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四舉措破解“垃圾圍城”江浙滬建立垃圾分類長效機制

2017-12-29 09:41:24 解放軍報

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也一直是環境治理的難題。其實,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看到這一點,我國很多地方進行了有益探索。一起來看看江浙滬地區是如何破解“垃圾圍城”困境的。

四舉措破解“垃圾圍城” 江浙滬建立垃圾分類長效機制

“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亞里士多德在幾千年前留下的這句名言,道出了人們對于城鎮生活寄予的期待與憧憬。

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

黨的十九大提出,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并明確要“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

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也一直是環境治理的難題。為解決這一難題,我國很多地方進行了有益探索。現狀如何?癥結在哪?有何對策?

激勵機制

引導垃圾分類成習慣

“看好啦,報紙共4.85公斤,積分79分。”夜幕降臨,南京市棲霞區東城世家小區,手拎著待售垃圾的居民在一個綠色大棚前排起了長隊。

手拿積分卡,賣掉廢舊報紙的趙女士轉身走進超市,挑選了黃瓜、西紅柿、土豆、生姜等放在購物袋里,然后把積分卡遞給了收銀員。

“抵扣積分161分,歡迎下次再來。”結賬完畢,收銀員微笑著把積分卡還給了趙女士。

用垃圾兌換積分,這是棲霞區為推動垃圾分類出臺的一個舉措。實施中,他們專門制定了《可回收垃圾兌換規則》張貼在各小區櫥窗或展板上,并明確了7大類49種家庭常見可回收垃圾處理方法。

每到周五傍晚,小區居民只要將這些可回收垃圾拿到指定地點,工作人員就會按照垃圾多少為居民積分卡“充值”。而對于不可回收垃圾,居民只要按規定處置,也能得到積分。然后,就可以拿著積分卡“消費”了。

這一做法最早開始于2014年。當時,南京市在東城世家小區所在的堯化街道搞了試點,承擔試點任務的是南京志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經過一段時間摸索,該公司研發了智能環保系統——慧系統,以借助大數據平臺監測居民垃圾分類情況。在記者手里,有一份該系統的監測數據:2017年1—11月,居民可回收垃圾兌換產生的積分共2272.3萬分,兌換1752.7萬分,占比77.1%。

上海市采取的綠色賬戶激勵機制,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該機制實現了居民自治、居委會牽頭推進、物業履職、定時定點回收等多模式共進,及生活垃圾清運網、再生資源回收網“兩網協同”推進,有效地實現了資源增量、垃圾減量。

目前,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已覆蓋500萬戶(約占總數2/3),每天都有數千人借助“綠色賬戶卡”的積分兌換物品。

技術支持

避免分類垃圾再污染

每天凌晨4點到上午9點,是城市從睡夢中慢慢清醒的時間,也是南京雨花臺區板橋新城城南生活垃圾轉運站最忙碌的時候。

“每天早上,大批廚余濕垃圾在這里經過新工藝壓縮后,再轉運到焚燒地。”轉運站站長秦永建告訴記者,這個轉運站采用的是水平式垃圾壓縮工藝,壓縮嚴實度和效率都很高,其技術水平在國內大型生活垃圾轉運站中處于領先地位。從去年9月試運行以來,他們每天要處理雨花臺、建鄴、秦淮、玄武4個區的生活垃圾1500多噸。

說話間,一輛垃圾運輸車駛入卸料大廳,并停在指定泊位。隨后,密閉式卷門緩緩打開,正在作業的壓縮機將運輸車卸載的垃圾迅速壓實,而真空泵則將擠出的污水處理干凈。緊接著,壓縮后的垃圾通過一個密閉管道隨傳送帶被送至集裝箱。

說是垃圾轉運站,怎么站在廠房里,絲毫也聞不到垃圾味兒?

“這里采用了離子送風、植物液噴淋、生物除臭等組合式除臭技術,覆蓋了垃圾處理的全過程。”南京城建集團環境投資公司董事長張呂林的一席話,解開了記者心中疑惑。原來,剛才在運輸車卸料現場,記者耿耿于懷的水霧并不是垃圾污水,而是具有降解臭味功能的特殊植物液。

據介紹,繼日處理垃圾能力達1500噸的江北、城南兩大生活垃圾轉運站投入運行后,目前南京市正在籌建城東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同時棲霞、江寧等區也在建設中型垃圾轉運站。

有人說,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秦永建告訴記者,他們處理的垃圾大部分被運往了江南垃圾焚燒發電廠,以備二次利用。他相信,隨著垃圾處理技術的發展和運用,不久的將來,人們不但能從源頭上阻斷生活垃圾污染,還能使更多的垃圾轉化為可利用資源以服務生活。

快遞激增

關注垃圾新的“增長點”

家住杭州市武林路和樂苑的占憶輝是個不折不扣的環保“排頭兵”,她所在的小區95%以上的居民參與了垃圾的分類處理。最近,當起小區義務環保監督員的占憶輝發現一個新情況:由于年輕人上班忙、快遞多,積分換物又對其缺少吸引力,結果快遞包裝盒隨處亂放,加大了小區垃圾清理難度。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消耗了99.22億個包裝箱。2016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312億件,年人均快遞使用量近23件。在今年“雙十一”后的七天內,全國郵政行業處理的郵件、快件業務量超過15億,比去年同期增長35%,快遞包裝正成為城市生活垃圾新的“增長點”。

除了數量激增,快遞垃圾分類不到位,也給處理帶來難度。

“一個包裝至少可分出3——4類垃圾。”占憶輝結合自己的經歷說,細分快遞包裝目前有難度,但紙箱一定要分出來,否則不但造成污染,也導致浪費。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由快遞包裹帶來的廢棄物達百萬噸,很多都是送垃圾場焚燒或填埋,帶來的資源浪費和環境壓力很大。

“年輕人擁有可以影響和改變世界的力量,2050年后的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取決于在座的每一個人。”在今年舉行的聯合國中國青少年環境論壇暨青年環境領袖營上,《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副執行秘書長說,提高環保意識,必須借助青少年的力量。

“垃圾分類也要從娃娃抓起。”上海市黃浦區教育局一位領導深有感觸地說。目前,黃浦區教育局依據中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理念,制定了《黃浦區中小學垃圾分類科普特色系列實踐活動方案》,引導培育青少年在實踐中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效果很不錯。

法規推動

垃圾分類成為“必答題”

長期以來,很多地方對于居民垃圾分類偏重于采用物質鼓勵加道德約束,但在實踐中卻難以形成持續性效果。專家認為,由于居民在垃圾分類上的自律意識培養需要一個過程,有必要通過鼓勵引導與逐步采取強制措施而養成。

近年來,我國加速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逐步采取強制性手段等途徑,解決日益凸顯的“垃圾圍城”與“垃圾下鄉”問題。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明確,到2020年底,我國將在46個城市先行試點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屆時試點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將達到35%。“強制”二字標志著垃圾分類不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緊接著,各地嘗試借助制度力量推動垃圾分類。江蘇、江西、貴州、甘肅等地圍繞生活垃圾分類出臺相關方案,明確了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時間表和具體辦法。浙江、廣東、湖南等地均圍繞城鎮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向社會征求意見。同時,廈門、合肥、蘭州、南京等市,在推開垃圾分類試點基礎上,也將出臺辦法細化垃圾分類類別、品種、投放、收運、處置等要求。

此外,一些省(市)還鼓勵設區市、有條件的縣(市)結合實際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各地新城新區、黨政機關、大型企業、超市等部門機構率先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很多專家表示,將生活垃圾納入法治化軌道,通過法制約束推動全民參與垃圾分類利于解決“垃圾圍城”困境。但垃圾分類是一項細水長流的工作,不但要通過立法和強制手段,建立垃圾分類長效機制,還要鼓勵社會參與、人人自覺,才能使這項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堅持下去并越做越好。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江浙滬,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