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兩步走”新戰略下的我國能源高質量發展轉型研究

2018-11-14 14:08:22 環境保護   作者: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 田智宇 周大地  

中共十九大提出“兩步走”新戰略: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050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與鄧小平同志提出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相比,不僅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提前了15年,而且強調到2035年確保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能源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其生產利用方式直接關系生態環境質量水平。在國際國內經濟深刻調整、能源技術加快變革背景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能源生產消費國,我國必須加快能源高質量發展轉型,重塑能源發展理念、供需模式、技術選擇和體制機制,這是確保“兩步走”新戰略目標實現的重要前提。

01 從中外比較來看我國能源需求趨勢

(1)發達國家實現現代化都伴隨較高的人均能源消費

2015年,經合組織國家(OECD)人均能源消費量達5.9噸標準煤,是我國人均水平的1.9倍。其中,美國人均能源消費達9.7噸標準煤,是我國的3.1倍;德國、日本盡管能效水平先進,但人均能源消費分別也是我國的1.7倍、1.6倍[1]。從發展歷史看,主要發達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就基本完成工業化,但此后人均能源消費一直維持在高位水平。從技術進步角度看,雖然后發國家可以應用更高效的技術產品,但往往也伴隨新的用能需求增長。近40年來,發達國家能源技術的不斷進步,實際上絕大部分被持續增長的用能需求所抵消。

(2)我國居民消費普遍升級將驅動能源需求持續增長

與發達國家工業、建筑、交通運輸在終端能源消費中“三分天下”相比,我國近70%的能源消費集中在工業,與生活水平密切相關的建筑、交通運輸用能將持續剛性增長。2015年,我國千人汽車保有量僅為110輛,不足美國水平的1/7,不足日本、德國的1/5;我國人均用電量為4047千瓦時,不足美國水平的1/3,不足日本、德國的2/3;其中,我國人均生活用電量僅529千瓦時,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更加顯著。我國較低的人均能源消費固然與勤儉節約等傳統美德有關,但主要源于較低的收入水平、區域城鄉發展差距和現代能源服務遠未普及。今后伴隨我國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對現代優質能源服務的需求將持續增長。

(3)趨勢照常情景下,我國能源需求可能還要翻一番

要實現2050年全面現代化發展目標,如果延續傳統發展模式,我國人均能源需求也將達到發達國家相當水平。按照目前OECD國家人均能耗水平測算,我國2050年能源需求將達90億噸標準煤,即使按照能效先進的日本、德國人均能耗水平測算,屆時能源需求也將超過70億噸標準煤。事實上,我國部分發達地區和城市人均能源消費已經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今后伴隨全國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以及機器人、自動駕駛等新的用能需求出現,我國能源需求相比目前水平可能還要翻一番。屆時,無論資源環境、氣候變化、能源安全都將不可承受。

02 新時代我國能源轉型發展面臨的挑戰

(1)環境問題成為能源發展最大約束,對化石能源消費形成“天花板”制約

中共十九大指出,伴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特別是隨著我國人均GDP達到中等偏高收入國家水平,環境問題開始成為人民群眾最大關切,成為關系黨和政府執政能力、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突出問題。從深層次看,我國能源消費總量過大、結構不合理、利用方式粗放,是造成各種生態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要在較短時間內解決發達國家上百年積累出現的生態環境問題,強化末段治理固然重要,但關鍵是從源頭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到2035年要基本實現美麗中國目標,我國不僅要持續降低煤炭消費,還要逐步實現石油消費減量替代。

(2)優質能源增加主要依靠進口,能源安全問題凸顯

近年來,我國能源供需矛盾明顯緩解,能源結構優化成為突出問題。但受國內資源條件制約,我國石油、天然氣等優質能源消費增長主要依靠進口。2016年,我國石油進口依存度達65%,天然氣進口依存度達35%,并且都在持續上升。目前,我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石油進口第一大國;僅次于日本、德國,是天然氣進口第三大國。在世界地緣政治博弈日趨復雜情況下,作為國家安全的優先領域,在開放條件下保障我國能源安全面臨嚴峻的挑戰。特別是隨著美國依靠頁巖氣走向“能源獨立”,歐洲國家依靠能效和可再生能源減少進口依賴,我國未來保障能源安全的經濟、外交和軍事代價可能十分巨大。

(3)應對氣候變化壓力日益加大,持續減排溫室氣體任務艱巨

我國已是世界第一溫室氣體排放大國,排放總量超過美國和歐盟的總和,人均排放量也已達到歐盟部分發達國家水平,面臨的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壓力非常嚴峻。2015年《巴黎氣候變化協定》進一步強調到21世紀末將全球平均溫升控制在低于2℃水平,要求到2050年,不僅發達國家相比1990年水平要減排80%~90%,發展中國家溫室氣體排放也要明顯下降。我國已經承諾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并力爭提前實現,已有70多個城市提出2030年前提前實現達峰,但在2030—2050年,我國面臨的持續深度減排壓力仍然非常艱巨。

(4)節能低碳國際競爭更加激烈,我國與發達國家差距存在拉大風險

當前,世界各國都在大力推進能源轉型,節能低碳成為國際競爭合作的制高點。歐盟提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達到75%,德國提出到2050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比1990年減少50%,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60%[5]。同時,荷蘭、挪威、法國、英國等已經提出禁售燃油汽車時間表,英國、加拿大等多個國家計劃淘汰煤

電,全球能源轉型由共識到行動并且不斷加快。目前,我國已經在傳統化石能源、高耗能行業積累大量投資,如果繼續延續高碳發展道路,未來可能出現巨大的資產沉沒損失,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存在進一步拉大風險。

03 我國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潛力和機遇

(1)我國能源消費存量和增量規模巨大,能源高質量發展轉型具有很大空間

目前,我國工業化、城市化正處在升級發展關鍵階段,還有數億人口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工業制造業規模將進一步壯大,汽車保有量還將增長一倍以上。通過大幅提升工業、建筑、交通節能低碳標準要求,能夠從源頭避免高碳“路徑鎖定”。同時,在能源科技創新日新月異,新一輪工業革命方興未艾的形勢下,我國區域城鄉梯級發展的特點,以及潛力巨大、層次豐富的市場需求,意味著在技術路線、生產制造、商業模式等各個環節都存在很大創新空間。

(2)我國能源技術持續進步,是全球能源技術創新前沿

我國電力、鋼鐵、電解鋁等行業能效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一些先進企業能效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在百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火電機組、第三代核電、特高壓輸電等領域,我國已經步入世界先進行列,并實現“走出去”發展。在風機、光伏制造等領域,我國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明顯縮小。在主要發達國家能源需求飽和的形勢下,我國已經成為全球能源技術創新的最前沿。隨著能源科技創新能力不斷積累,特別是技術裝備自主化水平持續進步,我國能源發展進入創新發展的新階段。

(3)我國能源發展面臨趕超跨越,甚至引領全球低碳發展的有利機遇

在前兩次工業革命進程中,英國、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崛起,都離不開能源資源的重要保障和能源開發利用技術的

重大突破。我國已經不具備發達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有利外部環境,以較低人均碳排放實現全面現代化是我國的必然選擇。作為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建筑第一大國、汽車產銷量第一大國,包括超低能耗建筑、電動汽車、高速鐵路、新一代核電、智能電網、智慧能源、合同能源管理等先進技術和創新模式,在我國都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應用前景,具有引領世界低碳發展的較大潛力。

04 我國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為實現“兩步走”新戰略,我國必須加快能源高質量發展轉型,進一步大幅提高能效,高比例利用清潔低碳能源,到2050年把一次能源需求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研究表明,實現這一目標不僅技術可行、成本有效、社會可接受,而且能夠支撐我國經濟相比2010年增長6倍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到改革開放前水平,溫室氣體排放大幅下降,實現現代化和“美麗中國”發展目標。

(1)著眼世界先進、全面提升能源效率

嚴格落實較緊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約束,推動全社會提高能源利用技術效率和經濟效益。按照2035年達到世界先進、2050年達到世界領先要求,大幅提升各個領域節能標準要求。推廣“一體化”整合設計,全面普及復合型工廠、超低能耗建筑、電動汽車、高效卡車、超高效家電等,在推動工業能耗盡早達峰的同時,促進建筑、交通運輸能源需求“削峰”發展。發揮我國能源重大建設項目較多的優勢,加強現代信息技術、材料技術、物聯網等技術研發,在大規模儲能、智能電網、新能源材料、燃料電池等方面盡快取得突破,推動能源利用效率持續進步。

(2)推動低碳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

加快發展天然氣、核電、可再生能源,在實現增量替代同時,逐步實現存量替代。把天然氣作為推動能源低碳轉型重要過渡能源,在居民生活、發電、交通運輸等各個領域擴大利用規模。把核電發展作為能源結構優化和中國制造升級的重要支撐,按照安全高效、沿海和內陸并重方針,加快推進內陸核電建設。建立合理的水電價格形成機制,理順環保、移民、地區利益分配等相關問題,做到水電資源應開發、盡開發。切實解決清潔能源發展面臨的政策障礙,建立適應可再生能源大規模融入的電力系統和電力機制,堅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推動風電、可再生能源加快發展。

(3)統籌能源革命與工業化城市化發展

轉變以需定供的傳統模式,以安全生產、生態環境、水資源約束等為紅線,以結構優化、系統效率效益最大化為目標,促進能源開發、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轉型。加快工業結構轉型,促進產業能效水平、產業鏈附加值整體提升,實現集約高效循環發展。推動緊湊型城市和城市群發展,鼓勵土地混合功能開發,實現復合型工廠、公共交通、綠色建筑等各類基礎設施銜接融合。因地制宜發展各類分布式能源,加強城市輸配、充電樁等建設,增強供需兩側靈活調節能力,促進能源供需智能銜接。

(4)完善能源高質量發展政策機制

加強公眾宣傳和政策引導,推動全社會樹立節約適度消費理念,促進消費理念和文化根本轉型。深化供給側改革,轉變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傳統模式,推動科學供給滿足合理需求、適度消費匹配柔性生產。以明確價格和政策引導信號為重點,完善能源開發利用價稅費體系,理順各類化石能源與清潔低碳能源比價關系。鼓勵地方政府開展用能權、碳市場、差別電價等機制創新,以市場機制激發能源技術創新和優化配置的活力。完善有利于節能低碳發展的財稅政策體系,激勵綠色消費、低碳消費,抑制不合理消費和奢侈浪費。

我國必須加快能源高質量發展轉型,重塑能源發展理念、供需模式、技術選擇和體制機制,這是確保“兩步走”新戰略目標實現的重要前提。

當前,世界各國都在大力推進能源轉型,節能低碳成為國際競爭合作的制高點。

(來源:《環境保護》)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