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取暖用的鍋爐原來燒煤都改成燒氣了,由于時間緊迫,天然氣供應渠道沒有很好的解決,所以現在北方天氣已經到了零下,有些地方因為天然氣供應不足,給居民生活帶來不便。”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執行會長鄭新立7日在2017三亞國際能源論壇上表示,如何增加天然氣供應是當前能源結構調整中的一個重大問題。
2017年冬季供暖季,因天然氣供需緊張導致北方一些地區開始限氣、停氣,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陜西等地都出現天然氣供應緊張的情況,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話題。據了解,環保部已向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城市下發特急文件,提出堅持以保障群眾溫暖過冬為第一原則,“進入供暖季,凡屬沒有完工的項目或地方,繼續沿用過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
鄭新立表示,大面積的污染天氣給人們的健康生命帶來了威脅,煤炭作為主要能源是造成了大氣污染重要原因,要打贏藍天保衛戰,就需要實施以氣代煤代油的行動。
鄭新立在7日的論壇上就如何能夠盡快增加天然氣的供應提出多項建議:要加快天然氣進口的基礎設施和船舶建設;加快國內天然氣、頁巖氣、可燃冰的勘探開發;要加快煤制天然氣和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加快生物質能的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等。
鄭新立說,國際市場上天然氣供給充足,很多國家希望把天然氣資源賣到中國,但關鍵是這些進口的船舶裝卸儲備運輸的設施非常薄弱,管道運輸也是我們一個薄弱環節,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系統工程的辦法制定一個規劃抓緊實施。
他舉例說,北京市天然氣使用量超過100億立方米,僅次于莫斯科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的天然氣使用城市,但天津人口跟北京差不多,天然氣消費量只有10億立方米,保定天然氣使用量只有1億多立方米,要想保證華北大氣質量,需要區域城市都要采取行動,整體提高天然氣的比例,才能夠解嚴重的霧霾問題。擴大天然氣的使用,就要相應增加基礎設施的建設,規劃部門應當抓緊做好項目規劃。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在同一場合透露,從頁巖氣到可燃冰,再到干熱巖,我國非常規能源發展已獲得多項重大突破。今年以來,在長江沿線,頁巖氣勘探開發連續獲得重大突破。截至目前,我國累計探明頁巖氣地質儲量7643億立方米。其中,重慶涪陵頁巖氣田累計探明地質儲量6008億立方米,成為北美之外最大的頁巖氣田。我國在南海試采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取得成功,預計到2030年我國天然氣水合物產能達到10億立方米。近期,我國在青海共和盆地3705米深處鉆進獲236攝氏度的高溫優質干熱巖體,實現了干熱巖勘查重大突破。今年最新發布的《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顯示,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生產國,引領全球可再生能源加速發展。
李壽生表示,天然氣是我國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基礎。2020年要實現天然氣一次能源占比10%的目標依然任重道遠。我國擁有13.7億人口,按去年約2100億立方慕的天然氣消費總量測算,現在涵蓋的人口是4億多,僅滿足了全國1/3人口的需求,還有2/3的市場可以進一步開拓。“目前國內嚴重的‘氣荒’狀況,也再一次證明,中國天然氣市場潛力十分巨大。”
鄭新立表示, 要盡快提高天然氣在一次能源的比重,特別是重點大氣污染地區要加快提高天然氣的使用比重。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