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圍繞氣候變暖問題,各國對新能源的發展給予了更多的關注。無論是美國、歐盟、日本還是新興發展中國家,都積極制定了新能源發展計劃。有的目標是2020年,有的是2030年,有的是2050年,總之在今后的某一個時間點要使新能源成為能源供應和消費的主力能源。
特別是在2011年福島核事故以后,更多國家把目光投向新能源的發展。我國近年來新能源發展也十分迅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04年,中國的風力發電僅占世界風電的1.66%,現在這一比重已經增長到27%。去年風力發電占全國發電總量的2.02%,已經超過了核電的發電量。也就是說不到10年的時間,原來名不見經傳的小產業已經發展成為發電量高于發展了40年的核電產業。
中國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引起了世界的矚目。奧巴馬在第二任期的國情咨文中,就提到中國的新能源發展太快,美國不能落后。特別是今年1月份以來我國的霧霾天氣引起了國人乃至世界的關注。霧霾問題在全國大部分城市頻繁發生成為不爭的事實。圍繞霧霾多發問題,國務院已經作出了重要決定,采取一系列措施進行治理,包括在整個區域增加清潔能源,減少煤炭使用量。所有這些都和大力推廣新能源的使用,調整能源結構有著密切關系。
近期,三中全會通過的改革決議中有一個提法令國人大為關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2004年,風電產業在我國剛剛起步,只占全世界風電的1.66%,當時的風電裝備也幾乎全部從國外進口,而風力發電的最低價格是0.8元/度,最高達到2.5元/度。這個價格并不能為市場接受,使風電成為有競爭力的能源。
當時主要是希望通過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通過競爭引導價格來促進風電行業的發展。在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初期,這一政策受到各方的阻力。首先政府部門內部意見就不一致。一直以來,已經習慣接受由政府部門來審批價格,引入競爭機制后,和原來的定價機制產生了矛盾。其次,一些媒體和業內人士也對這一政策提出質疑,認為這一政策必將把民營企業擠出風電市場,因為國有企業可以不計成本降低價格來參與競爭。另外,還有一些業內人士擔心市場競爭過于激烈,企業會無利可圖。因為,企業必然會通過降價進行競爭,從而降低風力發電投資者的投資意向,最終導致無人投資的局面。我認為,非理性競爭會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但這樣的局面不可能持久。
近期,國家能源局正在討論新能源是否可能做到與煤電有同樣的競爭力。我認為,至少風電領域已經做到。當前,風電價格是0.6元/度,廣東省的火力發電上網電價大約是0.5元/度,還是要比煤電高一些。但是,我們發現由于諸多原因,存在棄風現象,去年棄風總量大概200億度,今年情況好轉,但是棄風量也要達100-150億度電。如果風電運營商的電價再降10%,我們多收購15%的電量,做到少棄風,不棄風,運營商再降一部分電價,那么風電和煤電就能具有同樣的競爭力。
但是,降價會不會使風力發電商無利可賺?實踐證明,降價不僅不會使風電企業無利可賺,還會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統計數據顯示,華能新能源今年上半年的銷售收入達到28.6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8.4%,其中利潤是6.6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41.3%;中廣核風力發電部分今年也贏利9億元。這些成績的取得顯然是市場機制在發揮作用。
另外,我們也看到,民營企業不僅沒有退出風電市場,反而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風電領域,國企、民營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進行競爭。尤其是風力發電設備制造企業,隨著我國制造能力的增強,同類企業的競爭非常激烈,導致了風力發電設備制造商的利潤下降,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講,激烈的競爭降低了風電投資成本,也促使了風電制造企業走向國際市場。
正是因為在風電行業引入了競爭,由市場來引導價格,逐漸向"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邁進。無論采用什么樣的定價機制,都已經形成了比過去更有競爭力的價格。而在太陽能領域,由于太陽能發電情況和風力發電略有不同,總量上也沒有風電大,價格比風電要高,因此,太陽能發電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要做到有競爭力難度可能更大。當前,在太陽能行業仍然采取的是全國統一定價機制,我認為也不妨引入競爭機制,輔以政府扶持政策,嘗試使太陽能的成本降低,由市場來發現價格,讓價格反映市場的情況。
除了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外,還要轉變政府職能。像風電、太陽能這種本身容量不大,且非常分散的項目不需要都拿到中央層面來批。如果說像核電或者裝機容量更大的發電站,在選址和安全性方面需要政府審批的話,風電和太陽能則應該放開給市場去決定。
市場經濟概念比較強的地區,像廣東對這一決定歡欣鼓舞,但是有個別地方發改委對此還有顧慮,像黑龍江等地發改委就跑到北京,要國家能源局下文件說這些項目不批了才踏實。所以說轉變觀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新能源發展中放松政府的控制和審批,已經邁出了新的一步。關于新能源的補貼,我認為在一個行業弱小的情況下,政府給一點補貼,是行業發展階段必不可少的。給補貼就好像吃西藥,能治病,但是也有副作用。副作用就是不求進取,躺在政府補貼的懷里,不想進一步花大力氣降低生產成本。另外新能源發的電越多,補貼也要越多,當財政承受不了時就制約了新能源的發展規模。所以給每度電補貼,不如拿出一部分錢用來支持新能源技術發展,或者給新能源發展創造降低成本的條件,這樣更為公平。
另一個阻礙新能源發展的因素是送出通道不暢。這幾年盡管新能源發展很快,但與其他行業相比,比例仍然是很小,以風電為例,風力發電只占總發電量的2.02%。棄風問題被炒得這么厲害,是因為在局部地區風電比例較高。前一段時間有觀點認為,風電等新能源發電不能超過本地區發電量的10%,超過了就會影響電網的穩定。對于這個數字是不是科學計算出來的,不得而知。但是在歐洲的西班牙、丹麥等國家,風電比重早就超過20%,電網不也是運行得很好嗎?實際上,內蒙古局部地區風力發電已經超過了20%-30%,這說明風電等新能源發電并不是一定不能高于本地區發電量的10%。
其實,阻礙新能源發展的更大的問題是沒有形成新能源消納的機制,長期以來大家抱怨的就是不能把內蒙古和河西走廊這些新能源豐富地區的清潔電送出來。隨著新技術和智能電網的發展,在全國范圍內消納這點新能源不是問題。四川省的發電量有1700多億度,其中水電有1200億度,而火電的上網電價是每度0.49元,水電只有0.228元。今年1-8月四川省電量外送395億度,相當于減少受電地區煤炭消耗134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760萬噸、煙塵13.23萬噸、灰渣376萬噸,從上述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水力發電創造了巨大的價值。由于今年溪洛渡、向家壩、錦屏及金沙江中游水電站有機組相繼投產,而輸電線路規劃和建設滯后,導致今年四川、云南有近100億度水電棄水。根據輸電線路建設進度和水電機組投產情況,預計明年棄水還將更嚴重。究其原因,是因為特高壓輸電長期爭論、無人拍板,至使"十二五"已經過去三年了,而重要的輸電規劃還沒有制定出來。輸電線路怎么建定不下來,清潔能源的輸出就會受影響。如果能夠解決輸電線路怎么建問題,中國新能源還能得到長足的發展。
有人把可再生能源的集中式和分布式發展對立起來,其實這兩種方式從來都是相輔相成,因地制宜的。能分布式就地消納當然要提倡分布式,特別是對于可再生能源分散、小型的特點可能更適合分布式發展。但對于甘肅河西走廊、內蒙古這些風力、太陽能資源豐富而電力市場又不大,適合搞大規??稍偕茉椿氐牡胤剑家偷叵{不現實,完全可以為其他地區輸出可再生能源,這些地方就應該建一些集中式外送的基地。
我國現在一共有17個核電反應堆在運行,核電去年只發了980億度電,占全國發電量的1.97%。這一比重不僅遠遠低于核電發電比重最高的法國,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中國的核電發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福島核事故的影響,但是事故的教訓讓我們更加重視核電的安全問題。大亞灣核電站在深圳運行投產的20多年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安全記錄。可以說,只要重視核電安全,制度完備,設備先進,是可以做到核電安全運行的。
現在霧霾如此嚴重,中國的能源結構中67%是煤,在下一步調整能源結構的過程中應該適當增加核電的比重。核電的發展又會給其他產業帶來一系列進步,也給企業提供很多的商機。能源問題始終是我們經濟生活中的一個重要話題,無論是家庭生活還是社會運轉都離不開能源。在經濟運行中,如果我們處置得當,能源是更好的發展機遇。在很多行業產能過剩的情況下,能源發展仍然是個新興項目,給眾多企業帶來了新的商機。而且我們現在能源結構的調整任務十分繁重。我們每度電的能耗過去是400多克,現在可達到270克,如果全國現存的機組能夠進行技術革新,脫硫脫硝,會使空氣更加清潔,也會給更多的企業帶來更大的商機。
(作者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國家能源委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本文為作者在2013深圳高交會上的發言整理)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