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能源“十三五”規劃研究中的幾點思考

2015-05-29 10:01:07 中國能源網   作者: 王信茂  

作者簡介:王信茂,中國著名的電力專家,曾任能源部及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電力工業部規劃計劃司副司長、司長,國家電力公司計劃投資部主任。

我國正進入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以下簡稱“新常態”),經濟結構發生著深刻變化,逐步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在“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但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實際增量依然可觀。“新常態”將貫穿我國“十三五”乃至更長期的經濟發展,是我國經濟邁向更高水平的必經階段。能源發展必須主動適應“新常態”。在能源“十三五”規劃研究中,筆者思考了以下幾個問題。

一、能源“十三五”規劃與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的關系

研究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首先必須要弄清楚其與《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戰略行動計劃”)的關系。2014年6月7日國辦發[2014]31號文件指出: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落實。“戰略行動計劃”明確了截止到2020年我國能源發展的總體方略和行動綱領。無論從計劃期看,還是從明確了總體戰略、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的內容來看,“戰略行動計劃”都是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的綱要。因此,我們在研究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時,應該緊緊圍繞“戰略行動計劃”,進一步分析新情況、新問題,研究、提出我們改進、優化的意見和建議,細化、落實“戰略行動計劃”的戰略目標,如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8億噸標準煤左右,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2億噸左右;國內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到42億噸標準煤,能源自給能力保持在85%左右,石油儲采比提高到14~15,能源儲備應急體系基本建成;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天然氣比重達到10%以上,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62%以內。基本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能源市場體系。

二、“新常態”對能源電力發展的新要求

(一)“新常態”的特點

1、經濟增速明顯下降。在“新常態”下,潛在經濟增長率將出現明顯下降。有關機構研究表明,“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增長將大體維持在6.5%~7%。

2、增長動力發生變化,結構調整成為時代主題。在高速增長時期,驅動增長的主要是投資和(凈)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產業主要是冶金、建材、化工、能源等產業。而在“新常態”下,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國內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產業則主要是汽車、精密機械、新能源、金融、信息等產業。

3、競爭優勢來源發生變化,研發和創新成為競爭力主要來源。在高速增長時期,企業競爭力的來源,主要是廉價勞動力的供應以及大規模投資帶來的規模經濟。在“新常態”下,企業的競爭力則主要來自高附加值的研發和創新活動。跨國投資、全球化經營,統籌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將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4、風險因素多,制度轉型壓力大。當前,我國正處在由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關鍵時期。從國際經驗看,這一時期也是矛盾多發、風險累積的時期。就我國而言,經濟增速換擋期、深化改革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使經濟運行面臨錯綜復雜的局面。

(二)“新常態”下對能源電力發展的新要求

“新常態”下需要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打造中國能源升級版。“新常態”需要能源電力發展有新思路和新方式,但也不否定、不放棄那些有利于能源電力科學發展的好經驗。

1、能源革命推進電力工業改革

(1)能源革命包括能源消費、供給、技術和體制革命。

能源消費革命體現在控制能源消費總量,調整產業結構,高度重視城鎮化節能,切實扭轉粗放用能方式,不斷提高能源效率和效益,以盡可能少的能源消費、盡可能小的成本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能源供給革命將更加重視提高自主控制能源對外依存度的能力,立足國內,加強能源供應能力建設。形成煤、油、氣、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

能源技術革命將立足國情,緊跟國際能源技術革命新趨勢,以綠色低碳為方向,推動技術創新,同其他領域高新技術緊密結合。

能源體制革命重在還原能源商品屬性,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和市場體系,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

(2)電力是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源革命將推進電力工業改革,并在電力消費、供給、技術和體制方面提出革新要求。

能源革命對電力工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電力系統規模的不斷擴大,結構性問題逐漸成為制約全國和各省(區)電力工業發展的主導因素。電力工業發展的重點將由擴大規模向優化結構、擴大規模并重轉變。

“新常態”為電力市場化帶來調整的機遇期。“新常態”下,全社會對電力的商品屬性更加認同和重視,有助于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建立、完善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由市場形成、輸配電價由政府定價的機制。電力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改善服務質量的內在動力進一步加強。

2、生態文明建設對電力發展提出新要求

(1)我國在保證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合理需求的同時,要促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不斷提高電氣化水平。電氣化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提高電氣化水平有利于降低能源強度和治理、保護生態環境。其出路就是要加快調整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促進能源綠色發展。

(2)煤炭的大量終端消費是引起我國環境問題的主要因素之一,將煤炭轉換成電力再投入終端使用是減輕煤炭對生態環境破壞的有效途徑。

(3)推動發展核電和以水電為主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對生態文明建設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尤其體現在對于節能減排和優化能源結構的作用。

3、“新常態”下的電力需求

(1)隨著全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目前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平衡;部分地區電力裝機富余甚至過剩,同時局部地區存在地區性、時段性供電緊張情況。從能源電力發展來看,我們還面臨著東北地區多年嚴重窩電問題、西南水電基地棄水問題和“三北”地區大規模風電、光伏發電上網消納等問題。結合“十三五”規劃研究,要提出解決上述問題的辦法,以提高電力設備使用效率,提高電力投資效益。

(2)2014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42.6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2.2%。其中: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66.0%,比上年下降2.9%;原油消費量增長5.9%,天然氣消費量增長8.6%,水電、風電、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16.9%;全社會用電量5.52萬億kW.h,同比增長3.8%,相比上年7.6%的增長水平回落幅度較大。應以此作為規劃的出發點,研究“十三五”能源電力的需求,確定能源電力的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

(3)“十三五”期間,工業化、城鎮化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電能替代力度的加大,電氣化水平穩步提高,決定了電力需求增長的剛性特點,電力增長空間仍較大。科學發展電力工業,滿足合理電力需求仍是“十三五”電力規劃的重點內容。同時,伴隨著我國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推動能源消費總量的控制,以及大氣污染防治力度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技術提升改造步伐持續加快,促進地區經濟布局更加合理,電力系統加大需求側管理力度等等,使得電力需求增速必然有所回落。正向拉動因素和負向抑制因素的綜合作用會導致我國電力需求增長的不確定性較大。總之,由于我國目前的能源電力供應水平還較低,與經濟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因此能源電力發展的任務還較繁重。在“十三五”能源電力規劃中預測需求時,應該留有一定的余地。

(4)“新常態”下需要研究東部地區的電力需求飽和問題。通過分析經濟發達國家(地區)的電力需求發展情況,我們判定電力需求進入飽和階段的指標是全社會用電量的增長率低于2%,此外,還有一些其它輔助指標,如人口增長指標、人均電量指標、人均GDP指標等。預計到2020年左右,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很可能是我國最先進入電力需求飽和的地區,電力需求飽和問題對于這些地區甚至全國電力工業發展都有一定影響的。建議深入研究東部地區負荷中心電力需求飽和水平,包括電力需求飽和特性、規模、范圍和出現的時間。

三、優化能源電力結構

“戰略行動計劃”要求積極發展天然氣、核電、可再生能源,降低煤炭消費比重,推動能源結構持續優化。從我國能源發展的實踐總結和對未來能源發展的科學判斷,“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要繼續充分地體現能源發展要以電力為中心。

就優化電源結構來講,“十三五”期間主要是在安全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核電,加快發展以水電為主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清潔高效發展煤電。由于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主要用于拓展天然氣城鎮燃氣應用,包括氣化城市民生工程和發展天然氣交通運輸。考慮天然氣的資源和價格情況,只能適度發展天然氣發電了,包括在大氣污染重點防控區有序發展天然氣調峰電站,結合熱負荷需求適度發展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聯產。

(一)安全發展核電

“戰略行動計劃”規定: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由于AP1000在建的原型堆工程遇到了屏蔽泵等設計制造的技術障礙,推遲了投產時間,使得完成該目標變得極其困難。目前有兩個辦法可供主管部門選擇,一是下調“戰略行動計劃”核電發展目標,但會使2020年完成非化石能源占比更加困難,需要研究以水電為主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提高發展目標;二是不調整“戰略行動計劃”目標,建議盡快核準開工自主三代“華龍一號”相關項目;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適當調整項目核準政策邊界,把壓水堆在二代改進機型基礎上的再改進,更接近三代水平的機型(俗稱準三代),納入允許建設的政策之內。考慮核電建設的合理工期,應抓緊核準開工一批準三代的核電項目,以填補“戰略行動計劃”目標的缺口,同時繼續突破核電AP1000關鍵設備研制。

(二)加快發展以水電為主的可再生能源發電

“戰略行動計劃”確定了“按照輸出與就地消納利用并重、集中式與分布式發展并舉的原則,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方針。

1、堅持優先、積極發展水電的方針,繼續加快水電開發

(1)水能資源開發潛力巨大

經過2003年水力資源復查及2006年川、滇、藏復核、2009年小水電裝機復核,我國水能資源技術可開發裝機量6.6億kW,年發電量2.98萬億千瓦時。2014年我國常規水電雖然裝機容量已達到2.8億千瓦,水電發電量達到1.07萬億千瓦時,按裝機和發電量分別計算,目前開發程度只有42.4%和35.8%。水電開發程度遠低于美國的67%、日本的73%、德國的74%、意大利的86%、瑞士的92%。我國水電發展規劃目標2030年、2050年裝機容量分別達到4.5、5.3億千瓦,年發電量分別達到1.8、2.2萬億千瓦時,按年發電量計算,開發程度分別達到60%、74%。按此規劃,我國未來還將有2.5億千瓦的水電需要開發,可開發潛力巨大。

(2)發展的重點區域、重點河流、重點任務

“十三五”期間,水電開發的重點地區排序為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區);水電開發的重點河流為金沙江、長江上游、大渡河、瀾滄江、黃河中上游、雅礱江、紅水河、烏江、怒江及雅魯藏布江;水電開發的重點任務是基地建設、西電東送和流域管理。

(3)建議

第一,主管部門要加強河流水電規劃工作的組織協調,及時審批怒江等部分河流的水電規劃,及時核準、開工建設大型水電工程,及時解決目前存在的重大問題。

第二,盡早建設投產金沙江龍盤、雅礱江兩河口、大渡河雙江口等年調節及以上的“龍頭”水庫電站,提高河流梯級電站的儲能功能和效益。目前需要抓緊研究出臺以下兩項政策:一是最近國家出臺水電站上網電價的定價機制,不超過受電地區的平均電價。建議在執行這項政策時應區分電站的調節性能,對“龍頭”水庫電站的上網電價應給予優惠。二是四川省政府最早出臺了“龍頭”水庫電站帶來梯級效益的返還政策,建議主管部門結合實際執行情況進行總結,進一步完善“龍頭”水庫電站帶來梯級效益的返還機制。否則,出資方將缺乏對“龍頭”水庫電站投資的積極性,其損失不僅是一個“龍頭”電站推遲投產或長期耽擱的問題,而是損失了大量的梯級效益,同時加劇豐水期棄水。

第三,要敢于啃“硬骨頭”,研究懸而未決的問題。如:黃河上游黑山峽河段采用何種開發方式是爭論超過半個世紀的問題,浪費了大量的水能資源,熱切期盼主管部門和有關省(區)領導要敢于擔當,主動研究、決策,爭取在“十三五”能夠開發黑山峽峽谷的水能資源。又如:如何推進中俄額爾古納河和黑龍江界河段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工作的最終完成,并在中俄雙方政府批準河流規劃的基礎上對第一期工程的梯級電站開展前期工作。

2、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等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

(1)從世界范圍來看,目前風電、光伏發電等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仍處于成長期,技術進步的空間、發電成本下降的空間還比較大。我國發展風電、光伏發電能夠在短短幾年,超過經濟發達國家,成為世界第一大國,也表明未來繼續采用復制現有技術、依靠政府補貼發展新能源的模式不可持續,依托技術進步、降低發電成本才是新能源可持續發展之道。“十三五”電力發展規劃應全面落實“戰略行動計劃”確定的發展目標,即:到2020年“風電裝機達到2億千瓦,風電與煤電上網電價相當”、“光伏裝機達到1億千瓦左右,光伏發電與電網銷售電價相當”。

為此,“十三五”我國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發展的著力點應放在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發電成本降低上,而不是單純追求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使得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既要有一定的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又要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發電成本的逐步降低。建議主管部門:一是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確定補貼總規模,以補貼資金確定發展規模。二是建立補貼標準逐年降低機制,即根據新能源發電成本逐步降低的實際情況,建立新能源發電“補貼標準逐步降低,補貼政策逐漸退出”的機制。三是進一步完善新能源發電的電價政策,尤其是補貼政策,提高補貼績效,以有限的補貼資金,帶動更大規模新能源發電的發展,鼓勵通過技術創新降低發電成本。

(2)把非水可再生電源規劃納入電力發展規劃,加強非水可再生電源與其他電源、非水可再生電源與電網的統一規劃。從與其他電源的協調發展來看,既要加強抽水蓄能、燃氣機組等靈活調節電源建設,又要適應非水可再生電源發展的需要轉變電源規劃的理念和方法,提高對新增煤電機組的調節能力要求。從與電網協調發展來看,一是需要創新非水可再生電源項目和配套電網項目規劃建設管理機制,協調非水可再生電源和電網項目進度建設,保障非水可再生電源項目建成后及時并網和送出;二是需要以非水可再生電源規劃及其明確的消納市場為引導,同時開展電網規劃。

(3)明確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基地的消納市場和送出輸電規劃,從規劃上消除棄風、棄光的隱患。在當前電源靈活性短期難以顯著提高、本地市場空間培育及需求側管理難以短期奏效的情況下,加快跨區域輸電通道建設、擴大非水可再生電源消納范圍是“十三五”解決我國非水可再生電源消納問題的有效途徑。迫切需要在“十三五”電力規劃中明確非水可再生發電基地送出的消納市場,并納入受端市場電力規劃;在明確消納市場的前提下,加強非水可再生電源發電基地外送輸電通道規劃,并納入“十三五”電力發展規劃,做好非水可再生電源發電基地開發與配套送出工程建設的統籌協調。

3、正確處理水電與非水可再生電源發展的關系

據初步了解,目前受國家產業政策及電價政策引導,各地正在開展前期工作和規劃的非水可再生發電項目容量,往往較多超出國家規劃的目標,如按此建設投產,而電網工程滯后,必然導致或加劇棄水、棄風、棄光問題。

尤其在可再生能源各類資源都較為豐富的省(區),建議主管部門更要加強電力統一規劃,根據資源條件、市場需求變化和環境承載能力,合理確定各可再生能源發電基地的開發規模、開發時序和外送規模,科學安排調峰、調頻、儲能配套能力,在優先滿足本省(區)用電的基礎上,合理確定消納市場,擴大消納范圍,提高可再生能源整體利用水平。在目前已經出現水電送出受限的地區,建議適當暫緩安排部分非水可再生電源發電項目開發,不再加重棄水、棄風、棄光問題,保證水電和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都能健康有序發展。

(三)清潔高效發展煤電

1、全面、客觀認識我國煤電發展現狀

(1)2014年,我國煤電裝機容量達到82524萬千瓦,比2013年增長4.96%,占全國發電裝機的60.67%,占比降低了2.36個百分點。煤電發電量達到39075億千瓦時,比2013年降低1.01%,占全國發電量的70.46%,占比降低了3.36個百分點。數據表明,當前和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煤電仍是我國的主體電源。

(2)2014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供電標準煤耗318克/千瓦時,比2013年降低3克/千瓦時。截止2013年底,我國具備脫硫能力的燃煤機組占煤電機組比例接近100%,脫硫設施運行可靠性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國脫硝機組投入容量接近4.3億千瓦,占煤電機組容量的比例接近55%;煤電機組除塵器加大改造力度,高效電袋除塵器、袋式除塵器的應用比例進一步提高。由于這些污染控制裝置發揮了巨大的減排作用,在發電量持續增長、燃煤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全國燃煤電廠每年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和相應的污染物每千瓦時排放績效均呈下降趨勢,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3)由于我國煤炭資源稟賦特征以及環境成本還沒有完全到位,決定了煤電具有較好的供應安全性和經濟性。

2、繼續把推動煤電的清潔高效利用與發展清潔能源發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1)我國國情決定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煤炭作為主體能源的地位和承擔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的重任難以改變;清潔能源必須加快發展,但短期內還難以大規模替代傳統化石能源;借鑒國際經驗和分析我國能源電力結構調整以及大氣污染防治的實際情況,我國提高發電用煤占煤炭消費總量的比例,還有較大的空間。

(2)在“十三五”期間,要繼續把推動煤電的清潔高效利用與發展清潔能源發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對新建煤電項目和已運營煤電采用先進的潔凈煤發電、環保技術,達到提高效率、降低排放的目的。

3、建議

(1)主管部門應組織行業協會、電力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裝備企業等進行綜合分析,全面、深入地研究優化煤電發展的產業政策。

(2)在煤電存量方面,國家要支持發電企業在經濟實力可能的條件下,積極創新或采用先進技術,通過使燃煤機組接近或達到燃氣機組的排放水平,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排放。這在我國天然氣資源少、價格高的條件下,優化發展煤電是有重要意義的。

(3)在煤電增量方面,國家要根據各地區電力系統負荷需求、運行安全要求,以及煤炭、水資源、運輸、輸電通道、環境等實際情況,進一步優化煤電布局,加快煤電一體化開發,推進輸煤輸電并舉;在供熱負荷落實地區,優先發展熱電聯產;支持發電企業在新建項目中創新并應用節能節水環保發電技術,使污染物排放接近燃氣機組的排放水平。

(四)加快發展電網

1、推進電網投資體制改革,實施投資主體多元化。在電網投資中,除國家繼續承擔必要的投資外,要積極吸收社會資本、民營資本。

2、隨著電力市場化改革和電力市場建設的逐步推進,水電、核電、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發電比重的提高,大型煤電基地的投產,供電側和用電側都對電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網發展要主動適應“新常態”。“十三五”期間,電網建設應把配網與主網放在同等的重要位置,不但要解決經濟、電力高速發展階段產生的電網建設滯后問題,還要使電網建設得結構更加堅強,不斷提高電網的輸配電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3、輸電網建設的重點是安排落實好應對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向京津冀魯、長三角、珠三角等大氣污染較重地區送電的通道建設;各水電基地送端電網和外送的輸變電工程建設;做好國家級大型現代風電基地的配套送出工程建設;各光伏基地就地消納利用和集中送出通道建設;西部、北部國家級千萬千瓦級大型煤電基地外送的輸變電工程建設;加強東部地區受端電網結構,以提高接受外送電能力。

4、配電網建設與改造方面,尤其是農網的建設與改造,是“十三五”電力發展規劃中電網建設的重要方面。目前配網結構普遍薄弱,自動化水平低,供電可靠性偏低,難以適應大規模風電、光伏電源等新能源發電的接入、分布式能源(微電網)的接入和提高需求側管理的需要,亟需加強建設與改造,以提高電網對各種電力的接納能力,提高電網的整體利用效率,減少配網的電力損耗。結合新農村建設,國家要加大對農網建設與改造的投入。

5、通過我國北部(俄羅斯、蒙古)、西部(塔吉克斯坦、新疆到中亞陸上絲綢之路)和南部(緬甸、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跨國電網送電、互聯的規劃與建設,以深化國際電力合作與交易,并取得電網互聯的效益。

四、完善能源發展規劃的科學體系

(一)完善能源發展規劃的科學體系

能源發展規劃是能源發展的總體規劃,它應闡明我國能源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是一個時期我國能源發展的總體藍圖和行動綱領,推動各類能源創新發展、安全發展、科學發展、協調發展。能源發展規劃的子規劃(或稱專項規劃),包括煤炭、電力、石油、天然氣、核能、新能源、裝備制造、管道與交通運輸規劃等若干個專項規劃,組成一個完整的能源規劃體系。各專項規劃必須在能源規劃的指導之下進行編制,以能源發展總體規劃為龍頭,相互銜接,為能源發展規劃的主要目標和基本任務服務。

(二)完善電力發展規劃的科學體系

1、電力發展具有以下規律和特點:

(1)電能一般不能大規模儲存,發輸配用瞬間完成,電能生產與消費需隨時保持動態平衡,發電容量和設備都需要一定的備用。

(2)整個電力系統通過電磁耦合和連接,在電力系統任一點發生故障,都會在瞬間影響和波及全系統,造成事故甚至重大災難,因此在電力系統各個環節和不同層次一定要具有相應的信息與控制系統,對電能的生產、傳輸、使用的過程快速進行測量、調節、控制、保護和協調調度。

(3)電力系統是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基礎設施,在經濟、社會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每個現代國家的發展程度都與電能的利用水平密切相關。

(4)電能供應系統和用戶處于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之中,電能供應系統要適應用戶對電能需求的隨機變化,確保提供合格的電能質量。

2、電力發展規劃的科學體系

電力發展規劃需要結合上述規律和特點,統籌解決好電力工業發展中資源與環境保護、結構調整、技術進步、效益提高、資金需求、設備制造、電能節約、電能替代等多方面的問題,實現電力的安全、穩定、可靠供應。電力發展規劃的子規劃(或稱專項規劃)包括電源規劃、電網規劃、節能和需求側管理規劃、煤電運綜合平衡規劃、環境影響分析及保護規劃、投融資規劃等等。各專項規劃與電力發展規劃不是平行并列的關系,不應獨立于電力發展規劃之外。各專項規劃和電力發展規劃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科學的電力規劃體系。

3、各類電源規劃均應納入電力發展規劃統籌研究

不管是什么能源,只要它的開發利用主要以轉換成電能為基本形態的,其發展規劃均應作為電源規劃納入電力發展規劃,既包括煤炭、水能、天然氣等常規能源發電,也包括核能、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發電。各類電源發展規劃與電力發展規劃的關系,是母子規劃的關系,或稱總體規劃與專項規劃的關系,而不是平行并列的關系。各類電源發展規劃更不應該獨立于電力發展規劃之外。如果某種能源發電規劃沒有納入電力發展統一規劃體系,就會在電力系統中出現發展不協調的現象。如近年來,由于風能發電沒有納入電力發展統一規劃,造成風電發展與電網發展不協調,使得部分地區風電裝機規模大大超出電力系統合理消納能力,棄風現象就大量出現。

能源發展的實踐表明,在能源轉換成電能后,不管是就地配送消納還是外送消納,都應納入電力發展統一規劃,才能保證電源規劃(包括新能源發電規劃和常規能源發電規劃)和電網規劃的協調統一,防止無序發展,提高電源、電網作為整體優化的協同性,減少水能、風能、太陽能等資源浪費。顯而易見,能源發展規劃不可能完全替代電力發展規劃研究到如此深度。那種認為有了能源規劃就不需要電力規劃的看法是完全錯誤的。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