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風塵四起,下雨黃水流……”這曾是平遠縣東石鎮廢棄鐵礦區的真實寫照。東石鎮擁有豐富的鐵礦資源,且礦質優良,采礦歷史悠久。但是,常年開采,讓部分地區自然環境遭到破壞,給周邊的村民生產生活帶來極大影響。
近幾年,隨著鐵礦開采逐漸退出,如何改善廢舊礦區的生態環境,成為擺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2015年,平遠縣引進北京一家新能源公司成立平遠利天新能源電力有限公司,投資4.5億元在原廢棄鐵礦區租賃109.7公頃土地,建設50兆瓦的光伏發電項目。
目前,項目已進入并網試運行階段,預計今年底完成全部建設任務,項目建成后,年平均發電量可達5326萬千瓦時,年產值5200多萬元,實現經濟和生態效益雙豐收。
廢礦山成隱患 引進企業建光伏電站
東石鎮涼庭村是“廣東古村落”之一。驅車進入涼庭村,四周青山環繞,與村中土木結構的圍龍屋相映成趣,形成美麗的田園山水畫。極目遠眺,距離村委約1公里處,遍布遠處矮山緩坡上的藍色太陽能電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氣勢恢宏,讓人驚嘆。
“原來那里全是荒山,光禿禿的山上看起來十分荒涼,現在遍布太陽能電板,非常有氣勢,也讓整座山換了樣貌。”涼庭村村民林苑說,涼庭村已有悠久的鐵礦開采歷史。在建電站之前,只要刮風下雨,四周黃沙漫天飛,水流帶著泥土從山上滾滾而下,沖進農田和河流。山下的河流一直流向縣城,河水被泥土覆蓋,常年呈黃色。
東石鎮是有名的鐵礦開采大鎮,采礦歷史悠久。近年來,隨著鐵礦開采的退出,礦區地帶土地沙化明顯,惡劣的生態環境多年來成為當地政府和百姓心頭一塊“頑疾”。一直以來,平遠縣都在探索廢棄礦區的治理問題,但監督管理執行難度大,不少舊礦區的治理效果并不理想。直到2015年,平遠縣政府要求國土資源局牽頭和相關部門制定整片的礦山治理規劃。平遠縣引進了北京天華陽光,在東石鎮成立新能源電力公司,在廢棄礦區探索光伏發電。
“這種新模式算是在礦山治理工作上的一個小突破。”平遠縣國土資源局分管礦產和地質環境的副局長杜斌說,該項目是廣東省內首個利用光伏發電站,改善廢棄礦區生態環境的工程。
東石鎮涼庭村的光伏發電項目,投資4.5億元,在原尖山礦區租賃109.7公頃土地,建設50兆瓦的光伏發電項目。項目建成后,年平均發電量可達5326萬千瓦時,將全部并入東石變電站,年產值5200多萬元,上繳稅收1300多萬元。該項目作為利用太陽能光照發電的清潔能源項目,將廢棄礦山變為綠色光伏發電站,每年可減少1.92萬噸標煤使用量,減少5.3萬噸二氧化碳排放、4.83噸二氧化硫排放。“實現經濟和生態效益 雙贏 。”杜斌說。
為荒山復綠建電站獲各方支持
今年6月23日,東石鎮50兆瓦光伏發電站項目并網試運行。據利天新能源公司經理邊銘傳介紹,目前項目已完成40多兆瓦的并網發電。“現在正在進行收尾工作,預計年底前能完成全部的建設任務。”邊銘傳說,此外,山體復綠項目也在積極進行之中。
據邊銘傳介紹,建光伏發電站有許多必備條件。此前,公司派專業技術人員到原尖山礦區進行可行性調研,發現此處山多坡緩,且緩坡朝南,適宜光伏發電項目的建設。但因為此處生態已遭破壞,建項目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必須先治理地質災害,保持水土。“廢棄礦山建光伏發電的項目在國內也不多,我們借鑒了像內蒙古、山西等地的經驗,請了專業的團隊先穩固水土。”邊銘傳說。
該公司先對易出現塌方的地方建擋土墻,在易滑坡之處噴上穩固漿,防止其繼續滑落,并建立了排水溝,引導水流有序排水。“保持水土讓土地更大化地得到利用。在推進基礎工程的建設過程中,也進行太陽能電板的安裝。”邊銘傳說,目前建設任務已進入后期,待全部建設完成后,他們將在荒山上種草種樹,為荒山復綠,“到時候,綠色的山坡和藍色的太陽能電板互相映照,將為荒山添新光彩”。
廢棄礦山建光伏發電站的項目也得到了南方電網廣東梅州供電局的支持。該局下屬的東石供電所在2016年初,受理光伏電站項目工程發電升壓站的基建施工臨時用電業擴報裝,及時制定供電方案并組織技術人員安裝,解決升壓站基建臨時用電問題。“臨時用電為我們解決了很大一個麻煩。”邊銘傳說,該供電所還及時為光伏電站項目工程發電升壓站永久用電變壓器的報裝提供優質服務,讓光伏發電站項目順利并網。
“引進光伏企業到舊礦區,一方面解決了廢棄礦山無人治理和管理的問題,另一方面還能開發發電產能,一舉多得。”東石鎮黨委副書記王運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作為廣東省首個廢棄礦區建光伏發電站的項目,利天光伏發電項目得到了各方支持。“這是平遠縣政府重點推進的項目,得到了不少的政策支持。”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