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共同努力,開啟國際能源署與中國合作的新篇章

2015-10-19 10:37:51 中國能源網

編者按:本文是根據剛于今年9月1日上任的國際能源署(IEA)署長法提赫•比羅爾博士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所作的演講所進行的整理!

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上午,我非常高興能在這個著名的會議廳與您會面。

就在一周前,也就是9月1日,我就任國際能源署(IEA)署長。成為國際能源署署長是我一生的榮幸,而所有29個成員國對我的信賴使本人深感榮幸和責任重大。選擇我擔任署長可以被視為與國際能源署傳統的一次背道而馳,因為我是第一位從國際能源署秘書處的雇員中被選出來的署長。我這次出訪北京代表了與IEA傳統的又一次分道揚鑣。我沒有在擔任署長后第一次正式訪問就前往國際能源署的任何成員國,相反我決定選擇中國作為我首次官方出訪的目的國。這絕不是巧合。眾所周知,中國是全球能源市場上最重要的成員。中國享有這一地位,是因為這個國家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展望未來,中國也面臨著重大的能源政策挑戰。

中國已經處于國際能源署幾乎每一個工作領域的中心位置,中國和國際能源署之間的合作也可以追溯到近20年前。但我堅信,我們必須而且完全能夠繼續大力深化這一合作。為什么呢?道理很簡單:如果中國和國際能源署可以密切合作,世界各國都將受益。在中國持續改善本國能源安全、追求經濟繁榮及環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過程中,國際能源署可以成為一種寶貴的資源。作為回報,國際能源署及其成員國可以從中國的諸多經驗中獲益匪淺。

所以,我來中國的任務是雙重的。首先是聽取在座各位的意見,并向各位學習,您面臨的與能源相關的主要挑戰和經驗是什么?您現在有什么政策工具可以用來迎接挑戰?您認為中國在哪些領域與國際能源署的合作潛力最大?其次是從政治角度清晰地發出中國和國際能源署將在未來幾年打造更加緊密和更加實實在在的合作紐帶的信號。我本周到訪是應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先生的盛情邀請。我相信,他同意我的以下觀點,即在我到訪期間中國和國際能源署之間的合作應取得實實在在的突破。我可以向您保證,在陪同我訪問北京的、兢兢業業的國際能源署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會將這個雄心勃勃的目標貫徹執行到底。

此次到訪北京實實在在地展示了我個人對國際能源署未來應該如何與時俱進的愿景。該愿景的一個關鍵部分是在我的任期內建立一個真正意義上國際化的國際能源署。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度,在能源行業的諸多領域擔任著全球領袖的角色。從中國,也從世界其它國家的角度考慮,中國在國際能源政策討論中作為一個完全的參與者是至關重要的。在本次訪問中,我的目標是勸說中國的同事們,中國與其他主要的發展中國家,不應僅僅是國際能源署的合作伙伴,而應當成為完全的參與者。實現以上目標可能還需要假以時日,但現在就應該立刻開始啟動這項工作進程。

現在,我希望您對我此次訪問的重大意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是今天我將與在座諸位討論的四個議題,包括:

•國際能源署究竟是一家什么樣的機構?

•從國際能源署的獨特視角,我們是如何看待中國乃至全球范圍的能源政策挑戰?

•中國領導人應當如何應對他們在這個快速變化的能源世界所面對的政策挑戰并且國際能源署是在如何支持上述努力了?

•最后,國際能源署和中國如何在經驗共享的基礎上開創合作的新篇章?

國際能源署是一家什么樣的機構?

很簡單,我們是一家成立于1974年的國際組織,最初以加強成員國之間的能源安全為目標。雖然這仍是我們工作的關鍵所在,但在過去的四十年里,國際能源署已經發展壯大。如今,國際能源署探討涉及能源所有重要領域的議題,并向我們的成員國及其它國家和組織提供如何確保能源的可靠性,經濟性和可持續性方面的政策建議。我們處于全球能源政策對話的核心,提供權威的調研、統計、分析和政策指導。國際能源署至少還有兩個其它重要功能。首先,它為各國討論解決復雜能源政策問題的最優應對之道提供了一個平臺。國際能源署的另一個關鍵作用與全球能源治理密切相關。國際能源署

•收集并發布統計數據以提高市場透明度,

•監測全球能源市場發展,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電力、以及可再生能源,

•幫助推廣先進能源技術及節能措施的應用。

當您了解了我們的全部活動和責任,以及我們的員工在能源領域廣泛的知識面和專業能力,我相信您會同意,國際能源署是全球領先的能源治理機構。

從國際能源署的獨特視角,我們如何看待中國乃至全球范圍的能源政策挑戰?

在過去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里,我一直在能源領域工作。最初在維也納的石油輸出國組織秘書處(OPEC),專門研究石油市場。然后,在20年前的9月份,我加入國際能源署,并擔任初級能源分析師。今天,當我回顧能源格局的變遷,我幾乎想不起來有任何一個時期像今天一樣,發展變化的步伐如此之快,未來不確定性如此之高,也想不起來有任何一個時期像今天一樣,能源行業和能源政策制定者都面臨如此大的壓力。那些成功預測全球能源發展趨勢的決策者擁有優勢,而那些做不到成功預測的人士則面臨政策應對不當和投資決策失敗的風險。這些決策對國家經濟和企業的未來幾年乃至幾十年都會產生影響。在油價只有大約每桶50美元的時候,為什么我還要談論不確定性?畢竟,這是一個受到世界石油消費國歡迎,讓他們感到長舒了一口氣的價格區間。即使在當前的油價水平上,全球石油供應依然相當強勁:在美國,非常規原油生產的抗壓性相當不錯;在伊拉克,生產依然強勁;伊朗正在有條不紊地重返國際石油市場。盡管更低水平的油價刺激了全球范圍的消費增長,消化當前過剩的市場供應仍將需要時間。但是,我們今天看到的相對緩解的市場條件并不能成為對能源安全放松警惕或者感到自滿的理由。石油市場未來的道路仍然充滿艱難險阻。我們也正在密切關注在投資領域正在發生的變化,尤其是美國、加拿大和巴西這樣重要的非歐佩克國家。在今年夏天之前,我們曾估計全球范圍內各公司將在2015年支出中削減對新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項目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與2014年相比跌幅超過20%。但是隨著近期油價進一步下降,我們看到石油公司在重新審視自己的支出計劃時準備進一步減少投資。投資水平降低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反饋到生產水平上。但對石油產量的負面影響不會永遠拖下去。如果投資削減過度,我們在未來很可能又要面臨另一個階段性的市場供應緊張和價格上漲的風險。

天然氣市場受制于許多相同的動態變化和不確定性影響。從像中國這樣的天然氣進口國的角度來看,短期內市場供應充足,因為一些進口商很難找到消費者銷售他們已經簽約購買的所有天然氣。這種情況將持續一段時間,因為在未來幾年內,期待已久的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項目將陸續投產,還有美國將出口天然氣,這些將導致天然氣供應增加。但是在想象貨源充足、價格更低這一美好前景的時候,還需要考慮液化天然氣項目開發商最近宣布的項目推遲,延誤和取消等消息。隨著進入21世紀20年代,我們也有進入階段性的市場供應緊張和價格升高的風險。

在此背景下,可以思考一下在主要生產國以及在主要過境國地緣政治的發展。特別是在中東和北非風險尤其高,該地區現在和未來都是全球石油市場展望的重中之重:只要看看在伊拉克、敘利亞、也門和利比亞的部分地區正在發生的事情。有些風險因為某些石油生產大國的出口收入大幅減少,導致他們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前景受阻而進一步惡化。當我看清楚能源大格局后,我堅信,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未來在國際議程中將進一步提升。當我們談論能源安全,我們不能忘記世界各地仍有幾十億人在忍受著能源不安全的最極端形式——他們仍無法獲得我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能源服務。每一個發達的經濟體都要求安全地普及接入現代能源,以使經濟發展和繁榮成為可能。新興經濟體和欠發達國家也不例外,提供能源普遍服務既是這些國家自身,也是國際社會的當務之急。國際能源署的研究表明,仍有12億人(接近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用不上電。我們還估計,超過27億人無法獲得清潔的廚房設施。他們仍然依賴木材和木炭這樣的燃料。這帶來嚴重的室內空氣污染問題,導致每年超過400萬人過早死亡。世界上如此眾多的人口無法獲取現代能源對全球經濟來說是一個嚴重的阻礙。更重要的是,這在道德層面是不可接受的。

通過發布《世界能源展望》這一旗艦出版物,國際能源署多年來一直在將能源普及接入在國際能源議程中推向前沿。在此期間,我們也記錄了中國對解決這一重要問題所做的巨大貢獻。中國無疑可以宣布自己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已經為大約5億人成功地提供了電力服務——人數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多。這是一個非凡的成就。正如中國已經證明的,提供大規模電力普及接入服務的障礙是可以克服的,成功所帶來的好處也是巨大的。中國還在國境之外幫助改善能源普及接入,支持在非洲和其他地區的能源項目投資。在這個問題上,前路雖然充滿挑戰但也十分明確,即我們必須加倍努力協作,以確保達到能源普及利用的目標。幸運的是,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是一個雄心勃勃而且成功的典范。我們希望,中國在明年擔任G20主席國期間抓住機遇,分享其成功經驗,為在非洲、亞洲和其它地區解決這個問題發揮領導作用。

除了能源安全,世界還面臨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挑戰—氣候變化,這也需要協調一致的全球行動和領導力。能源部門是本次協商的核心。三分之二導致氣候變化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能源部門,原因是燃燒化石燃料。如果不能在能源部門實現大幅減排,我們就沒有機會找到一個解決方案。有一些跡象說明還有希望,其中我要強調的是去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的富有雄心的氣候變化合作宣言。該聯合聲明的意義超過其各個部分的簡單相加:這是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的一個分水嶺,并為類似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合作開創了一個急需的政治動力。有希望的跡象還包括在全球加速發展使用低碳能源,已經有一些跡象表明全球經濟增長和與能源相關的排放可能已經開始脫鉤。中國在這些方面的作用是極為重要的。去年,中國在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方面的投資相當于歐盟和美國的總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風電市場,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生產國。中國每年新增的光伏裝機容量超過其它任何國家。到今年年底,中國將取代德國,成為世界上安裝光伏電池板最多的國家。任何對于低碳能源的討論如果不提及核電都將是不完整的,而中國對發展核電雄心勃勃。眼下,全球范圍內正在建設的67個核反應堆中有超過三分之一在中國。這種迅猛發展為更加可持續的能源系統做出了積極貢獻,尤其是我們知道中國高度重視核電安全問題。低碳能源在世界各地迅猛發展的政策啟示令人印象深刻。我們都聽到過很多關于美國近期發生的頁巖氣革命如何幫助該國減少煤炭消費、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故事。這對美國和世界來說無疑是非常好和值得歡迎的消息。但是另外一個不太為人所知的故事是中國的水電擴張及其影響。根據國際能源署的分析,事實上,中國在過去10年中僅僅由于新增水電裝機帶來的減排就要高于同期美國從煤炭向天然氣轉型導致的減排。我們也注意到并贊賞中國采取的降低對煤炭依賴的措施,以及提高煤炭利用效率的舉措。

據國際能源署分析,由于國內監管加強,中國燃煤電廠的整體效率已經超過了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水平。這是另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其它地區,在我們到達更可持續的能源未來之前,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已經表明——盡管中國已經承諾,即便無法更早,也要在2030年左右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但是世界作為一個整體并沒有前進在復制這一成就的道路上,預計到那個時候全球排放量仍將處于增長態勢。我們需要做的不僅僅是削弱經濟增長與溫室氣體排放之間的聯系;我們需要努力利用技術和政策的協同效應以徹底打破這種聯系。在這一領域,中國正在引領全球。這個國家已經在今年晚些時候在巴黎的氣候談判大會開始前創造了重大的、積極的政治態勢。正如我本人今年七月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文章所說,中國建設性的領導力值得喝彩。

那么中國領導人應當如何應對他們在這個快速變化的能源世界所面對的政策挑戰?另外國際能源署是在如何支持上述努力了?

雖然第一個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但我認為,中國是尋求在一個協同的政策框架內解決多重挑戰的全球領導者之一。2014年6月,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專門指出要在國內能源行業推動四個“革命”,并加強國際“合作”。鑒于國際能源署在國際能源政策領域扮演著全球協調人的角色,我們非常歡迎習主席的倡議。在這方面,我要重申,國際能源署隨時準備支持中國開展這些“革命”和“合作”,以應對能源安全、經濟增長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挑戰。我非常希望貴國在持續進步的過程中與我們進行緊密的合作。事實上,緊密合作對于國際能源署作為一個組織的成功至關重要:有許多能源挑戰只有在集體應對的情況下才能得到有效解決。而中國參與集體合作是必不可少的。這句話的核心,也是國際能源署使命的核心是:今天,我們都是相互關聯的。在今天的能源世界,沒有任何國家是一個能源孤島。

能源市場,特別是石油和天然氣市場,是全球性的:在任何一個地點發生的大事件都可以通過世界其它國家發出沖擊波。回想1990年,當時科威特被入侵。或者回想2005年,當時卡特里娜颶風導致美國墨西哥灣的石油和天然氣設施大部分停產。在這些情況下,在全球各國石油價格都會飆升,而不僅僅局限于某些地區。國際能源署和我們的成員國在這兩次危機中都通過提供石油供應使市場趨于平穩。并且在有需要時我們隨時準備再次這樣做。同樣的,當涉及到氣候變化問題,任何國家都不能幸免于極端惡劣天氣和高溫的威脅。正是本著這種精神,國際能源署和中國已經合作了近二十年。在這段時間里,我們已經奠定了牢固的伙伴關系基礎。早在1996年,國際能源署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當時叫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就簽署了第一份諒解備忘錄。從那時起,國際能源署與中國的合作已經涵蓋眾多領域,并且進展迅速,涉及能源數據和統計、能源市場分析、能源技術、清潔煤、碳捕捉和儲存、以及能源效率等。

迄今為止,國際能源署發表了超過20份專門針對中國面臨的能源挑戰和機遇的出版物。國際能源署目前從中國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借調了一些工作人員。國際能源署可以聚集世界各地的專家,分享各種能源技術知識;中國比其他國際能源署非成員國參與了更多的能源技術倡議(ETI)。僅今年,國際能源署就與國家能源局聯合舉辦了多項活動:

•1月在寧波舉辦石油應急演練,旨在強調保持石油庫存和增加透明度的重要性;

•4月在成都舉辦第三屆國際能源署非常規天然氣論壇,該論壇討論了天然氣在中國市場的整體發展,以及生產非常規天然氣對社會和環境方面的影響。

此外,國際能源署為“十三五計劃”提供了政策建議,并且隨時準備支持中國擔任G20輪值主席國的進程。今年晚些時候,國際能源署和國家能源局將在北京共同組織關于油氣開發的政策對話,我們期待這將成為常態化的年度會議。我們一起工作并在許多領域相互借鑒,從可再生能源到能源效率到石油和天然氣。從國際能源署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重要性無論如何強調也不過分的關系。但我們只實現了我們合作潛力的一小部分。我們認識到——為了有效履行我們的職責,以促進安全和可持續的能源發展——我們要與那些在塑造全球能源體系進程中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建立更緊密的機制性聯系。中國是在這個名單中排名第一的國家。

那么,國際能源署和中國如何才能在經驗共享的基礎上開創合作的新篇章?

我堅信這對中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關系。同時,我堅信這對國際能源署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關系。我剛才列舉了貴國在能源和環境政策的諸多成就-我還可以列舉更多。但是,中國未來仍然要面臨許多重要的政策挑戰,而國際能源署秘書處和成員國擁有寶貴的經驗可供分享。其中一個例子是如何治理由于煤炭燃燒、汽車尾氣、工業生產和建筑施工所導致的空氣污染,這是目前與中國的許多城市及其居民息息相關的嚴重環境問題。國際能源署的成員國過去曾經面對類似的政策挑戰,所以我們有機會利用這些經驗,共同尋找解決辦法。

還有涉及市場運行和設計的效率提升、以及低碳技術應用、能源效率政策設計等等問題。在我們向低碳能源系統過渡的過程中,在這些領域共同攜手合作將使雙方獲益匪淺。舉例來說,毫無疑問,天然氣將在中國的清潔能源體系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但是,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這包括使中國的大量頁巖資源得到利用的上游政策,以及能夠創造一個高效、富有彈性的天然氣市場所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市場監管。隨著改革的推進,我們很樂意與中國攜手合作,并提供量身定制的政策建議。

全球向更清潔的能源過渡需要世界各國進行前所未有的團隊合作,這也需要國際能源署和中國進一步加深合作伙伴關系。例如,隨著可再生能源的容量迅猛發展,不僅是在中國,全球尚沒有一個國家解決了如何使電力市場和現有基礎設施無縫銜接運作的難題。這是全球層面的能源挑戰,我相信中國和國際能源署一起努力,能夠而且必須解決這個問題。在特高壓輸電等領域,中國領先世界,國際能源署的成員國能通過向中國學習受益。在其它領域,國際能源署成員國的經驗可為中國提供借鑒。

在能源安全這一核心領域,我們也有很強的興趣交匯。中國正處于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的進程中。據國際能源署預測,中國在不太遙遠的未來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這種全球貿易格局的轉變將同時帶來了新的脆弱性和風險,意味著需要重新評估石油安全形勢,以及如何最好地實現政策目標。

在國際能源署,我們有多年前制定并行之有效的政策工具,我們可以用它來緩解石油供應中斷帶來的危害。這些工具中最知名的就是我們的戰略油儲備制度。當發生嚴重的供應中斷時,比如我剛才提到的科威特遭到入侵和卡特里娜颶風造成破壞時,國際能源署可以建議并協調釋放石油應急儲備。我們的目標是保障市場供應,從而緩解價格上漲導致的經濟損失。

隨著中國對石油的需求不斷增長,中國政府已經做出了明智的決定,并正在建立本國的戰略石油儲備,以備不時之需。國際能源署和我們的成員國強烈支持這種做法,因為這一舉措增強了中國和世界的能源安全。但是,僅僅擁有石油儲備是不夠的;如果每個國家的儲備都能夠有效地應對全球石油供應中斷,還需要有一些機制來協調釋放儲備。我認為,國際能源署石油供應安全系統不僅應當下大力氣維護已有參與方,還需要逐步擴大范圍,以反映全球原油需求重心的轉移。簡而言之,我們必須在國際能源署的框架下為中國騰挪出空間,以維護和擴大集體能源安全利益。

我們還準備好為中國在重要的全球能源討論中提供建設性觀點支持。明年中國將擔任G20輪值主席國,在這個位置上,中國將有機會提出雄心勃勃的能源議程。在G20已經同意的其它能源議題之外,對提高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全球能源治理和能源貧困等議題的討論都將使全世界在中國擔任G20輪值主席國期間受益。

最重要的是,所有這些將使世界各國受益。諸位也許還記得我今天早些時候在講話開篇中提到,如果中國和國際能源署可以共同努力,全世界將會獲益。這是我設想的國際能源署與時俱進愿景的核心所在。作為該愿景的一部分,在座諸位請放心,我有決心探索每一個機會,去建立國際能源署和中國之間更加密切、更加牢固、制度化的合作紐帶。這需要靈活性和認真討論,但只要有關各方都能拿出誠意深化合作,我們肯定能找到實現雙邊關系重大突破的合適路徑。

總而言之,當涉及到能源安全、可持續發展和共同繁榮,我們的利益越來越趨向一致。只要共同努力,我們可以一起把我們的豪言壯語付諸實際行動,并且必將取得巨大成就。所以我再次呼吁開創一個新的時代:

如果中國和國際能源署可以共同努力,中國將會受益。

如果中國和國際能源署可以共同努力,國際能源署將會受益。

如果中國和國際能源署可以共同努力,全世界將會受益。

這是我今天對諸位的呼吁。讓我們共同開啟中國和國際能源署合作的新篇章。讓我們共同努力。

一起非常密切地合作。

非常感謝。謝謝!

法提赫•比羅爾博士,北京,2015年9月9日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