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煤價反彈,一些煤礦對于落后、過剩產能退出,變得有些“不愿關”了。最近,四川省通過“指標置換交易”引導煤炭產能退出,嘗到市場化手段帶來的甜頭,27家原本“不愿關”的煤礦主動關閉了礦井。
指標交易企業受益
宜賓市筠連縣是四川的產煤大縣。筠連縣合業礦業集團公司今年關閉了當地一處產能15萬噸/年的夏泉煤礦。
“這個礦產能小、災害重。”合業礦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李朝銀說,“雖然關了有些舍不得,但是以后我們可以把力量集中投入集團剩下的4個礦上面,從而提升安全生產水平。”
李朝銀說,夏泉煤礦的關閉退出,得益于四川在煤炭行業化解產能工作中嘗試的“指標置換交易”。該礦按照產能的30%比率,將4.5萬噸的指標在市場上交易,賣出了139.93元/噸的價格,收入600多萬元。
四川省安監局副局長劉健說,四川在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通過競價拍賣的方式,對關閉退出煤礦的去產能指標進行交易。
今年8月24日,四川省進行了首場拍賣。參加此次交易的指標為1290.7萬噸,來自山西、陜西、山東、內蒙古、四川等地的11家意向受讓企業參與競拍,全部交易成功,成交均價142元/噸,交易額18億余元。這促使27家原本“不愿關”的煤礦主動關閉了礦井,占今年四川應完成任務數的56%。
落后產能讓出市場
去年國家出臺政策,要求3年內確需新建煤礦的,一律實行減量置換。也就是說,這些煤礦要使用其他企業退出的產能指標。通過指標置換,老舊礦井拿到錢退出了,產能減少了,為新建煤礦市場留足更多的空間。
“我們關閉退出的都是落后產能。”宜賓市安監局副局長李文仲說,一是安全條件較差的礦。二是僵尸企業。三是小煤礦,去年全市產能6萬噸/年以下的煤礦已全部退出,今年盡量讓9萬噸/年的產能退出。四是不符合環保要求的礦,比如高含硫的煤礦、風景名勝區內的煤礦。
在各級政府投入110億元左右財政獎補資金的推動下,2013年到2016年,四川已關閉煤礦753處,退出產能7129萬噸/年。
轉型發展道路更寬
四川對退出的煤礦不是“一關了之”,而是采取土地利用、轉產扶持等措施,積極引導幫扶其轉型發展。
雅安市漢源縣“煤老板”李勇強去年10月關閉了一處產能9萬噸/年的煤礦,轉型加盟一家珠寶連鎖企業,如今在雅安各地開了11家店。“現在國家號召‘雙創’,市場上機會很多。有了煤礦十幾年的管理經驗,我們不管在哪行創業,都比較容易成功。”李勇強說。
“小煤礦投入越來越大,安全壓力也很大,不轉型不行。”四川藍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田永奎說,他們關閉產能15萬噸/年的煤礦后,在當地政府支持與幫助下“棄煤從農”,建起3萬畝青蒿種植基地。
“一大批安全條件差、資源利用率低、影響環境的落后煤礦關閉退出了。”劉健說,四川煤礦平均單井規模由2012年底的12.9萬噸/年提高至2016年底的17.7萬噸/年,生產集約化程度得到提高。安全事故、死亡人數2016年比2012年分別下降76.5%和79%。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