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來到,承載著全球15億華人的重托,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第十一屆二次會議在北京隆重開幕。世所罕見的全球金融危機使中國經濟正遭逢前所未有的考驗,這注定今年的全國兩會必將鐫刻出非比尋常的歷史印跡。
回顧2008年,這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中國的表現世界贊嘆。展望2009年,這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推進“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的關鍵一年,也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一年,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無疑是今年“兩會”最核心的主題。
——擴大內需,力爭“保八”。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由“防過熱、防通脹”,迅速調整為擴內需、保增長。2008年第四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6.8%,創下9年來同期最低季度增長速度。而今年要實現8%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任務相當艱巨。但中國保增長的目標不能動搖。只有實現保增長目標,才能消化和緩解就業、社保等諸多社會矛盾。
——就業安置,任務艱巨。2000萬失業農民工,600萬新增大學畢業生,此外還有城鎮新增失業者以及非應屆待崗大學生。事實上,國內的城鎮失業率在進一步攀升。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形勢下,國家正全力主導經濟增長模式向內需型轉變,但無法保障穩定的就業也就無以促進內需的有效增長。對于我們而言,保增長、促就業已變得日益迫切。
——醫療改革,穩步推進。3年各級政府將投入8500億,中央財政投入3318億元,醫改新方案將在“兩會”之后公布。一系列措施,給廣大百姓透露出了積極的信號,“看病難、看病貴”終將成為歷史。對于深化醫療改革而言,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充分調動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努力建成覆蓋全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初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仍將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
——社會保障,加速前行。在歷經十多年反復醞釀之后,涉及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大險種的社會保險法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半個多月收到意見超過7萬件。一時間,“老有所養”誰來養?這個問題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從而保障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全體公民老有所養、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住有所居,消除百姓后顧之憂,提升信心、增強消費,促進中國經濟保持長期健康穩定發展。此時,穩步推進各項保障制度顯得尤為重要。
——食品安全,立法護航。從未被置于如此之高的關注度。從三聚氰胺“結石寶寶”到《食品安全法》跨越兩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歷時三年、經歷四審的艱難通過。
中國的食品安全到底怎么了?各行各業如何進一步加強全方位質量和安全管理;如何進一步強化重點行業安全生產監管,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以及實行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和產品質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讓人民群眾買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等等問題依然擺在大家面前。
——收入分配,以民為先。這是一直困擾我國多年的體制痼疾。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群體之間的收入懸殊,分配不公,是中國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的重大羈絆。近期國家正采取多項舉措,縮小收入差距的“數字鴻溝”:建立職工收入正常增長機制,提高個稅起征點,退休人員養老金持續增長,讓更多人擁有財產性收入這些措施將大大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讓越來越多的人體會到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性。
——農民增收,多方促進。農民收入已連續5年持續高增長,去年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761元,比上年增加621元,創年度增長額歷史新高。但受金融危機影響,今年農民收入預期有下降趨勢,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及時提出穩糧、增收等農村改革發展主題。國家提前下撥今年的糧食、農資等專項補貼,并提高了小麥、水稻的最低收購價,增加主要農產品儲備,加強農產品產銷銜接,適當調節進出口,等等措施都將在促進農民增收中發揮重要作用。
——企業融資,加大支持。這次金融危機中,受影響最大的是有“就業機器”之稱的中小企業。在我國有70%以上的勞動力在中小企業就業。為了維護中小企業的存在和發展,確保勞動力有業可就,如何通過財政、金融的支持來扶植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發展,是當下經濟發展必須思考的問題。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國家金融部門解決了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中國的企業就一定會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的經濟就會出現新局面。
——教育改革,體制創新。教育,不但關切百姓民生,更關系中國未來公民社會的成長。邁入2009年的門檻,我國就《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制定工作公開征求意見,內容涉及教育熱點、焦點、難點問題。截至2月底第一輪征求意見結束,社會各界人士通過各種渠道發表意見、建議超過200萬條。從這,我們除了看到高層的清晰判斷和大力推動外,也看到政府引入更廣泛社會意見的決心。
——環境保護,任重道遠。金融危機讓我們看到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傳統經濟發展方式,不僅在給我國經濟帶來高速增長的同時,留下了嚴重的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問題,也使我國的經濟處于脆弱的狀態,抵御外來風險的能力弱,發展后勁不足。數年來,國家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嚴審污染項目、加大環保投入等舉措,中國環境破壞呈現放緩,但切不可因保增長、保就業之當前需要而重蹈覆轍。
綜上2009年社會經濟十大熱點,代表、委員們積極建言獻策,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的努力著。我們謹以此,聚信心、迎挑戰、化危機、促發展,讓2009年成為中國歷史上值得銘記的一年。
近年來,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能源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越來越受到“兩會”的高度關注。
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繼續深化電價改革,逐步完善上網電價、輸配電價和銷售電價形成機制,適時理順煤電價格關系。繼續加強農村電網建設,加快電力等行業改革。支持和推進新能源等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積極發展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推進潔凈煤技術產業化。
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加快建立健全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機制。整頓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大力推進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和兼并重組,支持優勢企業并購落后企業和困難企業,鼓勵強強聯合和上下游一體化經營,提高產業集中度和資源配置效率。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認真實施石化等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著力解決這些行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推進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2009年兩會建議與提案集錦
陳義龍:發展可再生生物質能源機不可失
曹培璽:促進電力工業節能減排
許智明:國家應成立金融危機應對小組
厲以寧:探討上調資源稅問題
張國寶:增加對新能源產業發展投資
宗貽平:加快發展天然氣燃料汽車
賈 康:油電揮霍浪費嚴重 能源稅收應當上調
王西林:中國應立即出手抄底國際原油
黃 鳴:新能源應列入振興規劃
方 方:發展清潔可再生能源產業
李書福:盡快出臺甲醇汽車國家標準
賈 康:適當抬高化石能源價格
王永忠:加快改革理順電力定價體制
全國政協委員:建議在武漢設立節能減排交易市場
全國工商聯:建議完善石油儲備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建議啟動民間原油儲存
閱讀鏈接: 一、光伏產業期待能源環境多方面效益
背景:中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愈來愈感到來自資源、環境的雙重壓力,經濟增長方式改變,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社會建設,都在呼喚著低耗能、低污染的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2009年將加快電力行業改革,支持和推進新能源等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積極發展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2009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對新能源發展紛紛獻計獻策,其中太陽能發電成為熱議的焦點之一。近5年來,我國太陽能電池產量持續高速增長。2007年分別超過德國、日本,達到108.8萬千瓦,占世界總產量的27.2%,一躍成為世界第一生產大國。2008年產量繼續提高到200萬千瓦。但從去年第四季度至今,由于受世界金融風暴影響,僅太陽能電池組件就有300家企業停產或關閉。面對巨大而嚴峻的挑戰,國家亟待加大對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扶持力度,以保持這一新興產業健康發展。
國資興建光伏電站 收獲十五年資源環境利益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第四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柳崇禧:隨著中國新能源技術領域的不斷成熟,產業發展的不斷加快,國家應該加大支持投入的力度,例如,以國家投資興建光伏發電站的方式拉動光伏產業的發展。按照目前太陽能電池組的效率估算,政府主導出資建立一座大型光伏發電站,三到五年時間的發電量就能夠抵扣建設時消耗的資源、能源、環境成本,按照設計壽命20年計算,電站還可繼續服役15年以上,通過技術攻關、技術研發,提高太陽能電池組的轉化效率,預期利益會再提高。這種效益不是資金上的,而是能源、環境、產業市場的那個多方面的。由國家主導的光伏電站一旦立項,從二氧化硅礦石開采、工業硅提煉、多晶硅提煉、單晶硅提煉到太陽能電池生產的這條產業鏈都將被整體盤活。光伏產業所消耗的能源和資源都大大低于煉鋼等傳統低附加值產業,國家投資興建太陽能電站,一方面符合國民經濟發展對于新能源的根本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出口市場受挫的太陽能電池企業度過難關,拉動內需,促進光伏產業的整體發展。
建議將光伏產業列入國家產業發展戰略以重點扶持
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工商聯主席李仁:建議盡快將光伏產業納入國家重點鼓勵和扶持范圍,使之成為我國現實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一方面采取積極扶持政策,促進我國能源結構轉變和產業升級;另一方面采取成本目標導向策略,既加快太陽能并網發電的進程,又防止對光伏產業的過度重復投資。以此迅速擴大太陽能發電示范試點范圍,加快太陽能電站并網進度,使光伏產業成為拉動內需的一個積極因素,實現我國由光伏制造大國向應用大國的戰略轉變。2007年我國太陽能電池產量突破了1000兆瓦,居世界第一,已經有11家太陽能電池企業上市,到2008年底,16個省、自治區的近40家企業都正在或計劃投資多晶硅項目,并積極向光伏產業下游——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的生產行業延伸。他指出,光伏產業是擁有巨大潛力、具有時代意義的新能源產業,我們應積極參照國際慣例,以政策扶持降低企業生產和技術應用成本,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啟動太陽能光伏發電市場,推動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
啟動光伏發電市場能創造上百萬就業崗位
全國政協委員、遼寧奧克集團董事長朱建民:2006年我國光伏產業的銷售額為500億元,就業人數4萬人;2007年,銷售額1000億元,就業人數超過10萬;2008年,銷售額達到2000億元,就業人數接近20萬,而光伏發電產業一旦啟動,將會創造上千億元內需的龐大市場,增加上百萬個就業崗位。
成本并非第一要素 新能源發展更需扶持
全國人大代表、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提出,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處于“有產業無市場”的尷尬局面,一方面是因為光伏發電價格高于傳統能源,讓百姓無法承擔,也讓有關部門覺得“不劃算”;另一方面,光伏發電的上游產業——硅的提煉過程中有一定排放和污染,有關部門認為發展可再生能源以節能減排的目的沒有達到。所以對光伏產業發展推動不很積極,扶持也不到位。在推動太陽能產業發展方面,國外比較成功的做法有三個:一是采取政府導向的形式,扶持節能環保的可再生能源,抑制傳統能源的使用,以征收排放稅等經濟手段,半強制實現傳統能源結構的改變;二是通過政策鼓勵單位和家庭安裝太陽能發電裝置,屋頂覆蓋光伏電池,并將“綠電”輸送到國家電網;三是加大技術創新力度,一方面降低成本,縮小太陽能發電與傳統電力的價格差距,一方面改變原料結構,有效減少甚至消除原料提煉過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要從根本上轉變認識,出臺激勵政策,培育消費市場,鼓勵技術創新。建議盡快出臺可再生能源法實施細則,完善光伏產業發展規劃,提高其在發電總量中的指標比重,同時通過補貼政策支持、鼓勵太陽能發電并網,鼓勵家庭安裝、使用太陽能發電裝置,國家電網應無條件收購家庭“綠電”。在新能源問題面前,成本不應該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而應該看到其在未來經濟發展過程中能夠起到的重要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朱建民委員提到,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迅速,但產業與市場反差巨大。2007年我國光伏電池總產量達到1088兆瓦,光伏組件產量到了1717兆瓦,均高居世界第一位,但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應用則遠遠不足,市場的開發遙遙落后于產業發展。據統計,2006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構成中,太陽能僅占0.51%;2007年,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安裝量為20兆瓦,不足電池產量的2%,截止2007年底累計安裝量為100兆瓦,不足全世界份額的1%。
對于光伏產業發展,朱建民委員提出了五點建議:第一,政府對光伏產業進行統一規劃,提出明確的短期、中期、長期目標;第二,全面貫徹實施《可再生能源法》和《上網電價法》,進一步制定操作性強的實施細則;第三,全面啟動光伏內需市場,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太陽能光伏發電站的大規模開發,對光伏獨立系統和光伏并網系統給予立項、貸款、稅收及財政補貼等方面的支持;第四,重點扶持研究開發、人才培訓和檢測基地,由政府牽頭建立產學研、科工貿群體,將國家目標和企業利益結合在一起;第五,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在建設光伏電站中引入競爭機制,以提高質量、降低生產成本。
閱讀鏈接:二 引入大飛機模式-成立新能源汽車公司
背景:資料顯示,2008年我國進口石油2.18億噸,預計到2020年前后將超過日本,成為亞太地區第一大石油進口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預測,到2010年和2020年,我國汽車消耗石油將達到1.38億噸和2.56億噸,分別約占全國石油總消耗量的43%和67%。可見,發展新能源汽車,有利于環保,也是解決我國能源危機的重大戰略。
全國政協委員屠杰3月3日提交給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的一份提案獲得了廣泛關注。他建議,發揮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比照研制大飛機的成功模式,實施解決我國能源危機的重大戰略,盡快組建中國新能源汽車公司,以集中財力智力攻關,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完全擁有新能源汽車自主知識產權,在國內外大市場搶占先機。傳統汽車擁有量的增長,帶來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短缺等許多問題。目前全球汽車總保有量達8億輛,到21世紀中葉將達30億輛,其中發展中國家汽車保有量將增長15倍以上。“我國新能源汽車研發的現有基礎與發達國家差距并不大。過去10年,國家“863”及其他科技計劃,在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上取得重大進展,國內不少汽車公司已先后推出了小批量的新能源汽車。如我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比亞迪公司,歷時5年研發成功全球首款不依賴專業充電站的新能源電動車,國際上掌握這項技術的只有通用和豐田。”建議引入大飛機模式-成立新能源汽車公司,將集中各方優勢,“可以市場化操作為原則,一汽、上汽、長安等大集團以一定的股權比例加入,讓奇瑞、吉利、比亞迪等自主品牌參與,整合研發新能源汽車的科技力量和優質資產,形成強大合力,共同參與國際競爭。這樣,也可避免國內各大企業之間的內耗。”已公布的汽車振興規劃明確今后3年中央安排100億元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和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發展。若能組建新能源大汽車公司,先期啟動資金應該不成問題。若能組建新能源大汽車公司,一直困擾新能源汽車界的標準之爭,也就可能迎刃而解了。
閱讀鏈接:三、盡快出臺甲醇車國家標準
背景:從全世界范圍來講,中國的煤儲量是最大的。
如果能把這種煤變成一種甲醇,變成一種燃料,而且是低污染的能源,對降低用戶的使用成本和提高國家的能源水平是非常重要的。現在國家的標準還沒有制定出來,首先是動力性。甲醇辛烷值高,抗暴性好;自身含氧,燃燒熱效率高,通過增加壓縮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發動機的功率和扭矩,較同型號汽油發動機高10%。甲醇汽車排放清潔,優于汽油汽車,能達到歐Ⅴ排放標準要求。而甲醇本身也是世界公認的清潔燃料。甲醇便宜,較其他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品而言,甲醇汽車研發投入相對低。甲醇發動機的能耗低。綜上所述,甲醇汽車具有顯著的經濟性優勢。
吉利汽車董事長、汽車狂人李書福關注甲醇能源在未來的發展,建議,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應盡快完成甲醇汽車國家標準的制訂工作,或者借鑒新能源車輛準入管理辦法制訂甲醇車的準入管理辦法,通過劃區域試點運行等措施,推動這一節能環保產品盡快得以應用,這對實現我國汽車能源多樣化,改善中國汽車技術落后形象,提高中國汽車企業自主創新積極性,實現用科技建設節能社會具有重大的積極意義。希望國家能在這方面出臺更好的標準,可以推進甲醇汽車的發展。
閱讀鏈接:四、建議燃油稅設專項基金支持節能汽車
背景:成品油價格和燃油稅費改革已經實行了近3個月。改革后的燃油稅收入應該如何使用一致受到各方關注。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建議從燃油稅中劃出專門的資金來支持新型、節能汽車的研發、生產和消費。他認為,把收上來的燃油稅一部分用于以前已經承諾的養路費用之外,剩下的錢專門成立“可持續發展交通基金”,用來補貼新型的、節能的汽車的研發、生產和消費,做到專款專用。這樣做有三大目的和好處:第一,為了讓中國清潔、節能的汽車產業在世界上領先,抓住這個契機把產業發展起來。第二,現在我國的燃油進口已經有50%以上了,這個情況是非常危險的。設立這樣一個基金可以鼓勵開車族逐步逐步轉向項非燃油的汽車,比如電動汽車,減少我國對燃油進口的依賴。第三,建立一個比較好的財稅改革模式,讓政府收上來的錢對納稅人有一個非常明確的交代,讓政府的稅改方案和民眾有一個良性互動關系。如果這個建議得到采納,將會帶來積極效果:第一,讓中國汽車產業上一個臺階。我們汽車產業逐步轉向非原油性的汽車,現在內燃機技術、變速箱技術這些技術統統都可以跨越過去,西方人、德國人、日本人搞得很先進的發動機、很先進的雙離合器的變速箱,我們不趕超了,我們不進口了,我們直接跳躍到電池加電動機這個技術,讓我們的產業能夠進一步發展,因為這筆錢專款專用的,是為產業這個產業服務的。第二,能夠大幅度減少我們對外原油的進口依賴,因為大量消費者至少城里的消費者是靠充電的電池來開車。第三,建立一個良性互動關系,讓百姓、讓公眾更加支持以后的稅改方案。
閱讀鏈接:五、建議國家用外匯儲備投資境外資源
背景:面對高達1.95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利用問題,參與兩會的政協委員建議,國家可以利用龐大的外匯儲備增加對境外資源的投資。我國此前已經試圖對龐大的外匯資產利用實行多元化。在2007年9月,以2000億美元外匯儲備為注冊資本金的中國國家投資公司成立,目前為止這家公司的投資仍然集中在金融資產上。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建設投資公司總經理王永忠和全國政協委員、德意志銀行亞洲區總裁張紅力在各自的提案中分別提到了這一點。
王永忠建議在外匯儲備用途的多元化過程中,使外匯儲備由金融財富變為實際資源與資產,可以保證我國經濟建設所需的能源和資源。他認為,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目前礦產價格已經開始下跌,給礦產資源投資帶來契機。
政協委員張紅力則建議國家盡快建立戰略資源儲備,并用外匯儲備支持這一政策。他提出具體的措施可以是政府劃撥一部分外匯儲備設立海外能源勘探開發專項基金,用于石油、黃金等重要戰略資源的儲備。也可以是由政府向國有企業出售或借出一部分外匯儲備,鼓勵其對海外能源、大宗商品及相關企業的并購。他認為,外匯儲備不是財政資金,應該有償使用。
閱讀鏈接:六、關于大力支持民營企業到境外投資能源礦業的建議
背景:能源礦業資源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我國雖屬資源豐富的國家,但由于人口基數大,45種主要礦產資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鐵、銅、鋁等礦產資源儲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6、1/6和1/9,資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按照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國經濟將在2000年的基礎上再翻兩番,預測2009-2020年,我國煤炭消費量累計需求超過400億噸,石油累計需求超過55億噸,鐵礦石累計需求超過150億噸。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將上升到60%,鐵礦石的對外依存度在40%左右,銅和鉀的對外依存度將保持70%左右。由此可見,開發利用境外能源礦業資源,對保障我國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
從我國企業投資境外資源的歷史來看,大型國有企業一直是主力軍,民營企業在我國境外資源投資中占比很小。但國有企業投資境外資源,國外政府往往有所顧忌,民營企業投資則相對比較方便。我國民企眾多,機制靈活,有“走出去”的強烈愿望。鑒于此,全國政協委員、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建議政府對民營企業投資境外能源礦業給予以下幾方面支持:一、加強宏觀指導,建立健全協調機制和服務體系。
隨著全球經濟的下滑,能源與眾多礦產品價格在2008年創出歷史新高后,出現了雪崩式的暴跌。但全球礦產資源稀缺的長期趨勢不可能因金融危機而改變,目前的經濟調整,恰恰為我們投資境外能源礦業提供很好的機遇。因此,建議在政府層面盡快建立專門機構,鼓勵、引導民營企業到境外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為到境外投資能源礦業的民營企業提供一系列的服務,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時期,大膽出擊,通過較低的成本,打造中國長期礦業經濟安全。
并在全球范圍重點礦產投資國,如澳大利亞、加拿大、南美及非洲地區國家,加大并購投資力度。
二、設立“中國民營企業境外能源礦業投資基金”,為民營企業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在境外開發能源礦業,投資大、周期長。國內大部分民營企業規模小,資本積累不足,普遍缺乏雄厚的資金實力。因此政府部門要鼓勵民營企業強強聯合,還要主導設立專項投資基金,通過對到境外投資開發有關戰略資源給予專項補貼,對境外資源并購提供專項貸款等方式,在資金上給民營企業大力支持。
三、對參與境外能源礦業投資開發的民營企業,在經營權方面與國有企業一視同仁。抓緊清理不合理規定,使從事境外能源礦業投資的民營企業,同國有企業一樣,在審批、稅收、關稅、出入境管理等方面得到政府部門的支持;在信貸方面享受政府貸款貼息和優惠利率,放寬外匯管制,允許民營企業境外投資申請國內外匯貸款;對境外勘查開采企業運回的礦產資源及加工產品,在通關方面同樣給予便利,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在稅收方面給予減免。
四、建立投資保險機制,減少民營企業的投資風險。
建議有關部門開展廣泛調研,對有關國家的礦產資源進行科學評價,了解資源的分布、儲量和開發條件、市場價值及發展空間等情況,讓有意向參與境外能源礦業投資的民營企業更全面地了解相關信息;我國各駐外使領館要給境外投資開發企業提供信息,使他們及時了解投資所在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治安等情況,保障人員和財產安全。政府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溝通,相互配合,盡量減少境外能源礦業投資開發企業的政治政策風險,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閱讀鏈接:七、發展水電構建多方利益平衡點
背景:“我國水電開發事業正蓬勃發展,成績顯著,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使得我國水電開發受到誤解、非議甚至反對,制約了水電事業發展。” 我國水電開發的問題主要是:流域綜合規劃滯后甚至缺位,一些企業和地方政府受水電開發利益驅動盲目發展;水電開發權規定不明確,導致搶占資源現象突出;移民安置預期值不斷提高以及對移民利益重視不夠,導致移民問題成為水電開發制約性因素。
九三學社中央在《關于深化改革推進水電開發的建議》提案中建議,強化流域水資源綜合管理,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發展水電,應積極尋找開發水能資源、推動脫貧致富、保護生態環境、增進民族團結和促進區域和諧的結合點,努力構建中央、地方、企業和原住民之間的利益平衡點。針對問題,九三學社中央建議,加快流域綜合規劃編制,改變流域水資源綜合管理“地區分割、部門分割、上下分割”的現狀,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發展水電。科學的確定重點保護物種和重點保護區域,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技術措施確保重要物種延續,而不是在巨大資源、能源壓力下,不切實際地奢談“原生態”。確保資源所在地享有適當的資源受益權。
【中國能源網獨家稿件聲明】 凡注明 “中國能源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 未經中國能源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