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致力于為關注光伏行業發展狀況,希望了解、參與建設或投資中國光伏行業的投資者或企業提供專業幫助。我們致力讓投資者或企業更加全面、及時的把握國內外行業發展現狀、動態及展望未來。
報告數據和資料主要來源于各大權威研究機構,包括光伏行業協會、美國NASA和歐洲氣象數據中心、光伏產業數據信息中心、國家統計局、國家能源局、中國海關、Wind數據終端、同花順數據終端、各上市公司披露公告文件等,由分析師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整理,并提煉出自己的觀點。同時,分析師還基于這些數據,構建了自己的統計模型,針對部分分析,應用了包括但不限于衛星數據資源,大數據統計模型分析等先進分析方法與一手資源,以便更精確直觀地呈現影響光伏行業的重要因素。
一、光伏行業概述
2015年12月12日由195個締約國在法國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達成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全球氣候協議給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構建起堅強防線。以降低碳排放為目的全球性氣候協定在明確了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減排限排關鍵問題的同時,勢必引起世界經濟格局的新變化。作為能源的生產和消費大國,中國以強化低碳經濟為抓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時顯得從容不迫。發展清潔能源,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清潔發展機制是我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進程中的根本立足點。自2007年以來,作為清潔能源的主力──中國新能源發展勢如破竹。特別是以太陽能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在國家能源政策的扶持下逐漸邁入了良性發展的市場化軌道。
隨著常規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以環保和可再生為特質的新能源越來越得到各國的重視。但2016年,全球新能源的投資環境面臨著不利因素,
一是光伏發電成本持續降低,能導入相同容量設備的金額降低。
二是美元匯率高,美元以外的投資換算成美元后額度相對降低。
三是此前投資旺盛的歐洲經濟減速。
四是化石燃料價格驟降。
即便如此,全球新能源市場投資依然實現了增加,2016年,全球光伏市場強勁增長,傳統市場如日本、美國、歐洲新增裝機容量依然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光伏應用在東南亞、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的發展勢如破竹,印度、泰國、智利、墨西哥等國裝機規模快速提升。
2016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容量至少達75GW,中國光伏新增裝機為34.54GW,連續4年居全球首位,十三五期間中國依舊是主戰場
從全球視角來看,截止2016年底,全球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累計超過300GW。值得注意的是,已有24個國家邁過GW大關,6個國家累計裝機容量超過10GW,4個國家超過40GW,僅中國就高達78GW。
從中國視角來看,堅持“節約、清潔、安全”的戰略方針,加快構建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現代能源體系。
圖1:2017年Q3分布式增長(MW)
根據上圖數據顯示,我國在前三季度光伏新增裝機約43GW,其中分布式新增裝機則達到15GW,同比增長了300%以上,累計分布式光伏裝機量超過25GW,占比達到21%,分布式裝機遠超預期。其中浙江、山東、安徽三省新增裝機均分別超過200萬千瓦,同比增長均在2倍以上,三省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占全國的47.5%。
二、投資光伏電站的影響因素
全球能源結構逐步轉型,可再生能源增速最快;中國將是最大的能源增長市場
能源是人類生存和文明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能源供應能力顯著增強,技術裝備水平明顯提高。同時,我們也面臨著世界能源格局深度調整、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加速、國家間技術競爭日益激烈、國內經濟進入新常態、資源環境制約不斷強化等挑戰。
對于我國光伏行業來說,面對光伏電站及產業鏈上中下游中不同的生命周期中展現出錯綜復雜的價值影響因素、潛在和實時收益風險要素,對于行業或者項目資產的投資者,亟需了解影響電站投資的重要因素、屋頂資源、投資回報率等。
2.1 太陽能輻射資源指標
輻照資源是光伏電站投資決策的考慮因素之一。在過去幾年里,一些在輻照資源很豐富的地區,面臨棄光限電問題、霧霾和沙塵天氣等問題,對電站的實際收益產生很大的影響,項目的投資收益降低,同時企業的現金流也受到很大的影響
總所周知,太陽輻射資源較好的地區為電站投資的熱點地區,而其中最需要投資者考慮的兩個指標為:水平面總輻射量和傾斜面總輻射量。為更精確地了解我國太陽能資源的分布狀況,我們構建了自己的輻照資源數據庫和輻射計算模型。
我們可以看到我國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年均太陽能輻射量平均在1,050-2,450KWH/㎡之間相當于總太陽能輻射量高于5,000MJ/㎡。其中,大于1,050KWH/㎡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96%以上。另外,中國太陽能資源地區性差異較大,總體上呈現高原、少雨干燥地區大;平原、多余高濕地區小的特點。
按輻射量的空間分布可劃分為四個區域,
絕大多數地區日平均輻射量在4KWH/㎡以上,位于第一梯隊的青海大部、西藏中西部、甘肅西部、內蒙古西部、新疆東部的水平面總輻射年輻照量超過1750 kWh/m 2,太陽能資源最豐富地區;
位于第二梯隊的華北北部、新疆大部、甘肅中東部大部、寧夏、陜西北部、青海南部和東部、西藏東部、四川西部、云南大部及海南等地水平面總輻射年輻照量1400-1750kWh/m2,太陽能資源很豐富地區。
位于第三梯隊的東北大部、華北南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華南大部水平面總輻射年輻照量1050-1400 kWh /m2 ,太陽能資源較豐富地區;因此在過去幾年中新疆、青海、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太陽能資源最豐富和很豐富的地區成為光伏電站的主要投資地區,但是隨著我國“棄光限電”現象在這些地區越來越嚴重時,電站的建設也開始逐步的向南轉移。
案例分析:
在假設參數下,根據不同地區的最佳傾角年平均太陽輻照值所得到的各省投資收益率分布圖。
2.2屋頂資源對投資的影響
分布式光伏資源開發階段最重要的資源之一就是屋頂資源,我們緊盯投資價值讓收益最大化;
眾所周知,分布式電站對屋頂的荷載、結構、朝向、周圍環境、房屋產權、電力胚胎設施等都有著嚴格的要求。早在今年上半年,很多大的投資機構就已經開始對國內屋頂資源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搜尋、篩選、搶占和囤積。
根據上述數據顯示,
表格1中我們假設城鎮平均樓層為10層,農村平均樓層2層,光伏裝機密度為70W/㎡,戶用分布式總裝機空間為230GW;
表格2中我們假設商業及辦公平均樓層同樣為10層,工業和其他平均樓層為2層,公共樓層5層。
工商業分布式總裝機空間343GW。而這些屋頂資源中,工商業屋頂具有安裝大型分布式光伏電站的顯著優勢,主要因為這類型屋頂多出現于工業園、工業企業、商業企業、事業單位、大型國企及制造業公司等的自由屋頂,因此一直以來都是搶奪的焦點。但是這類型的屋頂畢竟是有限的,到現在為止越來越多的光伏企業開始瘋狂搶奪優質的屋頂資源,而高標準。嚴要求的大前提下,獲取優勢分布式屋頂資源的難度也越來越大。那么問題來了,怎么樣才能在這場搶奪戰中脫穎而出,花較少人力物力確能準確掌握屋頂資源?
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基于最新的谷歌、高德、百度等多源衛星遙感地圖,應用人工智能圖形識別算法,精準掃描了全國大部分地區的高清衛星遙感影像,識別并生成了百萬級以上的分布式屋頂數據庫。
如圖所示,我們利用數據庫搜索出除去集中式地面電站地區以外的省份,能夠建造光伏分布式的屋頂資源分布。該圖反應的是大于700㎡以上,屋頂個數為101萬,總屋頂面積為3735平方公里。
根據上訴屋頂資源分布圖,我們能夠很快找到資源最為集中的幾個地區分別為:山東、江蘇、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及廣東。然后再根據太陽輻照資源強弱分布來篩選投資區域。截止到2017年11月國內光照條件好的山東、河北及河南的優質工商業屋頂絕大部分被開發殆盡,剩下為數不多的優質屋頂也被各大光伏企業瘋狂搶奪。
2.3 電力輸送、電力消納對投資的影響
市場結構、市場格局大轉換,從西北轉向中部,從地面集中式轉向分布式,國內光伏需求旺盛
近年來,各地棄風、棄光、限電問題已成為了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我國西北地區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棄光問題,嚴重影響當地的投資收益及投資價值,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2017年前三季度數據,我們認為雖然棄風限電狀況有所好轉,但依舊持保守態度,而且冬季是風電、光伏發電消納利用難度最大的時期,局部地區面臨棄風棄光反彈的壓力。同時,受汛末來水多和極端天氣等影響,四川、云南、廣西水電仍存在較大消納壓力。
為更全面直觀地了解我國光伏產業消納限電的狀況,我們根據國家能源局、國家電網等權威公開數據,建立了一套全國電網消納梯級模型。經過大數據計算平臺通過網格迭代自適應深度搜索技術,轉換為地理限電系數(期望概率及波動率)、地理消納系數(遠程輸電流體梯度),涵蓋經緯度坐標密度為1°經度x1°緯度,經緯度坐標密度為1°經度x1°緯度。
根據上圖分析預測的結果顯示,輸電能力強的地區和限電弱的地區是在我國的中東部地區。特別是華北、華東、華中地區最為顯著。而總所周知這些區域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用電比例最高的地區,也就是說明了我國的分布式發展重心在這些區域。因此,對于投資者來說需要準確了解其重要性,對投資具有指導性意義。
三、政策因素對投資收益的影響
3.1 電價政策對投資的影響
2017年開始實施的電價調整政策直接推動著格局的變化,集中式向分布式轉移其投資價值進一步凸顯,地方政府各種補貼促進分布式收益率不斷提高
2017年初對I類、II類及III類資源區的光伏電價下調幅度較大,可以看出國家的政策傾斜,扶持中東部地區,減少西部開發壓力,棄風限電的狀況。如果單純考慮電價下降對收益的影響,那么光伏發電項目還是有一定抗風險能力的,但是結合發電量、投資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后,目前現實中集中式光伏項目投資收益并沒有預期樂觀,而分布式電站的投資價值卻逐步凸顯。
考慮到光伏行業成本下降以及新能源裝機規模迅速增長帶來的補貼壓力,從2014年起關于集中式電站的分布式電站的上網電價開始下調,而分布式電站度電補貼一直保持在0.42元/kWh。
另外,各省市地區政府提供額外的補貼,進一步促進分布式的發展。尤其是中東部地區政府通過提高度電補貼、系統裝機補貼等促進當地分布式發展,從而不斷的提高分布式電站的收益。
2018年近在眼前,光伏發電上網電價調整思路:
2018年1月1日以后投運的、采用“自發自用、余量上網”模式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全電量度電補貼標準降低0.05元,即補貼標準調整為每千瓦時0.37元(含稅)。
采用“全額上網”模式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按所在資源區光伏電站價格執行。
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自用電量免收隨電價征收的各類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系統備用容量費和其他相關并網服務費。
對此我們假設成本為6.5元/瓦、運維成本每年550元、滿發小時數1200小時/年,脫硫價格0.4元,上網標桿電價0.37元,無補貼拖欠狀況下的IRR收益率情況。
根據上圖所示,如果分布式標桿電價從0.42元/kwh下降到0.37元/kwh,對于全額上網IRR收益影響比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大,2017年全額上網模式占比較大,但是隨著建造成本,補貼等其他因素的影響,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的收益率依舊可觀,因此我們預計明年分布式電站的發展依舊火熱,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將會越來越多,值得投資。
3.2 政府補貼對投資收益的影響
政府補貼延遲發放將會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現象,而這樣會導致項目在運行期時現金流出現狀況使其IRR收益大幅下降,嚴重的將會導致企業產生信用風險。
目前受可再生能源附加費不足、補貼發放程序冗雜等影響,集中式電站的補貼往往不能及時到位。一方面可再生能源補貼存在缺口,一方面從企業并網發電到拿到補貼需要層層審批,最終拿到補貼時間有可能超過2年的時間。因此將會導致光伏發電項目的實際收益可能比普遍預想的要低,甚至有可能出現虧損的情況。
光伏補貼最先是由國家提出來的,但不少地區為支持本地光伏產業的發展,出臺地方財政補貼政策。地方政策部分帶有地方保護性主義,明確需要使用當地光伏企業的產品才可享受地方性補貼或者可多享受補貼。投資者們在參考補貼的同時切不可忽略前提條件,以免不能及時獲取補貼。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縣是享有國家,省,市,縣共四層補貼的,有些則是國家,省,市共三層補貼。在關注補貼的同時一定要搞清楚補貼都有幾層,以免遺漏。補貼的模式各地亦有差異,有實行發電量補貼的,有實行上網電價補貼的額,有實行一次性初裝補貼的。具體如下:
國家補貼政策
分布式:
電價補貼標準為0.37元/kwh (含稅,下同),光伏發電項目自投入運營起執行標桿上網電價或電價補貼標準,期限原則上為20年。
上述圖中所示為分布式發展最快也是最為適合的地區,我們認為中東部地區為經濟發達、用電負荷集中、各類經濟開發區、各類工業園區、市級縣級大部分均有分布式電站度電補貼,因此這些地區將是投資的熱點地區且熱度將會持續。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