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參加“中國能源應用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成立大會,大家讓我談一談“新能源經濟”。新能源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概念,在薪柴時代,煤炭曾經是新能源;在煤炭時代,石油是新能源;在石油時代,天然氣是新能源;在今天的信息時代,新能源的概念是什么,由于互聯網對人類認知的影響,概念變得更加寬泛而邊界模糊。
曾擔任國家能源局計劃司計劃處長的劉建平博士寫過一本書《智慧能源——我們這一萬年》,智慧將成為能量的一種載體,推進能源的進步。智慧如何創造能量?最主要的途徑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效,從而“節能”。通過智慧的系統將能源供需最大限度地整合優化,為人類節約出大量的能源,而“節約下來的能源是最清潔、最高效、最便捷的能源”,這是人們多少年來逐漸形成的有價值的的能源認知。
所以,一切能夠減少消費那些污染環境、破壞生態、資源局限和引發地緣沖突的傳統能源消費的技術、產品、模式和智慧都是“新能源”。這其中不僅包括各種可再生能源、新型安全的核能、高效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能源互聯網,更重要的是通過一系列實現節能提效的新技術。
6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為部署實施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堅持從實際出發,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確保北方地區群眾安全取暖過冬。
我們理解,有國家電網、五大發電集團和電力行業專家們積極主導,“煤改電”成為藍天保衛戰的主力軍;有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油氣央企、數家上市大型城市燃氣集團、幾百家城燃公司和燃氣專家們協力推進,“煤改氣”成為藍天保衛戰的近衛軍;因為電力和燃氣仍無法滿足居民采暖需求,有國家能源投資集團、中煤集團、各省大型煤炭集團和煤炭專家們據理力爭下,“宜煤則煤”也成了保衛藍天的“生力軍”;而有各地數百家城市熱力企業和集中供熱專家的共同努力,“宜熱則熱”也加入了藍天保衛戰的大軍。但是,我們大家是不是會覺得少了些什么,有些關鍵的能源角色竟然被缺位了?
可再生能源似乎沒有被提及。“宜可再生能源則可再生能源”是全人類的能源大趨勢,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這些可再生能源正在成為能源革命的真正的主力軍。在我們的藍天保衛戰中,可再生能源沒有納入選項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
在“煤改電”和“煤改氣”的推進中,各級政府進行了大量補貼。例如北京的房山區農戶清潔供暖改造:內、外供電線路工程改造,戶均需投資23100元,費用均由政府承擔;采用電力驅動空氣源熱泵取暖用戶,市政府和區政府按實際供熱面積各補貼100元,合計200元/平米,最高不超過24000元;使用低谷時段電力的用戶,按照市政府和區政府給每度電各補貼0.1元,合計每年補貼不超過1000元。總計下來各級政府一次性補貼47100元,陸陸續續的補貼可能還是一個無底洞。這筆錢足以為用戶安裝一套太陽能集熱儲能供暖設施,完全可以用太陽滿足用戶清潔采暖的需求。
陽光普照,太陽能集熱是最便捷的采暖方式,可以直接安裝在農戶屋頂,完全可以就地直接利用,沒有任何污染,采暖熱費用近乎為零。但是,制造和安裝太陽熱利用設備的,都是一些中小民營企業,缺乏大型國企央企的政策影響能力,沒有成為一種解決問題的選項,不得不說是令人遺憾的事情。
所幸的是,9月26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構建農村現代能源體系”,要求:“優化農村能源供給結構,大力發展太陽能、淺層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因地制宜開發利用水能和風能。”并基于此“加快實施北方農村地區冬季清潔取暖”。
但在“藍天保衛戰”中還有更大的缺位不得不引起我們警覺。中國有四個“基本國策”,計劃生育、對外開放、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計劃生育由于人口老齡化已經不提了,對外開放因為貿易戰將需要進一步堅持,而后兩條是相互關聯的。
2005年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文:“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發展。”2007年《節約能源法》第四條明確規定:“節約資源是中國的基本國策。國家實施節約與開發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的能源發展戰略。”中國的基本國策并不多,作為基本國策的節能戰略不應該被忽略,這是一個需要從政策形成和決策體制上認真總結的問題。
2014年6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就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中,將推動能源消費革命放在了首位,強調:“堅決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有效落實節能優先方針,把節能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堅定調整產業結構,高度重視城鎮化節能,樹立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加快形成能源節約型社會。”但是在藍天保衛戰中,“節能”沒有成為優先的政策選擇。
北京昌平區有一個沙嶺村,在北京市住建委節能處的積極推進和嘗試下,2017年對新建的18棟36戶平均每戶200平米的農民宅舍按超低能耗建設,進行了墻體節能的外保溫,加強了門窗的密閉保溫,增加了節能的新風系統,實現了“不需要空調和暖氣,房間全年有新鮮空氣,不潮濕,無霉菌,四季室溫都維持在人體最適宜的20℃~26℃之間,能節省90%的能源”的我國首個超低能耗農宅,也就是俗稱的“被動房”。
按照北京普通民房設計要求,每平方米建筑成本1800元左右。若按照超低能耗被動房設計要求,增量成本約1300元/平方米,最終核算出來的成本是3500元/平方米,北京市住建委根據政策補貼1000元/平方米。根據專家研究估算,如果實現規模化建設,每平方米的增量成本可以降到800元。目前全國農戶平均不到3人,按人均30平方米每一個農戶解決90平方米的基本增量成本,用國家、地方政府、村集體和農戶共同分擔,可以一勞永逸地實現他們未來綠色采暖模式。不僅沒有任何采暖制冷相關費用,也沒有任何能耗,同時也不會產生任何環境污染排放。
有企業或行業推動政策無可厚非,即便是發達國家的所謂“民主政體”也是企業或行業利益集團通過自己支持的選舉人當選,來推動對自己更加有利的政策制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比西方政體更加有效,就是因為除了既得利益一方對于政策的影響,還有代表廣大人民群眾和先進技術生產力的共產黨,從國家的長遠利益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對政策進行優化平衡。
電力采暖、天然氣采暖、清潔煤采暖和集中供熱都需要政府和企業的持續性補貼,目前各級政府由于去房地產化財政收入減少,同時去杠桿化也使對方政府償付債務壓力巨大,政府的持續補貼支付能力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無形中會加大電力、燃氣、熱力和清潔煤炭供應商的壓力。目前,各地政府就準備了三年的補貼計劃,三年之后怎么辦?不能三年之后我們再來一次小煤爐回巢吧?
電力是高品質的二次能源,用于供暖是極大的浪費。我們的電力超過70%來自化石能源,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我們對全世界是有承諾的,特別是在美國退出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之后,全球都在期待中國貢獻的智慧。盡管火電過剩,都是平均到冬季采暖的電量是不足以滿足中國廣大的北方地區采暖需求的。而且由于煤價過高電價偏低,火電企業近年來普遍面臨著持續虧損,負債杠桿率過高。央企國企都在安裝中央要求降低負債去杠桿,電網企業也為企業減負也被消減了10%的普通工商業電價,沒有哪個電力企業能夠長期大量提供低于成本的電量滿足“煤改電”的需求。
天然氣也是優質能源,而且中國需要大量進口,2018年上半年的對外依存已經逼近45%。天然氣受到國際油價持續攀升的影響和季節性因素,導致價格的上漲,特別是中美貿易戰之后,美國領導層對于中國的惡意不斷彰顯,中國的能源供應安全危機正在逼近。為滿足季節性采暖需求和保障安全,必須建設大量的儲氣設施,這將大幅度提升冬季的供氣成本,為農戶提供低成本天然氣采暖的模式難以為繼。靠工商交叉補貼勢必加大企業的負擔,影響中國制造的國際競爭力。在目前的國際國內環境下,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靠大規模集中供熱系統來解決“鄉村振興”的采暖,無論在經濟上,還是在技術上都不具有可行性,即便是利用火電廠的廢熱,建設和維持這種遠距離大規模管網來滿足星羅棋布的農宅采供需求,成本將難以承受,運營也難以管理,最后都是一筆爛賬。
而如果都可以“宜煤則煤”了,還用得著搞什么煤改電、煤改氣?
黨中央、國務院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確立了“推廣農村綠色節能建筑和農用節能技術、產品”的戰略方針,這是從根本上解決環境、資源、經濟與廣大人民群眾希望美好生活的矛盾,是我們應該優先考慮的方向。在實施藍天保衛戰中不能僅看三年,要用長遠打算,要有全局觀念,要有擇優意識,所以應該堅持“宜節能先節能”!
【中國能源網獨家稿件聲明】 凡注明 “中國能源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 未經中國能源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