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日在北京閉幕。會議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重點是打贏藍天保衛戰,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調整能源結構,加大節能力度和考核,調整運輸結構。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20.4%,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分別下降38.2%、31.7%、25.6%。截至11月底,今年北京市PM2.5累計濃度為每立方米58微克,同比降幅13.4%,較2013年同期下降35.6%。
今年是“大氣十條”實施以來的第五個年頭,也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收官考核之年。環境保護部部長李干杰日前表示,五年來,“大氣十條”實施成效顯著,今年年底有望圓滿收官。
“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從大家的直觀感受來說,就是今年冬天北京的藍天增多了,大家的心情都不一樣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大氣污染防治首席科學家柴發合20日晚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環境質量關系到每一個人的健康,十八大以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表明中央心系百姓,要著力改善人民的生活環境。
“會議提出,今后3年,污染防治重點是打贏藍天保衛戰。”柴發合說,這符合百姓的期待。因為污染物排放總量大,當氣象條件差、不利于污染物擴散時,就容易出現重污染天氣。因此,進一步削減污染物的排放總量,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柴發合說,減排方式包括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調整能源結構,調整運輸結構。這些難關攻克后,空氣質量會有進一步的改善。
柴發合提出,大氣污染防治是全社會的事情,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包括公眾的綠色出行,工業結構的綠色化,能源的清潔化,交通體系從以公路運輸為主向以鐵路運輸為主的轉化等,都要持續做下去。
“只有恢復綠水青山,才能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柴發合說,這是自己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表述,這指明了今后中國的發展理念,在綠色發展的大趨勢下,繼續推進污染治理的力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20日晚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指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現在有工作基礎,也有思路、有方法,大氣污染防治在治“標”基礎上,治“本”的進度會加快。治標是通過管控,治本是能力提升,3年之后,治“標”和治“本”都能發揮很大作用。
常紀文認為,要高質量發展經濟,各個地方都要遵守這個準則。要加強能力建設,中央各級部門要加強對地方各級的輔導和支持,監督和扶持并舉。同時,打好藍天保衛戰,還要在交通結構和運輸結構上做好文章,大力發展公共交通,京津冀地區考慮加大軌道交通的作用,減少污染。
“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常紀文表示,環境變好了,老百姓就會受益、擁護。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