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治理環境污染的努力導致了意想不到的后果。部分地區在隆冬時節遭遇供暖燃料供應短缺,從而將國內液化天然氣的價格推至3年來的高點。
為治理空氣污染,北京今年采取了嚴格的措施,限制使用煤炭為住宅和工廠供暖,導致對更清潔的替代燃料——天然氣的需求升高。
不過,盡管由于大型項目啟動,全球的天然氣供應出現過剩,但因中國國內基礎設施的限制(比如,管道建設緩慢),天然氣的使用仍然有限。
WoodMackenzie的中國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高級顧問王文(WenWang)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寫道:“我們的供需平衡分析顯示,如果所有的供應來源和基礎設施都運轉良好,那么大規模的供應短缺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如果出現寒流,幾乎肯定會發生日常短缺。”
王文補充道,雖然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可以通過調整國內天然氣生產地區的供應來保證重要地區的天然氣供應,但它也需要“平衡地區利益”。
中國媒體報道稱,北方省份的供應短缺特別嚴重,這些地區特別依賴政府提供的集中供暖。供應短缺已引發居民的不滿。
王文補充稱,雖然增加液化天然氣進口是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但居民支付能力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能源信息服務提供商普氏能源資訊(Platts)最近報道稱,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也面臨著產能瓶頸和物流限制。
路透社的數據顯示,中國國內液化天然氣的價格已升至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據路透社報道,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國內天然氣產量增長了9.7%。來自中亞供應商的管道進口也在上升,2017年前10個月進口量上升了5.9%。同期,液化天然氣進口猛增近50%。
供暖不足引起的社會和政治影響促使官方采取行動。新華社周二報道稱,發改委警告市場參與者務必保持價格平穩,確保供應充足。
季節性需求上漲讓供應過剩成為偽命題
中國的天然氣短缺問題可能會讓市場觀察人士感到困惑。他們預計,隨著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大型項目啟動,供應過剩問題將會加重,但這取決于季節性因素。
天然氣生產商Tellurian的董事長CharifSouki說:“人們對供應過剩意味著什么往往存在誤解。”
Souki說,盡管供應過剩導致天然氣價格跌至多年來的低點,但價格暴跌也引發了需求上漲。這一現象在冬天進一步放大。
Souki說:“人們不可能一年12個月里都有實際需求。”
Souki最近告訴CNBC:“在冬天,需求會非常大。在平季,需求更少一些。而在夏季會更少,因為有些地方很熱。”
據路透社報道,截至12月1日的一周里,亞洲的液化天然氣現貨價格達到每百萬英熱單位9.85美元,超過去年冬季9.75美元的最高價,幾乎是夏季低價5.40美元的兩倍。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