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競價交易:天然氣市場化保供新舉措

2017-09-29 09:16:25 中國金融信息網   作者: 鄭彬  盛勤  

由于季節性消費特征,每年冬春供暖季我國天然氣市場的保供問題一直都是政府和行業面臨的一大難題。往年的慣常做法是,政府出面提前組織保供溝通會,協調上下游共同承擔保供任務。但這一辦法的局限性在于,很難預知市場的真實需求,比如冬季到底會有多少新增需求?新增的缺口在哪些位置?新增需求價格應該如何定?這些問題一直是國內天然氣行業長期以來存在的困擾。

面對今年冬季極為嚴峻的保供形勢(今年1-8月天然氣消費量增長17.8%),政府和企業在今年開始加大力度探索采取更加市場化的方式解決冬季供需緊張問題。作為首個國家級天然氣現貨交易平臺,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下稱“交易中心”)今年開始正式深度介入冬季保供環節,逐步成為政府保供之外的另一個重要渠道和上下游企業供需關系的連接點。自9月12日起,包括中石油、中海油各大銷售板塊全面通過交易中心開展競價交易模式試點,力度之大,出乎大多數行業人士的預料,以至于有人感嘆,“政府調控的時代漸行漸遠,真正市場化的時代要來了”。

這一波震動整個行業的競價交易試點取得了哪些成效?對市場格局會有怎樣的影響?還有哪些問題和不足需要完善?記者就此采訪了交易中心及業內相關專家。

從交易看市場:供需格局得以真實反映

9月12日,作為“第一個吃螃蟹者”,中石油天然氣東部銷售公司率先拉開管道氣競價交易的帷幕。整場交易下游企業出價十分激烈,最終全部掛單均頂價成交。記者從參與競價的部分下游企業了解到,由于“煤改氣”等新增需求今年發展很快,供氣缺口很大,即使價格高一點也希望盡可能多拿一點氣量。

“吃不飽”的情況在全國范圍內實際上存在較大差異。9月18日,包括中石油天然氣北方、西部、西南和東部銷售四家供應商同場掛單。交易結果顯示,同一時段,不同區域對天然氣需求的急迫性差別明顯,供需不平衡程度得到了明顯體現。東部作為國內最大的消費區域,參與競價企業最多,單筆掛單的競價輪次最多,成功摘單企業多達85家,仍然全部為頂價成交。北方參與企業略少,摘單企業有36家,但由于需求增長顯著,成交價格也全部在最高限價。相比之下,西部與西南下游企業的競價意愿明顯不強,參與企業偏少,西南最高摘單價格較底價漲幅為8.38%,西部最高摘單價格較底價則僅上漲了1.4%。

同樣體現出地區差異的還有中海油主導的LNG(液化天然氣)競價交易。9月26日,中海氣電旗下四家銷售公司的競價交易首次同時、同場通過交易中心平臺舉行。交易結果顯示,華東地區LNG需求與管道氣一樣急迫,浙江、山東等區域供應緊張,企業購氣意愿強烈,價格漲幅較大;而江西、廣東等地區資源相對寬裕,競價激烈程度顯著不如華東。

對于上游企業來講,交易不僅僅是氣量銷售行為,另一方面也能更加有效地掌握下游需求變化情況,為冬季保供安排提供有效的支撐。中海氣電貿易分公司貿易經理魏琳表示,對上游企業來說,競價交易可以及時發現供應緊張的區域和具體客戶,這樣方便資源組織安排,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同時,通過幾次的競價交易,也增加了不少新的用戶,對這些新用戶來說,也是多了一個供貨渠道。

不過,此次競價交易的整體成交規模在全國天然氣消費中仍只占較小份額。截止9月27日,通過交易中心進行的管道氣競價交易總量為3.8億立方米,占同期交易中心全部交易量的比例不足10%,不到全國年消費量0.2%;LNG競價交易不足14萬噸,占同期LNG成交量30%左右。“我們希望通過試點來發現問題,看看市場化手段對保供問題的解決是不是一個最佳選擇,這也是政府希望我們做的”,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副總經理付少華表示。

獨立資訊機構金聯創首席石油經濟研究員鐘健表示,以往冬季保供,政府和企業從6月份就開會,準備資源、對接需求。但往往統計的需求與實際相差巨大,真實需求和真正價格承受能力難以摸清。交易中心推出競價交易,不僅能及時有效地揭示了市場需求和供應狀況,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市場的價格承受能力。對上游調節資源、下游合理安排生產都能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對政府來說,也為應對緊急情況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如果能通過平臺實現資源串換互聯,那就真正實現了政府和市場保供互相支撐的良好局面。

從交易看行業:競價對誰更有利?

橫空出世的競價交易,在引發業界高度關注的同時,也開始出現一些不同的聲音,如“上游變相漲價”、“單邊壟斷市場”等。記者了解到,大多數下游企業是支持通過交易中心平臺交易采購天然氣的,但也有企業認為,目前資源狀態偏緊的情況下,通過平臺交易對上游更為有利。

山東一家多次參與摘牌的企業對記者表示,企業在通過了多輪次環保督查之后,用氣量上升,但用氣指標卻沒有上來。盡管通過交易導致成本上升,但只要在可承受的范圍之內拿到氣,企業還是愿意的。如果能通過平臺交易,穩定地拿到貨源,對企業的生產安排是很有幫助的。當然如果超過了企業的承受能力,企業就不會參與。

需要看到的是,對于下游用戶來講,并非只有一家中石油的資源可供選擇。中石化通過川氣東送、榆濟線及相關支線在國內多數省份已經與中石油形成競爭關系,中海油龐大的沿海接收站群也能通過LNG滲透到華東、華南乃至華北各省。對于用戶而言,在競價交易中如何出價,當然首先考慮的是自身的盈利問題。

目前,除了中石油、中海油已經通過交易中心進行同臺競價交易外,中石化也在抓緊準備線上交易。據了解,通過交易中心的溝通撮合,三大石油公司已就建立冬季互聯互通、串換保供機制達成共識。三方表示,在冬季保供關鍵時刻,通過競價交易采購的用戶,將通過該機制得到供貨保證,這無疑讓通過交易中心交易獲得氣量的下游用戶又多了一顆定心丸。

金凱訊石化財經總經理張魁寬表示,目前開展競價交易看似對上游更有利,實際對下游也有幫助。天然氣價格逐步放開政府管制以來,市場規律開始體現,每年冬春消費旺季,國內天然氣價格都會有所上漲,也有不少下游企業被限供,只是以前沒有交易中心,信息不透明,業外人士關注少而已。現在矛盾點都集中到了交易中心。實際上,只要交易持續穩定進行,一旦局部地區供應緊張,價格高,部分資源,特別是LNG資源會加快聚集,有利于供需平衡,對下游企業也有利。

卓創資訊天然氣高級分析師劉廣彬認為,一般情況下,在冬季供氣緊張時期,為了保證民用天然氣供應,往往對大型工業用戶或化工用戶執行限氣政策,而此次競價交易則給這部分企業冬季保證開工負荷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法。競價交易實現的競價氣量是獨立于日常用氣指標之外的,而且這部分競價氣量享受優先供應待遇,這對下游工業用戶也不失為一大利好。

當然,旺季有競買,淡季就有競賣,市場價格會隨著供需格局變化而變化。據了解,交易中心此前已經嘗試過下游掛單上游競賣的競價交易,相關規則也已經完備,消費旺季過后就會加大推動力度。此外,交易中心正在根據用戶需求設置適應遠期采購的交易。一旦市場成熟,交易成為常態,即會刺激上游供給,也會給下游帶來機會,對整個行業的發展都會十分有利。

天然氣交易之爭:政府定價與市場化定價的博弈

另一個值得玩味的現象是,不同市場區域對此次市場化試點的不同態度。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規定,占國內消費總量80%以上的非居民用氣價格由市場主導形成,其中50%以上完全由市場形成,30%左右實行“上浮20%、下浮不限”的彈性機制。只有陸上管道供居民用氣(占比不到20%)實行最高上限價格管理。發改價格【2015】2688號文和發改價格規【2017】1582號文也強調,鼓勵企業進入交易中心交易,通過公開交易形成公允的市場價格。

記者從參與交易的各方了解到,盡管政策推動在前,但究竟拿出多少氣量上平臺交易,也是目前上下游之間博弈的焦點問題。總體來看,越是市場化程度高的企業和地區,越容易接受現貨市場化交易的模式,反之難度就比較大。

中海油是國內天然氣市場化定價的先行者,在其LNG供應區域無論是槽車運輸的LNG還是氣化入管道的管道氣,均已經實現市場化定價,供需雙方早已適應市場化的模式。此次,中海油積極支持上平臺進行公開透明交易,其用戶參與積極性也比較高。

與此對照的是,中石油的部分管道氣用戶,特別是西部地區的用戶和大城市燃氣公司用戶,則持相對謹慎態度,交易中心的成交數據也印證了這點。

發改價格規【2017】1582號文明確指出,所有進入上海、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等交易平臺公開交易的天然氣價格由市場形成。從政策上來說,競價參考底價、上下浮動范圍都可以不受限制。而且目前國內局部供應趨緊,國際國內LNG價格一路上漲,即使沒有交易中心,局部地區部分非居民管道氣價格上漲可能也難以避免,企業間的相關談判也早就開始。但以往管道氣都是政府定價或指導定價,企業線下協商,大家對突然出現的通過交易中心形成價格不太適應,因此出現了一些質疑的聲音,甚至討論進行天然氣交易是否合法。歸根結底,主要原因還是希望能繼續留在政府定價的體系內,能在政府定價的保護下,回避市場波動風險。從企業經營角度來說,這無可厚非。

實際上,早在2007年11月,國家發改委就在發改電【2007】301號文中明確,“放開供LNG生產企業的天然氣出廠價格。鑒于目前國產液化天然氣(LNG)價格已由市場競爭形成,各油氣田供LNG生產企業的天然氣出廠價格不再執行中央政府指導價,由供用雙方協商確定”。

對于LNG液化工廠,實際情況是,盡管國家已經明確放開了供企業的出廠價格,但中石油出于多種因素考慮,一直以來還是直接按照門站價供氣。門站價相對較低,液化工廠的產品LNG卻按照市場化的價格銷售,這實際上長期以來成為了LNG液化工廠的競爭優勢。供氣價格市場化后,這些企業需要時間適應,因此對進平臺交易有些顧慮,也是可以理解的。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28號)》明確,“加快推進能源價格市場化。擇機放開成品油價格,盡快全面理順天然氣價格,加快放開天然氣氣源和銷售價格,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在天然氣交易環節,如何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仍需要產業鏈各方的充分理解與支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交易看未來:市場化還需補短板

從目前競價交易試點的情況看,有不少行業中存在的問題得到了揭示,交易機制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業界反應較大的競價交易公告要提前發布的問題;交易規則和系統完善的問題;交易連續性的問題;如何設置交易合約,實現與天然氣行業長期協議對接、滿足用氣長期穩定供應的問題。

交易中心相關人士表示,競價試點不僅發現了行業內深層次的問題,也檢驗了交易規則、系統。隨后將在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建議、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完善,為今后正式大范圍推廣打下基礎。

劉廣彬表示,現貨競價交易能夠快速發現市場價格以及真實的市場需求量,為上游企業做好資源供應安排和下游銷售計劃提供依據。但目前來看,供應商仍相對單一,上游競爭機制尚不完善,且仍缺乏對長期市場定價有指導意義的期貨交易及相關價格指數,相關產品的標準規范也存在缺失,這些方面的短板仍待補齊。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劉小麗認為,天然氣市場化交易不可能一帆風順,但大的趨勢不可避免。競價交易能初步實現發現市場和價格的功能,已經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下一步,交易中心需進一步完善機制、控制風險,擴大交易量,形成公允權威的價格。此外,我國要有效推進上游體制改革、加快探索管網第三方準入,為國際資源進入國內提供通道,以便形成多元化的供應格局,促進天然氣交易中心快速發展。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