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在2022年延續了供需偏緊的狀態。但較為寬松的市場格局已經可以預見。
進入2022年,整個煤炭行業面臨著巨大的保供穩價壓力。2022年初5500大卡動力煤平倉價迅速突破千元,為實現保供穩價目標,年初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連續發文表態,但煤炭價格仍延續快速上漲趨勢,此后"四增一控"等政策持續出臺,圍繞"增量"、"控價"、"補長協"三個方面共同發力。
從1月到5月,在各類保供穩價政策不斷出臺的背景下,煤炭產能不斷釋放。但是由于需求依然在持續增長,煤炭價格維持了快速上漲的態勢。5月發改委連續發表八篇《煤炭價格調控監管政策》系列解讀,對穩煤價政策進行優化、打補丁。
當我們把視角放在2022年底的時候就會發現,煤炭依然維持著供需緊張的局面,但與年初已經有了截然不同的狀態。因為一個關鍵因素--需求--有了巨大的變化。
年初,煤炭市場的需求延續了2021年的增長狀態,因此即便煤炭供給有了明顯的增長,依然無法短期內改變供需緊張、甚至是失衡的狀態,價格自然也是難以抑制。
但是到了年底,經歷了國內多輪疫情、全球經濟衰退、國內需求減少、供給進一步提高,煤炭的供需失衡問題已經得到了緩解。雖然談不上需求不振,但類似2021年及2022年初那樣的需求大漲已經不復存在。因此價格也不再瘋狂。
根據2022年第45期《中國電煤采購價格指數周報》,盡管全國普遍大幅度降溫,發電量和供熱量都有大幅度的增長,但電廠煤炭庫存僅小幅度下降。12月9日,納入統計的發電企業煤炭庫存可用天數19.5天。
冬季是煤炭消費的重要季節,此時電廠庫存處在較高的水平無疑預示著今年冬季的保供任務有了重要的底氣。但同時也從側面證明,煤炭供需緊張的格局正在緩解。
不過無論怎樣,今年對于煤炭企業來說,依然是高收益的一年。由于價格雙軌制的存在,電煤價格大多嚴格落實中長期合同價,但市場煤價格的限價執行情況并不統一。部分產地區域非發電的市場煤依舊呈現階梯式上漲趨勢。以榆林地區Q6000大卡非電流向市場煤價格為例,截止到11月30日年均價在1079.55元/噸,較2021年均價上漲28.09%。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止到2022年10月份,中國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實現利潤總額8858.2億元,同比增長62%,超過2021年全年利潤總額。
然而對于煤炭企業來說,高收益也難以掩蓋對未來可能遭遇不確定性的擔憂。在"雙碳"約束將會長期持續并且不斷加強的情況下,煤炭消費注定是要持續下降的。現在的高利潤時期就是在為未來轉型積累資本。不過在保供穩價的大背景下,煤炭企業勢必讓出讓部分潛力利潤,為國民經濟穩定發展做出貢獻。
在確立了"先立后破"的原則之后,煤炭會在短期內(十四五期間)繼續扮演重要角色。政策方向上來看,中國煤炭行業要在保障產能建設的基礎上,推動煤炭的清潔化利用。
在中國2030年實現碳達峰之后,煤炭消費量將不可避免的走向下坡路。從這時開始,對于煤炭企業轉型的考驗才真正來臨。當下很多煤炭企業已經開始在新能源產業進行布局,為轉型做鋪墊。
面對即將到來的2023年,煤炭何去何從?首先,過去一年多以來的強勁周期無疑隨時可能會終結。這不僅僅是因為煤炭供給開始穩步增長、"雙碳"戰略持續推進,更重要的是,2023年的全球經濟復蘇并不樂觀,中國經濟也無法獨善其身。這無疑極大地抑制了煤炭需求的快速增長。
對于煤炭企業或者整個行業來說,盈利周期依然存在。不過隨著2030年碳達峰時間的迫近,各家企業和全行業的轉型發展也就顯得更加的緊迫。身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行業、國家能源安全的最后底線,煤炭企業乃至整個行業都無法將從自身角度出發來考慮問題。
服務大局、為國民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乃至犧牲,這或許才是2023年煤炭產業的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