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沃爾沃“吉利”否?

2010-05-26 12:46:08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   作者: 丁玲  

面對沃爾沃的召回,還處于“蜜月期”的李書福能否打破海外并購失敗的魔咒?

5月3日,距離吉利與美國福特簽署收購沃爾沃協議僅一月之久,沃爾沃向歐洲車主發出通知稱,如有必要,將在全球范圍內召回15.8萬輛相關問題車。沃爾沃新聞發言人弗約博格稱,涉及車輛的隱患是不論駕駛員有沒有操作油門踏板,車輛都會存在持續加速、突然加速以及保持當前速度的隱患。

消息一出,業界嘩然。對福特簽協議前隱瞞故障導致吉利買了一個“包袱”的質疑,甚囂塵上。

福特式“陰謀”

吉利與沃爾沃的“中外聯姻”曾經轟動了整個資本市場,此次沃爾沃的召回事件更給人們提供了足夠的談資。召回傳聞傳出后,沃爾沃(中國)相關人員表示,此次問題車型均為柴油車型,所有涉及車型均未在國內進行銷售,所以召回不會涉及國內。同時稱此次并非一次召回,而是一次對于安全隱患的檢查。

盡管如此,中國社科院日本經濟學會理事白益民在接受《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采訪時指出,從發現隱患到調查統計15.8萬輛的召回,最快要兩三個月,最慢需要半年的時間。福特與沃爾沃或隱瞞了這個很有可能在合同簽訂前就存在的故障問題。

“在敏感時間點發生召回事件,福特考慮到對并購談判的影響,極有可能隱瞞沃爾沃的故障問題。如果在簽訂協議之前公開故障問題并進行召回肯定會影響并購價格。”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執行董事陳江告訴《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從第一個小問題到批量的問題,這個判斷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但是召回車輛對汽車企業來說是正常的事情。在談判之前,無論是什么企業都會盡量選擇不公開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比如在危機公關時,企業都擔心‘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如此,吉利是否走進了福特事先就已設計好的陷阱?與包括吉利在內的許多中國企業忙于走出國門的道路完全相反,美國三大車企之一的福特,自2006年艾倫.穆拉利任總裁后,便忙于卸掉非核心的海外品牌。福特花十年時間在歐洲并購的阿斯頓.馬丁、捷豹、陸虎以及沃爾沃,因為巨大的虧損成為艾倫.穆拉利的心病。

2007年福特把阿斯頓.馬丁賣給英國財團,2008年把捷豹和陸虎拋售給印度的Tata公司,還讓出了馬自達很大一部分所有權。福特2009年初正式宣布出售沃爾沃,并確認對沃爾沃的整個投資產生了6.5億美元的稅前減值支出。今年3月28日,沃爾沃終于不再屬于福特,艾倫.穆拉利松了一口氣。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通用、克萊斯勒破產,福特被美國政府寄予厚望。從美國政府強力推出振興汽車產業的政策可以看出,美國政府正在汲取國際金融危機的種種教訓,并竭力推動經濟向實體產業回歸,即強調“實業是立國之本,創新乃強國之路”的原則。

“從豐田風波到沃爾沃召回都只不過是‘美國經濟試圖向實體產業回歸’的大戰略。”白益民指出,借豐田召回打擊豐田、打擊日本制造業成為了整個美國汽車業回歸戰略的一小步。

在給予最強勁對手致命打擊之后,如何練好內功成了美國汽車產業的當務之急,把年年虧損的沃爾沃低價賣給吉利也就不足為奇了。業內人士指出,過去10來年汽車技術日新月異,由于汽車行業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向新能源汽車方向轉變,企業過去曾耗費巨資研發的許多技術很快落伍,變得一文不值。吉利購買的這些擁有知識產權的技術,到底有多大用處?那些在吉利看來是寶貝的東西,或許在福特看來已經不再值錢。

吉利的負擔

早在3月28日,吉利就與福特簽署了收購沃爾沃的協議,那么此次沃爾沃召回15.8萬輛問題車的成本是否由吉利來承擔?對此,吉利公關總監楊學良對《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表示,因為吉利還沒有付錢,收購還沒有完成交割,沃爾沃目前還不是吉利公司的,所以召回對吉利沒有影響,吉利也沒有任何相關損失。

記者從沃爾沃汽車經銷商——北京中汽南方華北汽車服務有限公司銷售人員處了解到,沃爾沃召回的柴油車在國內均未銷售,對他們的銷量沒有影響。

然而,恐怕現實未必能如吉利所愿。“此次沃爾沃的召回除了將增加吉利收購的隱形成本外,不僅讓吉利的盈利蒙上陰影——以安全著稱的沃爾沃品牌必將大打折扣。”白益民說。

他進一步解釋,沃爾沃召回消息爆出后,雖然吉利還沒有付款,但是簽了合同。根據商業規則,沒付款并不等于不履行責任,簽合同就意味著要履行責任,一旦合同生效,即使錢不到位,也相當于吉利欠了錢,那么對方有權索取。只有證明合同里有欺詐,或是在其他款項中找到一些漏洞,讓對方執行不下去,這樣吉利才有可能躲過這一劫。再者要看吉利的想法,如果補上這個漏洞,能圈來更多的資金,那吉利就可能愿意去堵這個窟窿。

據悉,此前的豐田召回事件已給豐田公司帶來巨大損失。業內分析師表示,豐田汽車公司未來需要承擔訴訟費用,加上促銷活動,未來一年其財務方面的損失總計可能超過50億美元。摩根大通估計,豐田公司與召回相關的一次性總成本可能達到約45億美元,另外與和解訴訟有關的成本還有約10億美元。

目前,沃爾沃召回事件的嚴重程度雖不及豐田召回門,但是其召回成本對于吉利來說也將是不小的損失。此外,隱形的損失更是無法計算,如對沃爾沃聲譽造成的負面影響。

沃爾沃自被福特收購后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曾公開對媒體表示。可以在兩年內讓沃爾沃扭虧為盈。從目前來看,李書福實現這一美好愿望的道路并不平坦,甚或布滿荊棘。

并購魔咒

在吉利收購沃爾沃之后,國內輿論諸如“蛇吞象”、“平民迎娶公主”、“民營企業走向國際的標桿”等形容不絕于耳。然而喧囂之后,等待吉利的是殘酷的現實。如何利用好沃爾沃這一品牌?如何能夠真正掌握汽車產業的制高點?

據麥肯錫咨詢公司統計,過去20年,中國67%的海外收購以失敗告終。吉利將如何打破這一魔咒?

白益民指出,吉利收購沃爾沃很有可能存在如聯想、TCL收購時的“空瓶貿易”危險,即中國企業本身的質量形象沒有樹立起來,就著急去收購國外品牌,這個品牌很有可能倒掉。

對于吉利,借沃爾沃因故障召回而重新審視收購,李書福或許還可“懸崖勒馬”——吉利與福特的收購交割還沒有完成。現在,擺在吉利面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在交割前對資金、研發、技術、管理等方面進行完美布局。然而,這對于吉利來說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沃爾沃 吉利 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