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之內,國內液化天然氣價格經歷了一輪迅速攀升然后快速回落的過山車行情。
1月8日,根據中宇資訊監測,液化天然氣的全國出廠均價已到5644元/噸,12月的月均價則為7229元/噸。
自北方地區集中供暖后,國內天然氣供應緊張,國產液化天然氣供應直線下降,液化天然氣(LNG)價格一路攀升,12月22日液化天然氣價格創下了年內最高值10064元/噸,一度突破萬元。隨后液化天然氣的價格開始下跌,最高日跌幅達3000元/噸。
這樣的價格變動實屬罕見,但變動的背后則是供需狀況的好轉。“由于管道氣的供應增加,導致一些下游用戶,尤其是城市燃氣公司的壓力減少了,不再需要不計成本地大量采購液化天然氣,因此價格自然出現回落。”中宇資訊天然氣分析師劉廣彬對第一財經表示。
復盤整個變動過程,中國石油(8.530, 0.00, 0.00%)大學教授、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毅軍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價格上漲的狀況2017年一直存在,從5、6月份開始其實就已經出現了加速上漲的情況,此前一些地方的需求不足7%,6月部分地區的增長已經達到了20%。
在劉毅軍看來,天然氣需求好轉的原因在于,宏觀經濟向好,天然氣各方面的用途都有所回升, 進入冬季,天然氣需求增長的狀況已經十分清晰,政府此前為加強供應已經做了一些準備,但市場主體由于前幾年的油氣價格低迷等原因致使產業鏈對于價格的變動反應能力不足。而進入供暖季后,煤改氣工程在2017年大幅增加了工作力度,加之上游供給不足,供氣緊張局面由此出現。
為了緩解“氣荒”,從12月起,宏觀層面看,國內增產,增加進口資源調配國外資源,放開儲氣庫氣量,壓減發電用氣,和“南氣北調”限工業保民生等舉措開始實施。
中宇資訊分析師孫陽介紹,12月份,國內液化天然氣到船總計約58艘次,約416萬噸,多數港口到貨量均比上月有所增加。其中青島接卸8船、曹妃甸接卸6船、寧波接卸7船。進口液化天然氣資源補充國內市場,且南氣北調逐步見到成效,江蘇、廣東、福建等地資源流入北方市場。
12月27日,土庫曼斯坦對華天然氣日出口量增加了1/3左右,恢復到正常供氣水平,達到1億立方米。其中來自土庫曼天然氣國家康采恩的氣量達6500萬立方米,較此前減供時期增加了約3000萬立方米。而城市燃氣由此不再需要采購液化天然氣,導致液化天然氣市場供需180°大扭轉,一夕之間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
與此同時,主要供應商也增加了力度,供氣緊張的地區啟動了緊急預案。
中石油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為緩解用氣緊張局面,中國石油2017年已簽訂的合同用氣為700億立方米,為了在保障合同用氣的基礎上,盡可能給計劃外的煤改氣用戶供氣,無論是國內氣田還是國外資源采購,所有設備和人員都在滿負荷運營。
在政府、企業積極保證供應的努力之下,短期來看,之前供應偏緊的狀況得以妥善解決,但目前價格仍存遭遇極端天氣、工業企業相繼開工以及煤改氣的持續推進等方面的考驗。
“從現在開始到供暖期結束這段時間的液化天然氣的價格變動,穩定為主,變數是極端天氣,近兩天北方地區下雪,導致價格出現小幅回漲,但變動都在理性范圍內。”劉廣彬對記者表示。
據孫陽分析,長線來看,供應方面,發改委已經調配各種資源保供,進口管道氣、LNG的增加,都大大緩解氣荒問題。供暖需求方面,因為有了前車之鑒,燃煤供暖已經放開,天然氣供暖需求暫時不會出現大幅增加。因此在供暖結束前,國產LNG供應相對有限,好在進口LNG充足,而天氣預報預測今冬我國或出現極端天氣,如果氣溫驟降,氣耗增加,進口LNG兼具調峰作用,氣化進管道增多,或提振市場走高,預計國內LNG市場將在5000-6500元/噸徘徊。
“在一系列保供應措施下,市場采購行為歸于平穩,另外,年末工業企業基本完成了全年任務,工業用氣也出現減緩。”劉毅軍表示:“從產業鏈的特點來看,所謂氣荒是一個正常的現象,通過不斷地校正的過程,市場才能愈發平穩,而2017—2018年最困難的民生用氣時間段已經過去了。”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