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雙碳”目標下我國能源轉型思考

2022-02-28 14:32:00 中國海油集團能源經濟研究院   作者: 王震 李楠  

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已達成廣泛共識,目前已有2個國家實現碳中和,近2/3的國家明確了碳中和目標,80%的經濟體承諾碳中和,國際企業紛紛制定碳中和或氣候中性或凈零排放的戰略和政策。2021年11月13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閉幕,最終達成了《格拉斯哥氣候公約》,鞏固了此前達成的《巴黎協定》氣候共識,就全面實施的碳市場等關鍵議題達成一致,在氣候適應、氣候減緩和氣候資金等重要內容方面達成協議,建立和簽署了減煤、燃油車退市、去化石能源補貼等新一批行業低碳倡議。總體來看,綠色低碳轉型已成為全球發展大趨勢。

“雙碳”目標將有力促進我國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培育形成綠色發展新動能,加速推進能源轉型進程。“雙碳”目標提出一年后,《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發布,正式啟動了構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的進程,重點領域和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和一系列配套保障措施將陸續發布,為我國系統科學開展能源轉型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全球能源發展趨勢

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3/4來自能源行業,能源行業成為各國最重視的減排領域。能源轉型是實現能源結構調整,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轉型,從能源生產、輸運、轉換和存儲全面進行改造或者調整,形成新的能源體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同時,加大電能替代及電氣化改造力度,推行終端用能領域的多能協同和能源綜合梯級利用,推動各行業節能減排,提升能效水平。總體來看,全球能源行業的發展趨勢是:

一是消費總量增長速度放緩。全球經濟與人口增長推動能源需求增長,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仍然是主要推動力量。總體來看,2011年后全球能源消費總量整體呈現平穩上升趨勢,增長速度放緩。從趨勢來講,能源需求未來會增長,但強度會下降、效率會提升。業界普遍認為,在快速能源轉型情景下,一次能源需求將在2030年左右達峰隨后開始下降,到2050年總量在120億噸油當量左右,較目前降低10%左右,年均降低0.5%。

二是多元化清潔化低碳化加速。雖然能源消費總量在增長,但一次能源結構加速向多元化、清潔化和低碳化演進,朝著高效、集成的方向發展。2013年以來,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約為年均3000億美元,太陽能和風能是最大投資熱點。預計至2050年,全球一次能源結構為石油占比14%,天然氣占比21%,煤炭占比3.9%,非化石能源占比超過一半。

三是電能占終端用能比例提升。碳中和愿景下,能源品種邊界將更加模糊,多樣化的用能需求將導致能源產品出現更多組合,電力系統在現代經濟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凸顯,終端能源消費電氣化水平不斷提高,預計2060年電能占終端用能比例將達到60%以上。

二、我國能源轉型的挑戰與機遇

(一)主要挑戰

面臨國際社會低碳環境約束和國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我國能源轉型的挑戰和難度空前,主要體現在:

一是產業結構重。中國仍處于工業化發展階段,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工業制造業比重大。在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大背景下,能源需求還將剛性增長,資源和環境約束更加緊張。

二是煤炭比例高。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且能源利用效率偏低。2020年中國煤炭消費比重56.7%,單位能源消費碳強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0個百分點。2019年,我國單位GDP能源消耗0.49噸標煤/萬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倍、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2.9倍。

三是排放總量大。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國,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達98億噸,約占全球碳排放的31%。2030年碳達峰要求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較2005年下降65%,“十四五”“十五五”期間需分別完成18%和17%的下降幅度,難度是極大的。

四是減排斜率陡。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歐盟約經歷70年,美國、日本經歷40年左右,而中國僅有30年時間,中國碳減排過程將呈現一條斜率很陡的曲線。

(二)潛在機遇

能源轉型引領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競爭激烈程度前所未有,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生產組織模式深刻變革、數字化轉型將快速推進,能源和大宗商品供給需求關系持續調整,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彎道超車”帶來了新的機遇,主要體現在:

一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目前,中國經濟處于從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過渡階段,服務業占GDP的比重約55%,低于發達經濟體,經濟對能源消耗的依賴性遠遠高于歐美等發達國家。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碳排放量的減少,實現經濟發展與碳排放脫鉤,這將進一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是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形成新的增長點。能源技術加快創新,能源基礎設施加速升級,新能源行業快速發展、節能減排增匯需求上升,碳計量、碳交易和綠色金融成為新興行業,能源轉型將給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有關機構預測,中國低碳轉型將帶來巨大的市場規模和效益,預計將帶動70萬億元的綠色基礎設施投資。

三是引領技術突破,催生新業態、新模式。“雙碳”目標將加快能源產業由“資源主導、資本主導”向“技術主導、資本主導”轉變,以“清潔低碳+電氣化”為主要特征的能源轉型將持續引領新一輪工業革命,量子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等重大顛覆性技術將不斷涌現,多種產業、技術交叉融合,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將層出不窮。

四是全球化國際合作機會增加。在中美競爭加劇、全球地緣政治格局動蕩、貿易保護主義愈加強化的背景下,能源轉型為低碳經濟領域國家、行業、企業間的合作共贏提供了新的空間。如光伏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額近年來持續攀升,突破200億美元;外商投資特別準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放開后,外資加速進入中國新能源車等領域。

三、我國能源轉型的原則要求

根據國家“雙碳”目標,我國能源轉型進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即2030年前為碳達峰攻堅期,2031-2050年為碳減排加速期,其中2031-2035年可能會是一個總體上呈現下降趨勢但略有反復的平臺期,2051-2060年為碳中和決勝期。能源轉型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需要早啟動、準研判、穩推進,確保安全實現既定戰略目標。

(一)首要是確保能源供給安全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能源供給安全是能源轉型的首要目標和重要前提,保障能源供給安全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目前我國能源面臨敞口式消費風險。2020年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分別在73%和43%左右,且我國正處于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階段,對能源消耗的依賴性高,面臨的國際形勢復雜嚴峻,階段性結構性問題突出,對綠色低碳轉型可能伴隨的經濟、金融、社會風險更為敏感,更加需要穩定能源供給。能源轉型發展是一個復雜艱巨的過程,要堅持系統觀念,從全局出發,統籌考慮減污降碳和能源安全,正確處理減碳和發展、短期與中長期、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化石能源要為新能源發展“讓路”,逐步從基礎能源轉變為碳中和時代的補充與備用能源。但未來一段時間油氣行業仍要全面貫徹增儲上產的要求,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多元開展國際合作,保障能源供給安全;新能源產業要因地制宜加快開發,提高技術標準,降低系統成本,實現安全可靠的能源替代。

(二)關鍵是要穩妥有序推進

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不能太慢,否則會被先進國家拉大差距,但也快不得,要穩中求進。未來十年是能源轉型的關鍵期,碳達峰不是要“沖鋒”,更不是“加速下坡”。當前,全球宏觀經濟發展不穩定性明顯增強,能源系統均面臨諸多不確定性,能源技術路線多樣、成熟度各有差異,“大干快上”的運動式做法將導致能源系統的安全性風險。方向堅定,“小步快跑”“邊走邊看”才能為技術突破預留足夠空間,兼顧技術迭代與路徑優化,避免“包袱多”“轉道難”。

(三)核心是要節能減排增匯

經濟發展模式要逐步轉向循環經濟和共享經濟,堅持集約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強化脫碳產業和技術等重要抓手,實現更高經濟增速、更清潔生活環境。

一是節約能源資源,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要牢固樹立節能是“第一能源”、節能優先的理念,加強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重大節能工程、技術攻關,實施節能降碳行動,加快節能增效改造,完善節能低碳激勵政策,大力推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引導能源消費主體節約用能,形成節能社會文化,把節能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加快形成能源節約型社會。

二是優化產業與用能結構。優化用能結構,鼓勵清潔低碳和可再生能源消費,推進煤炭、油氣清潔高效利用。升級產業結構,遏制高能耗、高排放行業盲目發展,產品向高端化、高值化升級,持續降低單位產出能源資源消耗和碳排放。

三是加快負碳技術推廣應用。碳增匯與碳減排同時并舉,加大負碳技術的研發投入,支持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大力推進CCUS、空氣直接碳捕集、造林與再造林等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鞏固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發展海洋碳匯,提高碳匯增量。

四是形成減污降碳的激勵約束機制。健全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完善監測、報告和核查(MRV)體系,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有序帶動全社會各行業減排。積極借助綠色金融手段,通過開展綠電交易、綠色認證、碳金融等,從投資端、融資端和生產端共同發力,完善市場化激勵機制。

四、多措并舉實現“雙碳”目標

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開放合作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政府、企業要共同發力,多措并舉,確保如期實現雙碳目標。

(一)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穩妥推進結構調整

當前,我國能源需求量大、結構不合理,化石能源占比過高。我國一次能源需求預計將在2035年前達峰后下降,2050年總量仍有50~60億噸油當量,占全球1/3~1/2。2020年,清潔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才接近25%,“雙碳”目標任務艱巨,必須控制能源消費規模,為碳中和留出時間和空間。能源結構調整要先立后破有序推進,完善多元化能源供應,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一是煤炭將繼續發揮“壓艙石”作用,但總量要遞減,煤炭清潔化利用程度要快速提升。二是石油在2030年前后達峰,可一定程度降低對外依存度高的風險,但仍需加大國內開采力度,穩定東部老油田產量,推進西部新油田增儲上產,加強海上油氣勘探開發。三是未來10到15年中國天然氣消費仍將快速增長,消費峰值有望達到6500億立方米,2050年后仍保持較大占比。要加快頁巖氣、煤層氣、致密氣等非常規天然氣和海上天然氣的勘探開發一體化發展。四是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生物質能、地熱能及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因地制宜開發水電,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

(二)推進終端需求電能替代,提升電氣化率

加快推進終端需求電能替代,堅持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多元化發展,力爭在2060年前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90%,成為能源供應主體。一是加速升級能源基礎設施,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適應新能源隨機性強、波動性大的特點,推動清潔電力資源跨區域優化配置,提升電力供應水平。二是加快靈活調節電源建設,有序實施煤電靈活性改造,穩步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加快推動儲能建設與氫能規模化應用,提升消納能力。三是創新終端應用場景和模式,以電力為中心,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先進技術,探索微電網、光伏+、綜合能源系統等新業態,大力發展源網荷儲一體化、多能互補等新模式。

(三)完善產業鏈、供應鏈,實現自立自強

我國現處于增長速度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新階段,大量關鍵技術尚未實現自主可控,不少核心零部件還依賴進口,供應鏈“脫鉤”風險加劇。一要優化產業鏈布局,增強供應鏈黏性,繼續推行“強鏈”計劃,充分利用土地、金融、科技、數據等資源要素,持續提升產業鏈自主可控水平,牢牢把握能源發展主動權。二要營造公平高效的市場競爭環境,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提升市場主體內生實力,鼓勵協作增效降本,形成有序的專業化分工合作,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健康發展。三要短期紓困與長期支持相結合,為當前面臨較大生存壓力的企業提供有效幫助,支持企業構建核心競爭力,使其在能源轉型過程中發揮最大效用。

(四)加強政策精細調控,發揮市場決定作用

完善體制機制與配套政策建設,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合力發揮對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的促進作用。一要有效銜接利用能耗“雙控”、綠色金融多種政策工具,明確高碳能源消費高成本,使化石能源的環境外部性顯性化。二要堅持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費不計入總量考核,凸顯低碳能源、零碳能源優勢,倒逼能源結構和消費結構優化,進一步倒逼產業結構轉型。三要加快全國碳市場、電力市場建設,加強電力交易、用能權交易和碳排放權交易的統籌銜接,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四要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加快培育發展配售電環節獨立市場主體,明確以消納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增量配電網、微電網和分布式電源市場主體地位,保障可再生能源發電消納。

(五)高水平對外開放合作,暢通內外循環

實現“雙碳”目標必須立足國內、著眼于全球,實現資源和市場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形成內外暢通的格局。一要主動適應形勢變化,參與國際規則制定,調整目標路徑、發展進度與全球相協調。二要立足國情實際,吸收國際先進綠色低碳技術和經驗為我所用,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辦好自己的事,走好能源轉型上坡路。三要增進國際互信與合作,打通人才培養、技術交流渠道,拓展發展空間,承擔相適應的國際責任。四要建立國際綠色貿易體系,嚴格管理高耗能高排放產品出口,積極推動新能源技術和產品走出去,擴大綠色低碳產品、節能環保服務出口。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雙碳”目標,能源轉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