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5日,環保部通報批評兩起霧炮車干擾環境監測案例,兩起事件都跟霧炮車有關,具體內容不再贅述。實際上,治理霧霾是一門技術性工作,哪是“霧霾神器”能夠解決的。從國家行為不難看出,踏踏實實地從根源治理霧霾才是正道。
近日,除霾神器“霧炮車”屢次惹來熱議。1月15日,環保部通報批評兩起霧炮車干擾環境監測案例。1月16日,新華社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環保廳了解到,自治區環保廳日前聯合石嘴山市政府組織查處了石嘴山市一處國家環境監測網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受到噴霧作業影響問題,相關責任人被嚴肅追究責任。
兩起事件都跟霧炮車有關。前者是由于霧炮車水霧直接噴淋國控點空氣質量監測采樣口及周圍局部環境,后者也是由于霧炮車對設有國家檢測網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噴水霧,導致環保局大樓變“冰雕大樓”并在網上廣為流傳。
由于霧炮車噴射出來的水霧顆粒極為細小,在霧霾天氣可以進行液霧降塵、分解淡化空氣中的顆粒濃度、能有效分解空氣中的污染顆粒物、塵埃等,因此霧炮車在面世指出被當做一種快速有效緩解霧霾的神器。
霧炮車首次出現是2014年5月9日西安街頭,由陜西西安市容園林局引進。據悉,經環保部門測試,該霧炮車可以將空氣中的PM10濃度降低至15%左右。此后霧炮車“一夜走紅”,張家口、福州、石家莊、鄭州、濟南、邯鄲等城市陸續購買并使用了類似的霧炮車,用來改善市區空氣質量的一大利器。
其實,靠炒作概念火起來的霧炮車并不能真正治理霧霾,造成大氣污染的霧霾是由于近地面三百米處形成的小顆粒污染層,而霧炮車噴霧最多只能在幾十米內,其作用只能算得上對大顆粒揚塵起到短期抑制作用。
甚至,那些年流傳過的“霧霾神器”也只是博人眼球話題而已。荷蘭藝術家設計的霧霾凈化塔引進北京朝陽區,有專家計算得出實際效果還不如找塊布蓋工地,2017年預申請專利的除霾扇,用人力產生的風力吹走霾的方法也是醉人,更重要是如果在北京實施總成本需要耗費6億元人民幣。
2016年中國青年報就曾報道指出,以治理霧霾為名,采購所謂的“治霾神器”霧炮車等,相關部門的真實意圖是刷環保政績或謀求不當利益。同時還舉例,河南一家霧炮車制造廠家曾向某城管局賣出一臺霧炮車,城管局原預算是每臺70萬元,最終招標定價是65萬元,但實際售價是42萬元,20多萬元的差價款去向不明。如今事實證明,霧炮車的確被某些部門拿來當做刷環保政績的工具,成為美化監測數據的“幫兇”。
治理霧霾是一門技術性工作,哪是“霧霾神器”能夠解決的。近些年隨著大氣污染情況越來越嚴重,我國一直加大大氣污染治理力度。
2013年9月10日,國務院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以十條措施改善全國大氣環境質量,具體指標為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優良天數逐年提高。
2015年8月29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被通過。該法明確提出防治大氣污染應當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提出面向效果的環境治理,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2017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要加快解決燃煤污染問題,全面推進污染源治理,強化機動車尾氣治理等方式,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
自2013年“大氣十條”發布以來,我國制定了多項措施:煤改氣和煤改電,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推動去產能,執行嚴格的大氣污染排放限值,發展新能源汽車,優化運輸結構,發展低排放低污染產業,治理道路揚塵,防風固沙等。
剛剛過去的2017年,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完成“大氣十條”這個最后達成的任務目標。據北京居民感受而言,2017年的藍天多了,霧霾少了。環保部表示接下來的重點依然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依舊從調整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調整運輸結構等方面進行。
從國家行為不難看出,踏踏實實地從根源治理霧霾才是正道。“霧霾神器”霧炮車并非治霾的捷徑,如今還淪落為有關部門的“美顏神器”,還不如封存霧炮車,防止助紂為虐。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