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電力
  • 水電
  • 緬懷鄭守仁院士!他一生眷戀江河,是功勛卓著的三峽工程總設計師

緬懷鄭守仁院士!他一生眷戀江河,是功勛卓著的三峽工程總設計師

2021-11-30 13:28:00 中國三峽出版社   作者: 張立先  

簡介:鄭守仁(1940年1月30日~2020年7月24日),出生于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水利水電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鄭守仁于1963年9月從華東水利學院畢業后分配到長辦施工設計處工作,歷任烏江勘測設計大隊導流專業組組長、施工設計處導流組副組長、施工處設計處副處長、施工設計處處長,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施工處副處長、葛洲壩工程設計處副總工程師、處長;196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6月任隔河巖工程設計代表處處長、長辦副總工程師;1991年5月任長江水利委員會副總工程師;1994年2月任長江委總工程師、中共長江委黨組成員兼三峽工程代表局局長;2003年8月任長江委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鄭守仁主要從事設計、隔河巖現場全過程設計等方面的工作,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7年獲得國際大壩委員會終身成就獎;2019年被評選為“最美奮斗者”。2020年7月24日,鄭守仁因病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

無論是談起代號為“330工程”的葛洲壩設計,還是議論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設計,有一個人肯定是話題中心。人們談論他時,既敬重他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亦景仰他的人品和胸懷,同時也表達著一種羨慕:長江干流上兩大水電工程,他都非但參與設計,而且是主設計師、總設計師。

試問,泱泱華夏幾人有此榮幸?!

這么厲害,誰呀?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三峽工程設計代表局長鄭守仁。2020年7月,鄭守仁先生不幸因病去世,但他矢志江流治理和無悔水電事業的卓越貢獻與成就,長江銘記,三峽工程建設者和業界人士銘記!

四十年癡心不改

我“認識”鄭守仁近40年了。

上世紀80年代,我在葛洲壩從事新聞工作,雖未見其人,卻“聽到”了他的許多事跡;90年代初,又“了解”了不少他在清江隔河巖電站的故事;三峽工程開工至今,我在無數次會議上“見到”他,可以說對他很“熟悉”了。

他五觀端正,一臉慈祥。永遠留著的平頂頭上,早被歲月染上了白霜;中等個兒,近年體態有些發福了。他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衣著樸素且寡言少語。不熟悉的,肯定會以為他是三峽參建單位的普通員工;或許是秉性使然,當你揣摸“守仁”這名字,一定會驚訝地發現:他充睿智的眸子里,時時流溢著友善……

1940年1月出生于安徽潁上的鄭守仁,在校的專業是“河川水工”。專業或許是不可選的,但畢業后的人生路,卻是可以選擇的。鄭守仁選擇了河川,便注定工作的艱辛和生活的磨難。

四十年風霜雨雪,四十年癡心不改。鄭守仁置身江河,用他的才智與行動,書寫著壯麗的水電人生—— 1963年,鄭守仁從華東水利學院(現河海大學)畢業后,分配到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現長江水利委員會):從陸水三峽實驗壩到烏江渡,自葛洲壩到隔河巖,又從隔河巖來到他夢寐以求的長江三峽,四十年的風雨冰霜,染白了他的鬢發,也錘煉著他矢志不移的水電人生。

人們記得,1974年擔負葛洲壩導流圍堰和大江截流設計重任的鄭守仁,那時才34歲。一連幾個寒暑,他幾乎天天“泡”在施工現場;每逢關鍵時段,他索性早班中班一塊上,常常夜深才“歸窩”。

眾所周知的葛洲壩工程大江截流,時間是1981年初。它是我國水電建設在長江干流上的創舉:國內無成功經驗可資借鑒,國際水電界也將此列為難題。國家專門成立了以“長江王”林一山為主任的葛洲壩工程技術委員會,經反復試驗研究,最終確定從長江兩岸向江中拋投塊體的立堵截流方案。

方案既定,葛洲壩大江截流風險極大:立堵截流水頭落差高達3米多,且水深流速快,向“龍口”拋投塊體很難在江底站穩“腳跟”…… 為攻堅克難,鄭守仁和他的設計團隊歷經許多個不眠之夜,提出了用“鋼筋石籠”為截流龍口護底的“奇招”,該方案付諸實驗,效果顯著,實戰后獲得成功。從此,年富力強的鄭守仁嶄露頭角,為業內注目。

12年后的1993年,鄭守仁帶著隔河巖工程一次蓄水成功、提前半年發電的成功喜悅和被授予工程技術人員唯一的“隔河巖工程特殊貢獻獎”殊榮,幸運地來到三峽工地。斯時,他已是長江水利委員會的總工程師。 三峽工程堪稱“全球一號水電工程”,有20多項經濟指標名列“世界之最”,被業界形象地稱之為“世界水電難題題庫”。

作為三峽工程設計“總指揮”,鄭守仁的人品學識在此得以充分展現:尊老敬老,甘當學生。但凡我國水利水電領域的權威、學者,有關三峽的意見和建議,他都虛心聽取;長江委技術委員會的退休專家,更是他的“智囊團”,每年都請他們到三峽考察、咨詢,誠心求得老專家們的點撥、提醒。

虛懷若谷,廣納良策。他十分重視全委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并使其充分發揮個人才能。三峽開工以來,有一組數據頗耐人尋味:鄭守仁組織和主持關于三峽工程的設計技術討論會計有300多次,現場設計討論會1600多次,由他親自撰寫現場設計工作簡報260期,達200多萬字。

1997年三峽工程大江截流,水深流急,難度之大,世所未有。在長達一個多月時間里,鄭守仁終日冥思,夜不能寐,幾番殫精竭慮,集眾人智慧,創造性地提出“人造江底,深水變淺”預平拋墊底方案。該方案付諸實施,贏得大江兩岸歡聲雷動。

這就是事業上的鄭守仁。

四十年工地為“家”

長江水利委員會的大本營在“九省通衢”的武漢,按理,鄭守仁總工師在總部應該是有住宅甚至是別墅的。真實的情況是,隨著年事漸高,鄭守仁近年才在武漢安了個“家”。但他這個家,卻極少光顧。回漢開會、辦事,他總是習慣性地住單位招待所。他說這樣方便,說走即走。 在宜昌城區,他有一套住房,應可算個“家”了。但這套房子,他也沒住過幾回。白天回宜昌開會,他總是連夜趕回三峽工地,連他自己也記不清多少次路過家門而不入了。

知情如我者,知道他真正的“家”在工地:“三峽壩區十四小區4316號”。這個10多平米的“家”,僅一張床、一張桌子和一個簡易衣柜,再簡陋不過了。

但這的的確確是他和妻子高黛安真正意義上的“家”。住的要求不高,那么吃呢? 告訴你吧:鄭守仁夫妻一年四季吃食堂,每天都和普通職工一樣,揣著飯卡排隊…… 有件關于他住房的“往事”,被知情當作笑話:前些年,他還在清江隔河巖工作時,宜昌的“家”里出事了。小偷光顧“長辦設計代表局”基地院子,摸進大干部鄭守仁的家,以為可以撈到不少好東西。進門后左瞧右看大吃一驚,他怎么也想象不出,一個廳局級的官兒家里除了床鋪桌椅和一大堆“廢紙”,啥也弄不到……

鄭守仁聽說此事,有點著急。他不急別的,急的恰恰是那堆“廢紙”的存留。等回家一看,他擔心丟了的“廢紙”全在,頓時就樂了:我鐘愛的人家不要,這小偷真好! 知道了吧,“廢紙”即工程設計圖紙和原始手稿,那才是他的“心肝寶貝”,是他生命的一部份。都知道他生活簡單,穿著樸素。他的工資收入不菲,著述的稿費也不少,所獲得省部級、國家級獎勵的獎金更是不小的數目。無論怎么說,他不是窮人。那么,他的錢呢,都干什么去啦? ——獎金,一筆一筆,全捐了! 限于篇幅,這里僅舉兩例——

一例是上世紀90年代初,鄭守仁被授予工程技術唯一的“隔河巖工程特殊貢獻者”稱號,獎金5萬元。這個數字在那個年代的人們心里,無疑是天文數目。鄭守仁捐了。

一例是2006年,鄭守仁榮獲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省委書記俞正聲向他頒發了50萬元獎金。鄭守仁捐了。

這就是生活中的鄭守仁。他并不富裕,但他不愛錢,不貪財。

鄭守仁的家庭成員還有一個重要角色,那就是1968年出生在烏江渡工地,不滿周歲就被送到蘇州外婆家的獨生女兒。談起女兒,當父親的鄭守仁滿懷酸楚。女兒高考,別的家長都為孩子讀大學奔忙,鄭守仁夫婦卻一頭扎在工地里,連孩子考多少分都不知道;女兒出嫁,鄭守仁忙于三峽工程開工,卻沒能到場送去父親溫馨的祝福;女兒來三峽看他,本想好好陪陪,卻又因這事那事忙得脫不開身……

造訪鄭守仁所在的三峽工程設計代表局,他身邊的工作人員談起他,除卻敬佩,更多的則是感嘆—— “他的日歷上,沒有節假日,逢年過節,人家往家里趕,他往工地趕”;“他的作息時間表里,沒有白天與黑夜……”有人這樣描述鄭守仁院士。

“無論酷暑寒冬,不管刮風下雨,坎坷的路上、壩體鋼筋叢中、潮濕的廊道里……我們都能看見他的身影。”最疼他最了解他的,莫過干相濡以沬的妻子高黛安。她深情地說:“這些年來,他最大的變化是年齡,而永遠不變的是精神。”

這就是生活里的鄭守仁。

四十年功勛卓著

1940年1月出生于安徽潁上的鄭守仁,在校的專業是“河川水工”。或許命中注定,他與水有緣,且要一輩子行走在祖國的大江大河之上。搜尋鄭守仁的履歷,既簡單又不簡單。說簡單,就是他一直與水打交道;講不簡單,是地歷經磨煉,由一個普通工程師成長為設計大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為中華水電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

鄭歷任長江委施工處副處長、葛洲壩工程設計處副總工程師、處長,隔河巖工程設計代表處處長、長江委副總工程師,現任長江委總工程師兼三峽工程代表局局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不倦的事業追求和責任心,使鄭守仁所帶領的團隊贏得了令人羨慕的許多榮譽:葛洲壩大江截流工程獲國家優秀設計獎;葛洲壩二、三江工程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隔河巖水利樞紐新型重力拱壩工程、三峽工程大江截流工程設計,獲國家優秀工程設計金獎,鄭守仁為主要獲獎者之一;

鄭守仁純粹的個人榮譽如下:1984年,被評為水電部特等勞動模范;1989年,被評為水利部特等勞動模范,獲全國總工會“五一”勞動獎章;1989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1991年,批準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1994年,被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95年,被業主授予首批“三峽工程優秀建設者”稱號;2006年獲得了湖北省“最高科技獎”……

作為水利專家,鄭守仁對于長江治理的憂患意識鮮為人知,卻尤為可貴。

三峽大壩蓄水至156米后,“高峽出平湖”。細心的人們也許會發現:昔日渾黃的長江水正悄悄地變清了。外行也許對此感到高興,鄭守仁卻是喜憂參半。三峽大壩蓄水后,他以湖北省政府參事身份,上報了一份建議書:

鄭守仁在建議中說,三峽大壩蓄水后,由于庫水位抬高,流速減緩,上游進入水庫的泥沙會大量淤積在庫區,下泄水流含沙量減少,會加劇對壩下游河道的沖刷。三峽工程清水下泄對大壩下游河道沖刷的數量和強度,遠較建庫前多年平均沖刷值大,且超出了三峽工程論證與初步設計階段的預估值。

鄭守仁鄭重指出: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觀測資料顯示,2002年10月至2005年12月,大壩下游宜昌至九江長910公里的河道沖刷量為4.95億立方米。從強度看,宜昌至枝城河段沖刷強度最大;從數量看,荊江河段是主要沖刷河段。

清水下泄對大壩下游河道產生沖刷,河床沖深,泄流能力增大,汛期遭遇同標準洪水時,水位有所降低,總體上對中下游防洪有利。但最主要的是河勢調整加速,崩岸比蓄水前有所增多,產生新的險工段,威脅長江堤防安全。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調查統計,2003年至2005年,荊江河段新增崩岸30處。 鑒于此,鄭守仁建議,國家應盡快設立專項對此江段進行研究和治理。

湖北省政府參事室將該建議呈報國務院,2006年7月19日,溫家寶總理對此建議作出了重要批示。

這就是精神層面上的鄭守仁。

鄭守仁以廣博學識和人格魅力贏得了廣泛贊譽,堪稱是“工程師的脊梁”。在榮譽面前,鄭守仁總是這樣認為:“水利工程建設需要群體的力量,我個人只是大壩的一塊基石”。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鄭守仁院士,三峽工程總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