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及京津冀周邊地區節能環保先進技術對接會在濰坊召開。這是我省首次將對接范圍由省內擴大到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在為節能環保設備研發、使用謀求更廣泛智力支持的同時,山東節能環保行業也有望藉此加速洗牌。
山東節能環保產業走在前列
今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收官之年,不僅京津冀,包括山東7個城市在內的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也要同步達標。瞄準這一地區工業企業量大面廣、以鍋爐為主要供能設備的現狀,本次對接會設立了高效節能鍋爐與大氣污染防治裝備技術兩大主題,從源頭和末端幫企業實現標本兼治。
主題方向來自“山東經驗”。我省從2015年就啟動“工業綠動力”計劃,推廣高效環保鍋爐已取得明顯成效,年節約標煤83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095萬噸。
在此過程中,鍋爐制造安裝、檢測服務等新興產業蓬勃生長,高端環保設施的市場需求也得到加速釋放。其中不乏這類例子:一開始一些傳統企業只是對自己使用的傳統鍋爐進行升級改造以滿足節能環保要求,后來嘗到甜頭,做起為更大地區提供節能環保服務的“生意”。截至去年底,全省已有節能環保企業3000余家,從業人數達到100萬人,實現銷售收入6300億元,約占全省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的4.1%,同比增長12.5%,產值均位居全國前列。
亂花迷眼期待產業標準
經過連續多年在節能環保方面的改造提升,不少企業反映,面對新形勢提出的更高要求,資金是個問題。記者了解到,對此我省在政策方面已給予一定支持,以鍋爐改造為例,大約能為企業解決總成本的四分之一,另有一些銀企對接手段。
更多企業坦承,其實最擔心的還是“選錯了”“錢白花”的問題。同樣的改造升級目標,不同技術供方企業給出的方案不同,加上技術工藝更新快,常有種眼花繚亂的感受。據了解,這跟國內節能環保產業標準目前比較欠缺有關。
“節能環保等綠色產業正迎來良好發展機遇期,越來越多企業投身其中,必須扶優扶強,避免一哄而上。”省節能辦主任劉緒聰指出,這次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節能環保行業領先者首次集中亮相,不僅為需求方搭建了一個可靠方便的選擇平臺,對有實力的節能環保企業也是大顯身手的舞臺。
聚焦氣化無煙爐技術的濰坊金絲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大鵬深有感觸:該技術由公司自主研發,目前已申請了30多項專利,獲得濰坊市專利獎一等獎并在申報國家專利金獎,但推廣中常遭遇技術權威性不被認可的狀況;這次對接會上,因為有了政府背書,很多省內外企業都向他表達了強烈的合作意向。
BOO模式破解建設運營責任分離
亮相對接會的山東國舜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善國介紹,目前在節能環保產業,集研發、設計、工程建設、運營能力于一身的企業還比較少,而任何一個環節把控不到位,都可能引發“扯皮”。2009年,國舜為加快開拓鋼鐵大客戶市場,同時也是為了化解鋼鐵企業對國產節能環保設備的不信任,逐步開始嘗試以BOO模式提供服務,即在合同時間內(通常為十年),由國舜建設擁有并經營環保項目,業主每年只需支付使用費,從而能節省下大量資金用于發展主業。
這種模式同時解決了建設、運營責任分離的矛盾——合同期內環保不達標,由供方承擔罰款等相關成本,故設備質量往往更有保證,需方企業也自然而然地從排污者轉變為了監管者之一。杜善國表示,目前這種方式很受青睞。雖然一開始投入大,但在之后十年間,每年都有穩定現金流,還能從實際運營中直接發現問題,加強研發,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目前,BOO模式運作的項目已占到國舜每年環保產業收入的35%-40%。
“未來國舜這樣擁有‘一條龍’服務能力的企業會是主流。”業內專家建議,不妨針對節能環保領域的BOO項目進一步加強政策扶持,拓寬該模式的應用范圍,同時參照這種模式,探索其他節能環保企業與耗能排污工業大戶深度合作的方式。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