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提出,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入冬以來,隨著氣溫再創新低,作為綠色清潔能源的天然氣需求量不斷創新高。中國石化全力以赴、千方百計增強天然氣供應及調峰能力,天然氣生產、儲運、銷售等上中下游各企業開足馬力,滿負荷運行。為生動展示集團公司踐行綠色低碳戰略、推進天然氣大發展、促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偉大實踐,在能源大動脈川氣東送工程開工建設10周年之際,本報派出采訪組深入川氣東送管道沿線,走近氣源地、管道站場和市場用戶,感受基層脈動,傾聽社會聲音,回望發展歷程,感悟巨大變化。從今天起,我們推出川氣東送氣化長江經濟帶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過去只知道車里加的油是中國石化的,但真不知道,原來我們家里做飯用的氣,也是中國石化的。”11月7日,家住南京市江北新區旭日愛上小區的張孫琴邊做飯邊對記者說,“這天然氣真是個好東西。你看,這做飯不黑鍋了,氣的價格也不貴,最讓我高興的是,不用再扛著煤氣罐上樓了。”
孫女士是中國石化川氣東送的一個居民用戶。6年前,川氣東送管道將天然氣送到她家。孫女士的切身體會道出了千萬個川氣東送用戶的心聲。
浩浩長江,向東奔流,滋養了沿線的經濟繁榮,磅礴川氣,順江而下,為千家萬戶帶來福祉。川氣東送工程,是貫穿我國東西部地區的天然氣能源大動脈,2007年8月31日正式開工,2010年8月底全面建成并投入商業運行,累計向沿線地區輸送天然氣650億立方米,相當于替代標準煤789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755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90萬噸,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尤其是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做出重要貢獻。
圓了幾代石油人的夢
發現普光氣田、元壩氣田、涪陵氣田,夯實了“川氣東送”的資源基礎。
“我國未來油氣資源的希望在海相”。地質學家的預言,深深印在石油人的心底。
“十五”初期,中國石化把南方海相勘探作為油氣資源戰略的重點,開始了新一輪海相油氣勘探科技攻關,不斷創新理論和技術。
2006年,中國石化宣布在川東北地區發現了我國規模最大、豐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裝海相氣田——普光氣田。到當年底,累計探明儲量3560億立方米。普光氣田的發現,圓了幾代石油人尋找海相大氣田的夢。
2006年7月4日,國務院領導專門聽取了中國石化關于普光氣田勘探開發及天然氣外輸項目的匯報,并將其命名為“川氣東送”工程。2007年8月31日,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川氣東送工程開工儀式,拉開了工程全面建設的序幕。
經過持續艱辛的勘探,中國石化在四川盆地又相繼發現我國埋藏最深的海相大氣田——元壩氣田,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頁巖氣田——涪陵氣田,進一步夯實了“川氣東送”的資源基礎。目前,元壩氣田探明天然氣儲量2194億立方米,涪陵頁巖氣田探明儲量超過6000億立方米。2015年,元壩、涪陵氣田順利與川氣東送管網實現聯通。川氣東送管道也通過增壓改造,年輸氣能力從120億立方米提升到150億立方米。川渝地區越來越多的天然氣正輸往長江沿線,點亮美好生活。
中國石化又一張名片
開我國超深高含硫氣田的開發先河,建成第一個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創國內工程建設史上多項奇跡
川氣東送是我國繼三峽工程、南水北調、西氣東輸、青藏鐵路之后又一重大工程。截至2009年底,工程創造世界紀錄5項,填補國內空白3項,創造國內和行業紀錄22個,不但書寫了我國能源建設史的華美篇章,也為中國石化打造出又一張靚麗名片。
普光氣田的安全高效開發,開我國超深高含硫氣田的開發先河。當初國外專家預言一旦開發普光氣田,普光鎮甚至整個宣漢縣將荒山禿嶺、寸草不生。但中國石化用行動回應了懷疑論者,攻克了多項世界級難題,建成了世界第二個百億立方米級的特大型高含硫氣田;通過移平8座山、改道1條河,建成亞洲最大的天然氣凈化廠,使普光天然氣“脫胎換骨”,由“毒氣”變成“福氣”。2013年,普光氣田“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氣田開發及應用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元壩氣田將我國超深高含硫氣田的開發水平提升到一個全新高度。元壩氣田氣藏埋藏深,地質條件更為復雜,最深井達到7971米。經過技術攻關,中國石化建成世界上第一個埋深近7000米的超深層高含硫生物礁大氣田,目前累計生產天然氣76億立方米。
涪陵頁巖氣田樹立了我國能源開發史上新的里程碑,開啟了我國能源革命的新征程,不但建成第一個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也為全球頁巖氣開發提供了中國樣本。2017年底將建成年產100億立方米的生產能力,目前已形成五大技術體系、近百項技術標準,是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理論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的典范,我國也因此成為繼美國、加拿大之后第三個完全掌握頁巖氣開發成套技術的國家。
川氣東送管道創造了國內工程建設史上的多項奇跡。管道途經山區、丘陵、平原、沼澤和水網等不同地形地貌,既要翻山越嶺,又要穿江過河。管道翻越山體最大坡度達85度,掘進山體隧道72處,穿越河流501次,穿越長江7次,這在國內管道建設史上是第一次,運輸難、安裝難、焊接難超出常人想象。管道焊接一次合格率在99%以上,超過國家優質工程所要求的96%以上的標準。
川氣東送管道的平穩運行,引領我國物聯網技術、智能管線的創新與發展。在中國石化天然氣分公司武漢調控中心,大屏幕實時顯示管道全線35座站場、101座閥室及重點區域的數據信息。借助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管道運行不但做到智能監控、遠程調配,還實現了提前判斷、自動處置,實現智能管道智慧運行。
川氣東送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的改制引資,進一步提升公司價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助力天然氣業務發展。2016年12月,中國人壽和國投交通認購川氣東送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共計50%的股權,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推進市場化改革,促進公司持續穩定發展。
讓生活更美好城鄉更美麗
緩解我國天然氣供需矛盾,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促進發電、化工、工業燃料行業的升級換代
“川氣東送的建設運營,對緩解我國天然氣供需矛盾、推動能源結構調整、改善民生需求、加快節能減排,促進中西部和東部地區區域協調發展、繁榮整個長江經濟帶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天然氣所所長胡向陽說。
川氣東送推動著長江經濟帶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直接拉動沿線城市基礎管網和天然氣項目投資約460億元,帶動社會投資2000億元,促進了發電、化工、工業燃料行業的升級換代。
在川渝氣源地,老鄉用上了自家門口的天然氣,多個天然氣利用項目落戶投產,不僅增加當地稅收,而且帶動百姓就業。
在江西,2010年川氣正式入贛,徹底結束了江西省沒有管輸天然氣的歷史,為江西“生態立省”“綠色崛起”提供了強勁動能。瓷都景德鎮的天更藍了,鄱陽湖的水也更清了。
在長三角地區,川氣東送大幅緩解天然氣供應緊張壓力,煤改氣、油改氣、電改氣有了更多資源保障。
川氣東送推動了中國制造的大發展。依托川氣東送工程,高抗硫設備和管材、長輸管線壓縮機組等一批關鍵物資和裝備實現國產化,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國外壟斷。
川氣東送培育鍛造一批高尖端人才,不但為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和工程建設輸送大量人才,還向國外市場輸出自主創新技術。2016年,普光氣田承攬伊拉克米桑油田含硫天然氣處理廠投產試車保運項目。
隨著川氣東送工程建成投產,中國石化天然氣大發展的宏偉藍圖正成為美麗現實。
“下一步,在建設美麗中國的征程中,我們探索進入居民燃氣市場,以氣源、管網優勢,奉獻清潔能源,更好地服務社會和百姓,讓人民生活更美好,讓城鄉環境更美麗。”天然氣分公司黨委書記黨力強表示。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