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環保產業的崛起帶動了環境服務業的興盛。隨著整體服務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環境服務業已成為我國環保產業發展中一片嶄新的藍海。在多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業內預計,“十三五”末其市場規模將增長至2.3萬億元。
眾所周知,環保產業是政策導向性產業。近年來,伴隨著新環保法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推向縱深,以及環境管理體制改革,監管執法等整體推進,環保產業如沐春風,一路高歌猛進。
環境服務業作為環保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是環保產業成熟度的重要標志。自20世紀90年代后期,受益于“九五”環境保護計劃的實施,我國環境服務業的增長速度實現飛躍。產業規模擴張,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都讓環境服務領域顯示出相當可觀的未來發展潛力。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消息,2010年環境服務市場收入總額達到1500億元,比2004年增長了約4.7倍;到2015年,中國環境服務收入總額約為5530億。可以看出,環境服務業正逐漸成為經濟轉型升級新藍海,萬億產業崛起在即。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曾斷言,環境服務業的春天來了。而持有同樣看法的還有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他表示,在監管趨嚴、產業規模大擴容、資本驅動等多重因素下,環境服務業進入了新階段。
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測算,2016年環保產業收入約1150億元,其中環境服務業收入約610億元,占全行業收入的53%。在十九大報告之后,環境服務業作為環保產業的重要細分領域也將明顯受益,業內預計,“十三五”末其市場規模將增長至2.3萬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環境服務業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工業領域,該領域企業技術相對復雜且比較分散。另一類是市政領域,主要以生活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為核心,以PPP和特許經營為主,規模相對集中,相關企業將直接受益。
事實上,相對于其他細分行業,環境服務行業上市公司數量較少,僅有5家,占比5.38%。其中主板一家,為瀚藍環境;中小板兩家,為雪迪龍和理工環科;創業板兩家,為三聚環保和先河環保。
綜合來看,我國環境服務仍然相對落后,社會化、專業化程度低,全方位的服務體系缺位,信息咨詢服務的規模和技術手段與國際先進水平具有較大差距等問題依舊存在。
在此背景下,“十三五”規劃對環境服務業給予了高度關注,并從6個方面部署相關任務。其中包括:建立信息化服務平臺,提升環境監管智能化水平和環保服務信息化水平;深入推進環境服務業試點工作,重點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和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試點;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市場化;完善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機制,強化績效考核與管理;發展社會化環境監測服務,強化對社會環境監測機構事中和事后監管;以及提升環境咨詢服務水平。
利好政策疊加治理需求,環境服務業投資前景日漸明晰,對于企業而言,必須深入思考如何抓住機遇推進環保產業再上新臺階。對此,我們認為,企業一方面要堅持創新發展,統籌污染源頭治理、過程控制、末端治理全過程;另一方面,要加快發展高水平的環境咨詢服務和綜合服務,實現由單一“裝備制造商”向“環境綜合服務商”轉型。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