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全國煤礦開采條件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理念、技術和管理水平的不平衡,許多項目未達到理想效果,這給智能化、無人化開采帶了嚴峻的挑戰,還需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和裝備。”2017年12月28日,在煤炭智能綠色開采與生態建設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國法說。
王國法說,智能感知、智能決策和自動控制是煤炭智能化開采的三要素。智能開采區別于一般自動化開采的顯著特點是設備具有自主學習和自主決策功能,具備自感知、自控制、自修正的能力,具備這樣能力的智能化綜采系統才能充分的響應生產環境變化、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化開采,實現有限條件下的無人開采目標。
據了解,國外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研發煤礦自動化智能化技術。2007年,我國研制了首套替代進口的液壓支架電液控制系統,這是綜采自動化系統最重要的基礎。近十年來,在國家863、973及智能制造專項的支持下,取得了系列綜采智能化技術創新成果。
“許多煤炭企業把握技術發展的新趨勢,比如黃陵一礦等示范工作面已實現無人操作、有人巡視的常態化生產。”王國法說,因此要全面推進綜采智能化技術進步,加快完善煤炭資源管理與產能布局,淘汰落后開采方法與產能裝備;加大智能化開采原始創新力度,提高行業國際競爭力;提高煤礦智能化開采的管理水平,提升每一個環節的效率和質量等。
有限無人化開采是智能化開采的中高級階段。“在這個階段,尤其要對工作面煤層地質條件進行高精度探測,構造數字模型,基于這一模型進行程序化的智能化開采;實時監測煤層地質條件變化,對開采行為提前預判和修正;通過高效率的機器學習算法使綜采系統裝備擁有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訓練使其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智能化水平與開采效率等。”王國法說。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