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是一個人口小國(520萬),卻又是一個創新大國。按照馬云的說法,87%的挪威創新型企業員工不足5人,但卻創造了70%的就業機會,也成就了挪威。在能源領域,挪威的創新也聞名遐邇,尤其是在海上石油勘探方面。國家石油公司沒有一統天下,而是與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互補并存,引領深水油氣勘探開發。
挪威是如何組織能源創新的?又如何鼓勵產、學、研、政、商之間有機配合,形成合力?除了國家層面,挪威的地方政府如何組織和鼓勵創新?挪威有哪些好的創新機制與手段值得中國學習?
2019年2月25日晚上,北京國際能源專家俱樂部很榮幸邀請到挪威ONS石油大會主席、原斯坦萬格市市長 Leif Johan Sevland 先生分享了上述話題。
Sevland 先生曾擔任挪威石油重鎮斯坦萬格市市長16年,不僅把該市打造成北海油氣生產與研發中心,還通過舉辦兩年一度的挪威斯塔萬格國際海洋石油天然氣展覽會(ONS-Offshore Northern Seas)展覽會,牢固樹立了該市在全球能源領域的影響力。ONS于1974年首次舉辦,是歐洲地區規模最大、展出歷史最悠久的石油、天然氣展覽會。聚集了眾多的國際優秀設備供應商并吸引著各石油產國的專業買家。是歐洲地區規模最大、展出歷史最悠久的石油、天然氣展覽會。2018年的ONS能源大會暨展覽,吸引了98個國家68000多人參加,成為了歐洲最大的能源會議。
北京國際能源專家俱樂部名譽理事會副主席傅成玉、挪威駐華大使館代辦Mattis Raustøl,挪威國家石油公司中國區總裁Mats Fredrisson,BP中國區董事長楊筱平等國內外近40名專家與會。
圍繞挪威能源創新,Sevland先生表達了以下主要觀點:
1、創新設計由體制機制出發,塑造挪威能源創新可持續發展。
為保證博采眾家之長,與大多數油氣資源國不同,挪威沒有讓國家石油公司一體獨大,壟斷油氣勘探開發生產,而是對大小公司、國內外公司一視同仁,挪威海上油氣很少有單方參與的項目,有些項目參與公司甚至達到十多個;開發過程中,挪威也沒有讓國家石油公司包辦一切,而是鼓勵各種各樣的中小企業通過創新技術服務贏得國家石油公司的訂單。
海上油氣開發最大的風險來自勘探的不確定,挪威設計了極富創新的石油稅制:國家對石油項目利潤的征稅率高達78%,但在同時,如石油公司在勘探開發方面沒有任何發現,國家承擔其78%的費用。這一政策也體現了挪威政府鼓勵國內外油氣企業勇于開拓的一面。
挪威鼓勵企業參與能源研發,并已形成一套圍繞著企業需求開展研究的能源研發體系。挪威政府注重企業、大學和研發機構之間的有機配合,現已形成優勢互補的研發體系,后者圍繞著企業的需求開展研究,而研究結果可直接應用到企業的實際項目中,避免研究成果停留在紙面。為鼓勵和維持這樣的機制,政府也對各部門給予了資金支持,政府對能源研發項目的財政撥款,38%撥給企業,24%撥給大學,38%撥給研發機構。政府期望這種機制能推動研發與應用的良性循環,推動科研創新的長期發展,并為國家能源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支持,從而增強挪威能源產品的國際商業競爭力,同時減少能源開發帶來的環境、氣候問題。
2、多元機構與手段,持續推動挪威創新推廣與發展。
除政府部門外,挪威也成立了多個支持能源創新的政府與民間組織,包括:
挪威創新署(Innovation Norway)作為挪威政府做強有力的工具,在挪威境外國家以挪威各使領館商務處的形式存在, 推動挪威創新創新成果在國際上的普及應用。挪威創新署在挪威境內主要為創新型企業提供扶持資金以及高風險貸款,從根本上促進挪威企業乃至產業的有效創新。
挪威研發理事會(Research Council)作為國家主導研發工作并提供研發經費的組織,每年下發90億挪威克朗(約10.5億美元)的資金以支持研究和創新活動。
行業組織如挪威能源商會(NORWEP)將能源行業的參與方組織起來,共同研究行業面臨的問題。此外,挪威石油能源部還開設了有關新能源技術研發、示范和商業化戰略的Energi21項目,該項目將可再生能源發電、水電、能效、提高能源系統靈活性以及碳捕集和存儲等技術作為重點,為挪威當局在開發新的環境友好型能源技術、重構能源體系上提供戰略建議。
3、注重低碳發展,在油氣強國的基礎上力推新能源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以油氣為支柱產業的挪威同樣十分重視能源轉型以及清潔能源的發展。早在哥本哈根協議前,挪威就已再1990年開始征收環境稅、碳排放稅等,并大力發展新能源。
優化能源結構的意識不只在政府層面,挪威能源企業同樣高度重視低碳發展,并將其納入公司戰略發展。挪威國家石油公司作為世界石油巨頭和挪威國家經濟支柱之一,于2018年將名字從“Statoil”更改為“Equinor”,可見其轉向可再生能源生產的戰略和決心,以及向綠色發展的愿景。實際上,Equinor早已不滿足于其油氣巨擎的地位,早已大舉進軍可再生能源領域。目前,Equinor已投資了很多綠色能源項目,尤其是海上風電項目,挪威石油公司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已達29萬千瓦,另有19萬千瓦在建。
此外,挪威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企業(原國家電力公司Statkraft)Ren Energi發展亦十分迅猛,在水電的基礎上,開發光伏、風電,生物質能等業務,Ren Energi目前已成為挪威第一大、北歐第二大電力生產商,擁有歐洲最大的陸上風力發電站,技術在歐洲處于領先地位。
4、人人創新+時時創新,形成鼓勵創新的社會氛圍。
在地方政府層面,除鼓勵企業創新之外,最重要的是地方公務員被激勵不斷創新,不怕出錯,創新舉措一旦成功即會受到獎勵,并予以推廣,從而形成“人人創新”、“創新者即英雄”的良好氛圍。在這種環境氛圍下,挪威能源領域不斷創下壯舉:
挪威特羅爾A氣田的巨型的氣田平臺,重達120萬噸,高472米,水下建筑深369米,如此龐然大物是從挪威西岸的斯塔萬格通過拖船拖到北海安裝地的,因此創造了人類史上人工拖運的建筑物之最。
Ekofisk 氣田平臺建于1992年,27年過去了,這座平臺依然工作著,人們不斷改進平臺,讓它有持久的生命力,因此創新在挪威是個持續的過程,而非一時。這種持久創新使許多原本認為無法實現的夢想成真。
當然挪威的創新并不局限于油氣領域,挪威在海上風電、碳捕集和存儲技術等方面,都不斷地有創新與突破。
5、創新生根于挪威傳統與文化,潤澤于能源領域之外。
歷史上,挪威是一個非常貧窮的國家,唯有通過獲取海上資源才能生存,由此培育了挪威人引以為豪的維京文化,維京文化既包括靈活的機制,更有勇于開拓的行動力。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傳世名言“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里”也充分說明了挪威的創新精神,少數人會變壓力為動力求創新。
根植于挪威文化中的維京基因,使得挪威的創新不僅局限于油氣領域,更將目光放眼全球其他領域。油氣收入為挪威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政府養老金,規模超萬億美元。挪威的社會制度不養懶人,而巨額主權投資基金也沒有全部投入挪威本國和油氣領域,而是投向全球管理最規范、穩健增長的上市公司。
在能源領域之外,挪威這個小國還有多個全球知名的公司,如專注于船只與海洋工程噴漆及建筑涂料業務的世界頂級涂料公司Jotun(佐敦),專注船只與其他工程認證的專業風險管理服務機構挪威船級社(DNV-GL),以及挪威跨國運營商北歐通訊(Telenor)等公司。
挪威石油公司中國區總裁Mats Fredrisson補充道,對于挪威的企業來說,創新不僅局限于技術創新,更包括商業模式的創新。如何不斷完善自己的商業模式,以應對日新月異的市場變化,適用不同的國家和市場,對企業而言是極大的挑戰。挪威企業通過持續改進應對上述挑戰,緊跟市場變化、尋求合作伙伴,從而不斷創新與提高。
挪威駐華大使館代辦Mattis Raustøl先生表示,挪威最值得分享的經驗就是,國家在創新領域可以有所作為,但需要定義其正確的作用。國家的最大作用就是創造平等競爭,鼓勵創新的制度與社會環境。他表示,挪威政府很樂意與中國加強合作,在能源領域以及能源之外的諸多領域開展合作。
傅成玉先生表示挪威在石油勘探開采技術的成就以及過去二十多年經濟的迅猛發展令人驚嘆。傅總指出,挪威是中國海上石油開發的老師。在挪威的幫助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中國海上石油開采技術從無到有迅猛發展,至今年產量已達5000萬噸。這樣的成就與我們國家開放外國投資和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密不可分。然而,我們應當保持清醒,我們在許多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差距,應善于借他山之石,成為學習大國,持續擴大自主開放,看到他國領先之處,虛心向世界學習,不斷進步。
俱樂部總裁陳新華博士主持了晚餐會,并在晚會結束時向挪威駐華大使館代辦Mattis Raustøl先生頒發了俱樂部“感恩10年同行”獎,感謝挪威駐華使館長期以來對俱樂部工作的大力支持。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