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以高質量能源引領高質量發展

2018-09-27 16:45:06 中國能源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李偉,2018年8月25日)

編者按:2018年能源大轉型高層論壇于8月25日在北京舉行,本文根據李偉主任在本次論壇上的發言整理而成!

女士們、先生們:

上午好!今天,是我們第五次相聚在能源大轉型高層論壇。在此,我代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參加此次論壇的各位嘉賓和新老朋友們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把能源工作放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位置,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實現綠色發展。下面,我圍繞怎樣理解能源高質量發展,如何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以及打造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樣板三個方面談幾點看法。

一、深入理解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能源被稱為“工業的血液”,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原料和基礎產業,能源還是影響生態環境的關鍵因素,所以,要實現經濟和社會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能源的高質量發展。我認為,能源的高質量發展,至少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標是滿足全體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十九大報告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初心就是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前我國人均GDP接近9000美元,人均居民消費在2700美元左右,與發達國家人均20000美元左右的消費水平相比還存在顯著差距。隨著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到2035年我國人均GDP有望達2萬美元,居民消費能力也將持續提高,人民的主要需求將從滿足溫飽全面升級為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對各類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品質會不斷升級,對清新空氣、清潔用水、美麗生態環境的支付意愿會從弱到強,對電力、熱力、燃氣等高品質能源服務的需求將越來越大,對其供應的可靠性、靈活性要求也會越來越高。能源領域一定要認清這個大趨勢,始終以人民為中心,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對高品質能源的需求為根本目標,推動能源生產更加經濟、高效,能源品質更加清潔、低碳,能源供應更加安全、可靠,讓人民共享能源高質量發展帶來的紅利。

(二)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內涵是打造清潔低碳、經濟高效、安全可靠的現代能源系統

在傳統發展模式下,能源領域形成了分別以煤炭、石油、天然氣、可再生能源等部門為核心的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子系統和產業鏈條。如煤-電(熱)供應系統,2017年仍有50%左右的煤炭用于發電,全社會用電量中約65%是煤電。這些集中的“點-線”式供應系統經過長期建設,對內不斷強化上下游之間的剛性關聯,對外又相對獨立,久而久之形成了“能源豎井”。“豎井”系統為保障供應安全,通常設置過高的備用率,且下游用戶基本無選擇權,最終不僅導致系統整體效率偏低、污染排放普遍偏高,還成為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障礙。

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對高品質能源的需求,做好能源經濟這篇大文章,需要打破傳統模式,推動能源行業全面升級,打造高質量發展的能源系統。這個高質量發展的能源系統應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一是清潔低碳。所謂清潔,是指能源的生產、轉化、傳輸和消費的全生命周期都是低污染的,要盡可能減少由能源生產和消費引起的各種污染物排放。所謂低碳,是指能源系統的碳排放要保持較低水平并持續下降。雖然二氧化碳本身不屬于污染氣體,但對氣候變化有重要的影響,中國政府已經就碳排放向國際社會做出了莊嚴承諾。能源系統是碳排放的主要部分,低碳無疑應該成為高質量能源系統的重要特征。

二是經濟高效。經濟,是指能源價格應具有國際競爭力。當前中國正處于建設制造強國的關鍵時期,能源成本是實體經濟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質量能源系統應能提供具有價格競爭性的能源產品。所謂高效,是指能源的生產、轉化、傳輸和消費等各環節均能夠充分吸收現代科學技術和管理成果,做到集約、節約、高效、協同發展。

三是安全可靠。所謂安全,是指能源保障的高水平和供應來源多樣化,并能有效應對各種自然災害或地緣政治等內外部條件的變化。所謂可靠,是指在當前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斷提高的情況下,能源系統能有足夠的靈活、適應和調節能力,為國民經濟提供有質量保證的能源供應。

在過去的經濟高速增長階段,受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體制機制不順等因素的影響,能源清潔低碳、經濟高效、安全可靠三者之間的相互制約大于相互融合。比如,清潔能源往往伴隨高成本,所謂“熊和魚掌不可兼得”,但隨著能源技術革命的發展,現在清潔能源的成本也在迅速降低,能源系統對光伏、風電等不穩定和間歇式能源的消納能力也在加強,所以清潔低碳、經濟高效和安全可靠這三方面已經有可能從矛盾的對立面逐漸轉化為矛盾的統一體,能源發展的協調性、平衡性將持續增強。另外,我國的經濟社會轉型也為能源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支撐。隨著經濟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以房地產、高耗能行業為代表的傳統增長動能逐步減退,新動能主要來自需求升級帶動、低耗能的高新高端產業和服務業,這就使經濟增長不再過于依賴能源數量的增長,或者說,經濟結構越優化,經濟增長越有助于促進能源結構更加清潔、能源綜合利用更有效率。

再如,新能源汽車及上下游產業正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對傳統燃油車的替代速度可能比預想的還要快,使得交通用能有望以更快速度從以油為主轉向以電和氫燃料為主,傳統的石油進口風險有望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有所緩解,同時也有利于支持國內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可謂一舉多得。

(三)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是以深化改革促進構建現代能源治理體系

我國能源管理與監管體制改革長期滯后于行業發展,管理分散、多頭管理、管理越位、監管缺位等現象依然存在。“十三五”期間國家制定了能源、電力、天然氣、可再生能源、水電等多項規劃,但各類電源之間、電源與電網之間仍然有許多需要統籌協調的問題。監管職能相對較弱,監管效率偏低、效果偏弱,對天然氣、可再生能源、能源互聯網等的專業性監管力量明顯不足。能源領域長期存在的市場體系不完善、價格形成機制不科學等問題,說到底,還是有許多體制性障礙始終難以破除。

建立現代能源治理體系是實現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提出的推動能源體制革命要求,建立現代能源治理體系應重點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加快推進價格改革,理順能源價格,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二是創新能源科學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體系,解決政出多門、管理缺位、越位的問題;三是強化市場監管,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等。

二、堅定不移地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當前,全球能源技術快速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也在日益增長,這些變革從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為實現能源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動力和技術可行性。當前,要重點從五個方面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一)堅持推進能源節約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隨著世界各國紛紛簽署《巴黎協定》,節能和提高能效作為“第一能源”正在成為全球共識。國際能源署(IEA)的研究結果表明,要實現到本世紀末將全球溫度控制在上升2度以內的發展目標,全球的節能和提高能效的貢獻要達49%。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單位GDP能耗累計降幅已超過80%。但隨著越來越多重點耗能行業的能效已逐步接近世界先進水平,過去以重點工業企業為主節能降耗的空間正變得越來越小。未來我國新增能源需求將主要來自服務業和居民生活,預計2015-2035年的增量將占終端能源需求總量增長的60%左右。因此,必須更加關注交通、商業、公共服務和居民生活等領域的節能和提高能效。要繼續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理順管理和監管體制,加快建立完善統一、開放的市場化體系,還原能源商品屬性,用價格機制引導企業、居民和全社會自覺注重節能、提效。

(二)堅持以體制機制改革和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天然氣行業發展

雖然風電光電等清潔能源發展很快,但從各類能源的規模和清潔能源發展的國際經驗看,把天然氣培育成為主體能源之一,是建設清潔低碳現代能源體系的必要條件。我國天然氣市場經過了2014和2015年的低迷之后,2017年重新回到年均增長兩位數的快速發展軌道,且有望在未來一段時期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但類似2017年入冬以來京津冀地區天然氣供應偏緊的現象仍時有發生,對人民生活造成較大影響,也影響了天然氣行業的健康發展。為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發展起來以后”的用氣新期待,要堅持問題導向,以“氣荒”事件為鑒,進一步統一認識,全國“一盤棋”,深化天然氣體制機制改革,加速建設基礎設施,盡快形成“一張網”,探索構建具有高質量發展示范意義的天然氣市場體系,盡快建成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堅持發展完善集中式與分布式相結合的能源綜合利用模式

“互聯網+”智慧能源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能夠推動能源生產與供應模式更加多元化,實現儲能設備以及可控負荷之間的協調優化控制,平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間歇特性對局部電網的沖擊,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接入提供了可行的技術路徑。但也要看到,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的能源綜合利用模式對當前的能源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運營管理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下地質勘查、管道、電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規劃必須與城市規劃同步推進;城鎮范圍內的電力、燃氣、供熱、熱水的輸配和售賣不能再局限于特許經營、獨家壟斷的商業模式。為此,要進一步落實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等,著力解決清潔智慧能源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協調的問題,加快電力市場、天然氣市場和熱力市場建設,建立多主體供需、多市場交易平臺,盡快實現電價、氣價、熱價形成機制的市場化。要積極推進將清潔能源發展規劃納入城鄉總體規劃、城鄉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等規劃中,實現清潔能源與城市整體發展的規劃同圖、建設同步。

(四)堅持推動地熱能利用盡早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地熱能的開發利用正在引起廣泛關注。作為蘊藏在地球內部的熱能資源,地熱能開發利用具有供能持續穩定、高效循環利用和可再生等特點,可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改善生態環境,有望成為城鎮分散能源供應、促進能源結構轉型的新動能。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完成的全國地熱能資源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大陸336個主要城市淺層地熱能年可采資源量折合7億噸標準煤,可實現供暖(制冷)建筑面積320億平方米,其中黃淮海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最適宜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水熱型地熱能年可采資源量折合18.65億噸標準煤,廣泛分布在華北、松遼、蘇北、江漢、鄂爾多斯、四川等平原(盆地)以及東南沿海、膠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等山地丘陵地區,可用于供暖、工業干燥、旅游、康養和種養殖等。當前中國地熱能產業體系已顯現雛形,但在地熱能資源的精細勘查評價和科學研究方面仍十分欠缺,對地熱能產業發展初期扶持的政策不充分、地熱能資源管理制度仍不健全。為此,應加快推動地熱能資源高效勘探、開發技術的進步和利用水平的全面提升。以解決冬季取暖、防治霧霾等重大問題為抓手,為中國地熱能快速發展匯集多方力量,凝聚廣泛共識,加速推進中國地熱能健康發展。

(五)堅持推進國際能源合作和構建國際能源治理新體系

一是要深度參與現有國際能源治理機構的合作與改革。隨著我國全球影響力的提升,應盡早深度參與到全球能源治理體系中。實施集“多層次的國際能源合作對象、多渠道的國際能源合作形式、多元化的國際能源合作方式、多領域的國際能源合作內容、多任務的國際能源合作進程”等為一體的國際能源合作戰略,順應全球能源格局的變化,在促進全球能源向清潔低碳、經濟高效、安全可靠方向的轉型過程中,推動中國能源體系的高質量發展。

二是尋求G20框架下支持協調全球能源治理和氣候治理的新機制。推動G20將能源轉型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通過做出一系列聲明和承諾以及共同努力目標,推進國際社會實現低碳、綠色、安全的能源轉型。

三是大力加強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深度能源合作。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開展低碳、綠色、安全能源轉型的合作方面發揮好引領示范作用。

三、打造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

我國各個地方情況多樣,發展水平不一,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不同,面臨的問題也不盡相同。比如,不少東部地區發展水平高,采用清潔能源的意愿強,主要面臨的是能源、特別是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保障供應的問題;有的地方發展水平較低,本地消納能力弱,主要面臨的是棄風棄光等問題。這些地方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路徑肯定也應有所不同。因此,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需要堅持先行先試,率先打造一批全國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地區,從而為各個地方更好地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提供可以學習的榜樣。

(一)在雄安新區等條件較好的地區可以高起點高標準推行能源高質量發展示范

一些東部發達城市和雄安新區等起點較高的地區具備綠色能源的供應基礎,應發揮自身優勢,能源供應以地熱等清潔能源為主,光伏、生物質能、外來綠色電力、天然氣和氫能等綠色能源多能互補,近期實現近零碳排放,遠期實現完全零碳排放目標。

一是以能源互聯網為基礎全面建設“四個協同”的能源供應系統。四個協同是:多種能源協同、源網荷儲協同、集中式與分布式協同、規劃建設與運維管理協同。二是以“生態圈”建設為目標實現能源系統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創新搭建能源與企業、能源與交通、能源與家居、能源與市政等生態圈,延伸能源系統綜合服務范圍,提升終端用能體驗與大眾參與度,構建能源與城市和諧共生的聚合體。三是以“未來理念”為引領構建能源大數據云平臺的數字虛擬世界。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統籌規劃理念,建設包含地上能源供需、近地表地下綜合管廊及綜合體、中淺層水文地質系統、中深層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的大數據云平臺。

(二)在其他樣板地區可重點通過法制建設、市場主導、政府監管、政策引導“四位一體”促進能源高質量發展

著力構建現代能源體制機制,為能源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一是加快推進市場化改革。加快推進國有能源企業改革創新,完善市場準入規則,在能源產業的各領域、各環節引入各類投資主體,構建有效競爭的能源市場體系。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原則,放開競爭性環節市場價格,形成由市場決定的價格機制。有條件的地區可建立與國內國際市場聯通、具有重要定價能力和影響力的全國綠色能源市場交易中心。二是創新能源管理和監管體制,著力建設“政府管理和監管中心”。按照大部制原則,在試點城市建設統一的“政府管理和監管中心”,統籌電、熱、冷、氣、水等領域的審批和監管。規范簡化審批程序,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創新能源管理和監管方式,廣泛運用大數據、信息化技術,實現數字化能源綜合管理和實時在線監管。三是充分發揮能源領域財政、稅收和金融政策的引導作用。加強財政政策作用,將生物質能、氫能、充電站等新能源產業納入補貼范圍;加大對地熱能、氫能等先進能源技術的政策扶持,支持關鍵技術研發;創新補貼模式,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手段將財政補貼直接補給終端消費者。創新能源稅收政策,推進資源稅改革,試點征收碳稅,對可再生能源實施稅收優惠。

女士們、先生們,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我們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戮力同心、凝聚共識,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能源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持續推進能源轉型,加快實現“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能源革命戰略目標。

最后,祝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在2018年8月24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主辦的2018年能源大轉型高層論壇上的演講)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能源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