論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手表、自行車、縫紉機的百元級"三大件",還是90年代初期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的千元級"三大件",都曾出現"排浪式消費"的特點。這一輪幾萬至十幾萬、幾十萬級的汽車消費來勢之猛,幾乎把發達國家曾用三四十年的汽車消費增長歷程壓縮到了10年。

但是,與前兩類"三大件"不同,汽車消費需要強大的消費條件的支持,還需要全社會基于對汽車屬性的深刻理解而形成的汽車文化。但是這一切我們都缺乏必要的準備。

迎接汽車革命 近10我國汽車業可以用"飛速發展期"來描述,每年都有新氣象、每年都有新問題。其中有汽車產業發展問題、汽車消費條件問題、有能源環境問題,也有進入汽車社會面臨的問題。我參與汽車發展研究側重的是相關戰略和政策。這可能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職業特點和我個人經歷有關,因為我總希望結合汽車產業發展的不同時期,從戰略性、前瞻性視角,盡我所能提出問題,引起人們的思考;從政策層面進行討論,為政府和企業提出建議。進入大眾汽車消費的初期,人們關注的是汽車產業的自身;進一步,關注的重點就轉向了基礎設施的支承能力、能源的保障能力和環境的承載能力。這些都是長期政策研究的重點,但是涉及的問題不僅于此。

與一般商品消費品不同,汽車消費有極強的文化道德示范和擴散效應。從這個意義上說,汽車社會是一所大學校。汽車消費的過程在眾目睽睽的公眾場合進行,具有流動性、展示性和可比性。這就使汽車選購、使用、駕駛等各個環節的消費行為不僅反映消費者自身的偏好,而且在向社會傳播文化、展示道德風尚,會產生強烈感染力和模仿效應。

我深深地感悟到,進入大眾汽車消費時代之后,居民的生活方式悄然轉變,此時更加深刻和影響深遠的是怎樣形成良好的汽車文化、汽車文明和汽車社會,使汽車成為我國實現現代化的載體,推進社會進步的車輪,提高居民素質的平臺。中國汽車社會的到來是如此之快,以致我們缺乏這方面的理念和啟蒙。當前和今后制約中國汽車發展的主導因素已經不在汽車產業自身。繼續把汽車只看作一個產業,肯定是一種失誤,現在出現的很多問題恰恰就是因為僅僅把汽車當作一個產業,而對汽車進入大眾消費之后,對全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社會文化、社會道德帶來的沖擊,沖擊的深度、廣度和輻射力缺乏基本的認知。我在一些文章中盡力對此進行了"鼓與呼"。

全球金融危機使我國產業結構失衡的矛盾充分暴露,也對結構升級形成了倒逼的力量。2008年國家在部署4萬億拉動經濟增長措施的同時,國務院領導召開座談會聽取促進經濟發展的意見。之前我到吳敬璉老師家交換意見,我們一致認為,4萬億可以穩住經濟增長態勢,但還不能解決優化結構的問題;而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在相當程度上要以振興有前景的產業為前提。在座談會上,我提出別國經濟不景氣為我國產業和企業的快速追趕,甚至后來居上提供了機會。當前應當制定和實施產業振興計劃,促進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具有先導性、帶動能力強、條件成熟的那些產業有較快的發展,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和新的產業增長支柱。

之后我和吳敬璉老師、發展研究中心的高世楫、張永偉、王青等形成了一個"培育新一輪經濟增長的產業支柱與建設經濟長期發展的體制環境"課題組。關注新興產業的發展,包括電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電子商務、頁巖氣、醫療設備等。其中在電動汽車上我們下了不少功夫,陸續給政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議。本書收集的部分報告是課題組的研究成果。

本書共分三個部分,每一部分選出的報告和文章都按時間順序排列,目的是給讀者一種時序感。第一部分是10多年來各個時期針對汽車產業發展和汽車社會形成提出的問題以及為政策制定者提出的建議。我想這些文字不僅是我國汽車產業快速發展中的歷史記憶,也有許多是至今尚需補救和完善的工作進程。面對進入大眾汽車消費階段后出現的種種現象,我最想傳達給讀者的是,希望政府和社會更加關注汽車的屬性,充分重視和努力培育中國的汽車文明及汽車文化,建設一個好的汽車社會。第二部分是電動汽車和汽車產業振興。在中國成為汽車大國、努力實現汽車的技術跨越和產業追趕的時候,我們迎來了百年不遇的汽車動力技術的革命,使我真有一種"天賜良機"的感覺。這部分報告和文章的主要內容關于對電動汽車發展形勢的判斷、發展戰略和相關政策研究。第三部分是附錄,提供一些背景。

本書不是理論著述,大多數文章屬于問題導向的政策研究,主要是針對汽車產業發展形勢、出現的問題、遇到的體制掣肘和政策障礙進行分析判斷,并提出解決方案和政策建議。其中有些問題在多篇文章中不得不重復提起。這主要是對問題的理解需要不斷深化、形成共識,解決問題的方案需要反復磨合,而問題的解決也需要把握時機。例如放寬市場準入、低速電動汽車問題等。

本書主要為汽車企業、政府人員和相關學者研究10多年來中國汽車產業和汽車社會發展的脈絡和政策提供參考。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