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納米能源與納米系統國際學術會議21日在北京舉行,來自近30個國家和地區相關研究領域的700余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納米能源和系統領域的重大前沿問題。
作為納米能源和系統研究領域最大規模的國際性會議,本次共設納米發電機及能量收集、自供電傳感器及其系統、壓電電子學和壓電光電子學、能量存儲與自充電能源系統、太陽能電池和復合能源電池、光催化和水分解6個分會主題。
記者從會議主辦方、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獲悉,會議將通過158份墻報報告和231個口頭報告集中展示納米能源和系統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還有近30家國內外企業參展。
本屆大會主席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所長王中林。他創立了壓電電子學和壓電光電子學,在氧化鋅納米材料的合成、表征、納米能源和自驅動系統等多個領域取得了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性研究成果,是國際納米能源科技領域最具學術影響的科學家之一。
王中林說,進入21世紀以來,由于經濟不斷發展和人口急劇增加,國際能源需求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開發新能源已成為全世界重要共識。另一方面,快速發展的物聯網技術需要海量的由外電路驅動的大面積傳感器網絡,開發構建新一代高端智能傳感,實現器件的自驅動化,已是目前國際研究的熱點。
王中林指出,納米能源技術是世界先進的新能源技術,是解決物聯網、數字診療以及新型環保等產業的源動力,它基于納米材料和納米技術的能源轉換與能量存儲,涉及材料學、傳感技術、生物科技、電子工程等學科領域,可廣泛應用于人機交互、智能識別、空氣凈化、安防監護、互聯網應用,對于改善人類環境、健康及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戰略意義。
王中林說,本屆大會為納米能源與系統領域的各國科學家構筑一個高水平、多層次的學術交流平臺,為深化納米能源與系統相關理論與技術發展和產業化應用、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等起到積極作用,并進一步促進中國科學家在該領域的深入參與。
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是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市共建的新型研究單元,借助“千人計劃”、“百人計劃”、“海聚工程”等主要人才計劃支持,吸引和凝聚了海內外一流的創新人才,成為了納米能源與系統領域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創新平臺和科技力量。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