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海水淡化市場從過去的蹣跚起步轉向高速增長,無論是扎根海水淡化設備的傳統平臺型企業,還是上下游設備制造商,都在創新求變。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我國海水淡化市場在技術應用和商業模式創新上已取得一定成效,需要抓住契機、創新發展,才能在水資源開源增量領域上整合資源、有所作為。
我國海水淡化產業已經數年呈現穩定增長的發展態勢。在過去的5年中,我國海水淡化市場得到了迅速擴容,截至2016年底,累計建成投產海水淡化工程裝置超過150套。
這一裝機量如果換算成具體產能,意味著我國海水淡化日均產能已超過135萬立方米。數據顯示,隨著海水淡化技術的不斷成熟與成本持續下降,這一開源增量的水資源循環利用模式已逐漸步入“尋常百姓家”。而巨大的剛性需求和仍在迅速發展的增量,催生出龐大的海水淡化處理市場。
當前,我國正實現從海水淡化大國到強國的轉變。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由弱到強的轉變要比從小到大的轉型升級將更為艱辛。海水淡化市場的升級,需要整體產業鏈要創新、要質量、要效益,要實現實質性突破,這也同時依賴于各個細分板塊同時進步。畢竟,海水淡化核心技術應用體系是影響海水資源可靠性和成本的最關鍵部分之一,同時也是最富有創新驅動的水處理系統。
正是整體解決方案的創新加速推動著海水淡化服務系統的迭代。海水淡化市場到底有多大?有業內人士算了一筆賬:截至2020年,我國海水淡化總規模將達到220萬噸/日的產能目標從區域分布層面看,沿海城市的海水淡化裝置新增國模將達到105萬噸/日,海島地區則為14萬噸/日以上。按照上述產能發展藍圖,海水淡化市場保守估計整體規模將達萬億元以上。
面對如此巨大的存量市場和可預見的增量市場,眾多的環保企業加入并參與到海水淡化行業當中,主要包括淡化海水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膜設備制造商與一體化水處理企業。迄今,海水淡化市場品牌尚未形成,秩序化、規范化正在建設,上下游產業鏈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業內認為,在海水淡化項目開發過程中,海水淡化設備在合理的運行時間內發揮穩定高效的性能,也成為衡量海水淡化市場的關鍵因素之一。
有觀點曾指出,目前海水淡化產業主要涵蓋裝備制造、數據應用、技術覆蓋、運維管理等幾部分,由于產業周期資源需求多、時效要求高,因此需要有一個價值鏈整合制造商提供一站式服務。而從海水淡化產業鏈市場的結構上看,這一市場的參與主體是由多方組成的,各方都存在相應的核心優勢,如何進行融合,則需要根據淡化海水項目的具體問題與需求生成定制化服務,最終通過運維結構優化、數據整合、提質增效等舉措來實現目的。
因而,除水處理設備本身要有過硬的質量外,其生命周期的運維管理更加重要。此外,隨著水資源困境日漸凸顯,海水淡化趨于節能、降耗以及補貼下調的發展趨勢,都對海水淡化設備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對于海水淡化運營商來說,海水淡化市場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技術為王”的行業生態尚未成熟。面對目前不太盡如人意的海水淡化產業環境,海水淡化綜合服務商也面臨著如何盈利的挑戰。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打造海水淡化綜合服務系統有望成為行業大勢。唯一的出路就是相關水處理設備安全、可靠、低成本運行,而其中的關鍵是核心零部件以及整體周期的精準運營。一方面,這會給整個海水淡化產業鏈帶來挑戰,技術的進步一方面要提升海水資源的淡化效率,另一方面就是促使其降低成本。海水淡化的技術創新也不僅僅是水處理設備制造商的事,而是要依靠諸如海水淡化技術、膜設備企業等各個環節的密切配合。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