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相關部門日前出臺多項措施,確保北方地區清潔供暖工作穩步進行。其中,有序推進“煤改氣”仍被作為未來清潔供暖的重要選擇,這將持續利好天然氣產業鏈,并為產業鏈上的相關環節帶來大量投資。
今年入冬以來,我國多地出現天然氣供應緊張問題,液化天然氣(LNG)價格大幅上漲,給北方地區供暖工作帶來挑戰。分析其中原因,部分業內人士認為,“煤改氣”超預期推進,今冬集中投入運營是重要原因之一,這也令市場對下一步“煤改氣”工作的推進方向產生疑問。
對此,國家能源局《關于做好2017—2018年采暖季清潔供暖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地要多方開拓氣源,提高管道輸送能力,在落實氣源的前提下有規劃地推進“煤改氣”。而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聯合印發的《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也將“有序推進煤改氣”寫入其中,明確“煤改氣”要在落實氣源的前提下有序推進。以“2+26”城市為重點,著力推動天然氣替代散燒煤供暖。
這意味著未來4年,“煤改氣”仍將被作為清潔供暖的重要選擇之一,供暖季天然氣保供將是重中之重,這將帶動天然氣產業鏈全面發展。
在12月16日的“天然氣供給安全與行業體制改革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指出,除了“煤改氣”,還應關注今冬天然氣供應緊張局面背后的深層次行業體制性原因。
“當前我國天然氣勘探開發和進口權沒有完全放開,上游市場主體發育不充分。同時,天然氣管道和液化天然氣(LNG)儲存設施尚未實現對第三方的公平開放,這也限制了天然氣的儲存、運輸和貿易。”黃曉勇說,只有理順天然氣定價機制,堅定推動天然氣定價的市場化改革,才能提升市場各方參與的積極性,確保我國天然氣供給安全和生態環境改善。
以中間儲運環節的基礎設施建設為例,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僅建成地下儲氣庫18座,有效工作氣量為每年64億立方米,約占全年消費量的3.1%,而世界平均水平是10%。美國儲氣庫有419座,工作氣量1200億立方米;俄羅斯有26座,工作氣量是736億立方米。與國外相比,我國儲氣庫建設還存在巨大提升空間。
與會專家認為,這些都將是未來天然氣保供、進一步推進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的著力點。
根據規劃,到2020年,我國天然氣綜合保供能力應達到3600億立方米以上,天然氣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達到8.3%-10%。從目前情況來看,數據顯示,2017年1-11月份,全國天然氣消費量達到2097億立方米。與會專家預計,2017年我國全年天然氣消費量為2400多億立方米,2020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將在3100億立方米以上。
專家認為,未來“煤改氣”的有序推進,將進一步帶動我國天然氣消費需求增長,在我國堅定推動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完善儲運等基礎設施的前提下,天然氣產業鏈將持續向好。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