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錢正英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7月4日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出席座談會,并在會前會見了錢正英同志親屬。
錢正英同志是我國水利和電力戰線的杰出領導人,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八屆、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全國政協副主席胡春華主持座談會并講話,全國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王東峰出席座談會。
古往今來,治水從來都是治國興邦的重要內容,其中又總是蘊含著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遷與人生起伏。錢正英,這位新中國水利部第一位女部長,參與和領導中國水利事業60余年,新中國所有大江大河上的重大水利水電工程,幾乎都留下過她閃光的足跡,都有她的心血與汗水。
違背父愿與水利結緣
錢正英的父親早年畢業于美國康乃爾大學并獲得土木工程碩士學位。父親在錢正英幼年時就有意培養她繼承自己的事業并為她規劃設計了一條人生道路:中學——大學——赴美留學——成為中國第一位女工程師。
錢正英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上小學的時候,她就不斷地跳級,1933年,剛滿10歲就進入了中學。正當她以為會按照既定的方向前行時,老天爺卻和她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
錢正英曾回憶說:“1936年,我剛初中畢業,那一年,漢江因洪水發生決堤。我幾乎每天都陪著父親去江邊看水尺,就怕水位上漲。那些日子里,父親回到家里總是唉聲嘆氣的,訴說官場腐敗、包工作弊、工程難辦……當年冬天,父親在戚墅堰電廠找了個工作,就把武漢的工作辭了。從此,他不但自己決心不搞水利,而且告誡我,以后可以搞建筑,但是絕不可搞水利。”
1939年,錢正英懷著“做中國第一個女工程師”的理想進入上海大同大學土木工程系(后并入上海同濟大學)。當時,大學里由中共地下組織領導的抗日救亡運動十分活躍。錢正英在一片革命的呼聲中“投筆從戎”,走上了革命道路,1941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錢正英似乎天生就注定是大江大河的女兒。1942年,上海的中共地下組織遭到破壞,錢正英和其他學生黨員緊急撤離,奔赴淮北解放區。不料次年淮河泛濫,這位學土木工程的“優績生”成為了堵口復堤的技術負責人。解放戰爭期間,她又擔任起了山東省黃河復堤防汛工程的重任。自此開始正式投身水利事業。
新中國最年輕的女部長
錢正英的一生都與水利事業命運與共,就連她的3個孩子的名字也和水有關。有人問她在半個多世紀的治水工作中,有沒有遇到過什么挫折?她風趣地回答:“我3個孩子的出生,恰恰就在我的三段挫折期。”
錢正英的大女兒取名“匯”,意指3年治淮,出生時恰逢淮河內澇;兒子取名“洪”,出生時正值1954年淮河洪水泛濫;小女兒取名“清”,即1960年三門峽水庫蓄水,黃河水清。
在錢正英的人生履歷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她年紀輕輕就當上部長的傳奇。1950年3月,年僅27歲的錢正英被破格提拔為華東軍政委員會水利部副部長,成為新中國最年輕的女部長。據說在討論名單時,曾有過不少爭論。很多人提出:“黃毛丫頭怎能當部長?”原內務部部長曾山當時力排眾議,大力推薦她。“丫頭部長”之譽自此不脛而走,以至日后國家主席李先念在見到錢正英時,也開玩笑地說:“啊,你就是那個黃毛丫頭!”
1970年至1974年,錢正英先后任國家水利電力部革委會副主任、副部長。1974年至1988年,錢正英又擔任國家水利電力部部長、水利部部長,執掌水利部。20世紀80年代后,錢正英先后當選為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不過,她曾風趣地說:“我當政協副主席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耕耘‘自留地’——搞水利。只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當政協副主席。”1997年,因為在水利事業上的杰出貢獻,錢正英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每當憶及往事,一幕幕都會閃現在錢正英的腦海里,并且化作她時時鞭策自己多為人民群眾辦好事的精神力量。她說:“1991年春,當三峽論證報告獲得全國人大通過時,人民大會堂里掌聲雷動。在掌聲中,我想起了許多往事,也想起了我的父親。當他帶著美好的愿望從美國回來時,當他在武漢為不能實現愿望而苦惱時,他怎么也沒有想到,他當年的這些愿望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終于逐步實現了。”
見證新中國水利史
錢正英參與了眾多的水電工程建設,領導解決了多項施工中的重大技術難題。我國三峽工程的質量把關人就是她。在三峽大壩一期與二期工程建設期間,錢正英被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任命為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組組長。她坦言:“我經手的大大小小水庫確實數不清了,但修一個水庫就挨一次罵。當初,我接受三峽論證任務時,連家里孩子都反對說‘你想干啥呀?你做了那么多工程也可以了,還想再找一個挨罵的事情?’那幾年日子不好過。我是有歷史責任感的,三峽究竟是怎么回事,我有責任弄清楚。”
為此,錢正英聘請了21位特邀顧問、412位各行各業專家,成立了14個專家組,對以往的研究成果進行全面復核和重新評估。原來規定的論證時間要一年,實際上卻花費了兩年零8個月。不少人都提出了不同意見,就在最后一次論證中,仍有9位專家沒有在報告書上簽字。報告提交后,國務院認為決策興建三峽工程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遂將關于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議案提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最后贊成票占多數,議案被通過。
在擔任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組組長期間,錢正英每年都要到工地跟蹤檢查。在三峽樞紐工程建設任務按照經批準的初步設計全部完成之際,錢正英沒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而是重新審視著中國水利的發展歷程,審慎地提出:“新的矛盾出現了”,“中國正處于從近代水利到現代水利的轉變過程中。”
1988年離開水利部后,錢正英開始反思和總結過去工作中的問題。她首先約請了一部分老同志,共同編著《中國水利》一書,回顧與總結新中國水利建設所走過的道路。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后,錢正英結交了其他領域的許多朋友,開始“跳出”水利,站在水利部門之外看水利。
與水打了60多年的交道,長期以來,錢正英都抱著謹小慎微的態度對待工作。她坦承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對三門峽水庫這個讓錢正英付出過無數心血進行改建的水利工程,這個顧了發電灌溉卻造成上游渭河河道淤積、導致渭河發生大洪災的問題工程,錢正英既感慨而又沉痛地說:“在新中國水利歷史上,應當講教訓最深刻的就是三門峽工程。如果當年三門峽沒有建,現在我們解決黃河的問題,就不會選擇修建三門峽的方案。當然三門峽也發揮了相當的作用,但如果以現在的認識水平來考慮黃河第一期工程,我們可能會選擇建小浪底,而不是建三門峽。即便是建,也不用當年的設計方案。”當新疆塔里木河出現斷流,她焦慮地坦言:“這不是現任水利部長的責任,是我當時的責任。”
錢正英說:“水利選擇了我,我選擇了水利。水利涉及天、地、人多方面的復雜因素,是一項巨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新中國的水利事業并不是‘一帆風順、萬事如意’。在取得勝利和成績的過程中,也經歷過失敗和挫折。從失敗和挫折中,我學到很多知識。這使我深深地感到,我所得到的知識,是人民以血汗代價換來的,這些知識不屬于我個人。我個人就像計算機的存儲器,幾十年來水利的經驗,特別是犯過的錯誤和所走過的彎路,都存儲在這里。我余生的責任,就是要把存儲的這些東西都交出來,還給人民,盡量化為成就,以補償過去遭受的損失。”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