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油價低迷、減排要求提高,以及可再生能源崛起,能源巨頭紛紛轉向天然氣,期待能幫助它們在低碳的未來立足。2014~2021年,液化天然氣(LNG)供應量將增長50%。這意味著每兩個月就有一條新的LNG生產線投產。目前,各大能源集團紛紛進軍天然氣領域,與石油和煤炭相比的清潔特點,將使其在其他化石燃料走下坡路時繼續增長。
保住油氣行業的一席之地
天然氣已成為應對氣候變化和空氣污染的潛在盟友,在針對電動汽車削弱石油需求的威脅時,其也可提供一個對沖。
曾認為天然氣比不上“黑金”的公司現在的豪賭是,天然氣有望幫助它們在低碳世界的未來保住一席之地。在BP2017~2021年將要投產的16個新項目中,有12個與天然氣有關。類似的重心轉移已出現在整個油氣行業。根據能源咨詢公司伍德麥肯錫的數據,在前期資源開發過程中,撥給天然氣項目的資金是石油的兩倍。
埃尼公司首席執行官克勞迪奧·德斯卡爾齊表示,“過去勘探到天然氣會感到失望,但現在要找的就是天然氣”。該公司位于埃及近海的Zohr氣田將于年底投產。
殼牌天然氣業務主管馬爾滕·韋特薩拉表示,“長期而言,可再生能源將占主導地位。但在過渡期,需要有一種能在風電和太陽能發電不可用時替代的穩定發電來源,而天然氣將發揮這種作用”。
對于天然氣的前景而言,沒有比亞洲更重要的地區。BP預測,2017~2035年,全球能源需求將增長30%,僅中國和印度就將占新增需求的一半。燃煤發電仍占中國和印度發電量的60%左右,但日益加劇的對污染的擔憂將為天然氣提供機會。中國力求到2030年將天然氣占能源總消費量的比例從6%提升至15%。
韋特薩拉表示,“不會在一夜之間把煤炭排擠出去,但空氣污染已成為政治問題”。
棄煤還需要政府監管,各大石油公司都支持對碳排放征稅的原因是,這一措施可使煤炭價格高于天然氣。但生產商并不僅靠行政干預來刺激需求,它們還在尋找輸送天然氣更經濟的方式。
過去十年,進口LNG的國家數量幾乎翻番,增至35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浮式儲存氣化裝置(FSRU)使巴基斯坦、約旦、哥倫比亞都能用得起LNG。韋特薩拉說,“過去需要4年及5億美元才能建一個LNG接收站,如今只需在作出決定18個月后,就可讓FSRU停靠在本國海岸”。
除在發電方面尋求發揮更大作用外,天然氣生產商還在工業、化工和運輸行業看到了增長。由于海事行業也面臨減少排放的監管壓力,LNG可作為船舶重油的清潔替代品。油輪運營商嘉年華已訂購了7艘以LNG為燃料的油輪,殼牌正在鹿特丹和新加坡等港口投資天然氣基礎設施。
LNG是電動汽車的替代方案
韋特薩拉表示,“重型運輸無法實現電力驅動,最低碳的替代方案是使用LNG”。
雖然各方都表示樂觀,但LNG項目也有商業風險。澳大利亞開始大規模出口LNG,恰逢美國頁巖氣產量激增。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到2022年,美國將與澳大利亞和卡塔爾爭奪全球最大LNG出口國地位。
新產能激增令人質疑一些經濟假設,而正是這些假設支撐著澳大利亞的LNG項目,以及埃克森美孚在巴布亞新幾內亞、BP在印度尼西亞、道達爾在俄羅斯的LNG項目。歐洲和亞洲的氣價過去5年下降了逾40%,導致投資回報率低于這些項目獲批時的預期水平。
牛津經濟研究院的分析師丹·史密斯表示,“供應過剩的LNG市場正推動天然氣市場格局的變革,將力量平衡從生產商轉向客戶,LNG買家可以要求更高,它們在爭取期限更短、更靈活的合同”。
這個市場一度由少數供應商和買家之間的長期合約主導,如今則因美國頁巖氣的涌入而受到沖擊。十年前,超過95%的LNG合同都是十年期或更長;如今,這一比例已降至60%左右。
伍德麥肯錫全球天然氣主管諾爾·湯姆內表示,“此前LNG因技術要求高,進入門檻一直很高,而美國正使這一市場平民化,如今無論什么人都可以進軍LNG領域”。
韋特薩拉堅持認為,適度的價格和多個供應來源的靈活供需格局對客戶和生產商都有益。提升天然氣業務的盈利能力需要銷量增長,而非利潤率增長。因為利潤率增長意味著提價,那將減少需求。
盡管中國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跡象,但到目前為止,低價仍未能刺激全球天然氣需求激增。消費增速已從本世紀前十年的年均3%放緩至2010年以來的年均1.4%。
IEA在最新年度展望報告中表示,此輪放緩讓一些生產商陷入困境,雖然未來幾十年天然氣的表現將比其他化石燃料好,但支撐天然氣光明未來的支柱看起來沒有過去那么堅實。
天然氣需求受到兩個因素的掣肘:一是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長,在歐洲,風能和太陽能發電日益增長壓低了批發電價,一些燃氣電廠被閑置;二是在世界許多地方,燃煤發電依然比燃氣發電便宜。
天然氣生產商將產品描述為碳氫化合物時代和可再生能源時代之間的“過渡燃料”。該產業的風險在于,電池技術的進步把風能和太陽能帶來的富余電力儲存起來,可能讓世界跳過天然氣時代,直接奔向可再生能源未來。
天然氣投資仍有后勁
非營利組織CarbonTracker估計,如果按照《巴黎協定》的約定,要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的升高控制在兩攝氏度內,將有5320億美元現有和規劃中的天然氣項目變得無用。
綠色智庫氣候分析組織的安杰伊·安塞吉耶表示,“此輪對天然氣基礎設施的過度投資很可能要么導致超過《巴黎協定》目標的排放量,要么隨著世界轉向更便宜的可再生能源,造成大量擱淺資產”。
韋特薩拉堅稱,任何預測情形下都需要天然氣來實現平穩過渡。盡管電池可以應對可再生電力的短期波動,但無法解決季節性變化問題。如在英國,夏季太陽能可貢獻逾1/5的發電量,但冬季太陽能幾乎發不了什么電。
天然氣對英國至關重要,使其在沒有犧牲能源安全的情況下,把煤炭排擠至電力系統的邊緣,并將碳排放量削減至19世紀以來的最低水平。
盡管醞釀已久的“天然氣黃金時代”仍未完全來臨,但BP表示,預計到2035年,全球天然氣消費將以年均1.6%的速度增長,是石油0.7%預測增幅的兩倍多。
預計LNG增長將超過天然氣市場整體增幅。分析師表示,一旦新增產量被消化,產能過剩可能在本世紀20年代初讓位于供應緊張。
在澳大利亞遭遇項目延誤和成本超支后,相關企業在油價低迷導致財務緊張的背景下對增加LNG支出采取謹慎態度。未來占主導地位的可能是規模較小的項目。但埃尼公司6月決定推進莫桑比克的珊瑚南氣田項目,該地區被視為LNG的下一個重大前沿。這似乎表明,大舉投資天然氣的趨勢仍有后勁。
生產商應遏制“逸散排放”
天然氣產業有一個秘密:由于氣井、管道和其他能源基礎設施的泄漏,每年有大量甲烷被排放至大氣層。
天然氣燃燒發電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少于煤炭,但當被直接排放至大氣時,甲烷作為溫室氣體的效力是二氧化碳的30倍。
BP首席執行官戴德立稱,所謂“逸散排放”抵消了將天然氣作為氣候變化解決方案一部分的努力,行業必須解決甲烷泄漏的問題。
美國環保署去年將油氣行業的甲烷排放估值提高了30%,這反映出美國頁巖油氣生產和配送的增長。根據美國環保協會的預測,這些排放量20年內對氣候的影響相當于逾200座燃煤電廠。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出臺了要求行業發現并解決泄漏問題的法規,并確定了削減甲烷排放的苛刻目標。特朗普政府則試圖暫停實施該法規,但7月被美國參議院阻止。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