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油氣
  • 綜合
  • 對國內油氣上游業務可持續發展的思考

對國內油氣上游業務可持續發展的思考

2018-01-25 10:00:31 中國石油報   作者: 張舒雅 薛梅  

1月15日,布倫特油價沖破70美元,達到3年多以來國際油價最高點。有媒體稱,全球石油產業迎來開門紅,正在重塑平衡。

但在開門紅背后,中國油氣上游業務發展呈現的“一高一低一快”,讓其可持續發展備受業界關注。“一高”是去年我國國內石油凈進口量約為3.96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67.4%,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一低”是去年我國原油產量下降至1.92億噸,是2010年越上2億噸后的歷史最低點。“一快”是油氣上游體制改革全面加速,勘探、開發、油服、礦區都不斷推出重磅改革,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破冰,為近些年改革力度之最。

在這個大背景下,業內對戰略方向、資源潛力、動力轉換、經營效益等問題的討論深刻而激烈。國內油氣上游業務可持續發展需突破哪些瓶頸,如何通過改革探索發展新路徑……這些都是國內油氣上游業務面臨的必答題。

從“三大挑戰”看上游業務新突破

低品位對技術進步速度提出高要求;

緊日子驅使管理效能加大力度;

優化業務結構亟待轉型升級加速度。

2017年11月1日,在遼河油田工作26年的郭洪彬,帶領幾名員工進入柴達木盆地。作為遼河油田青海分公司駐柴達木前線負責人,他見證了遼河油田挺進高原油氣區的歷史時刻。隨著中國石油加大內部礦權流轉力度,更多像郭洪彬這樣的技術骨干,將到廣袤的西部貢獻自己的智慧力量。

推著大家走出去的,是國內油氣上游業務資源劣質化加劇、降本增效難度加大、油氣業務調整亟待優化的現實處境。

從油氣勘探開發現狀看,近幾年,中國石油新增石油探明儲量90%以上來自低滲透和特低滲透,其中天然氣新增探明儲量幾乎全部來自低滲透,新動用儲量采收率也呈現快速下降趨勢。

“365天,我們日日滾石上山。”大慶油田開發部主任王鳳蘭坦言,“當前要產出1噸油,措施工作量是以前的1.5倍,實現效益發展面臨的是上產難、增效難、降本難的多難境地。我們在多難中努力實現成本硬下降。”

2014年以來,過緊日子成為全球石油公司的“主流”。據經研院披露的數據,近些年在低油價壓力下,石油公司紛紛壓縮成本,操作成本不斷下降。去年上半年,中國石油和中國海油操作成本降幅分別為4.2%和3.5%。然而,僅靠壓縮開支等傳統方法,降本空間極其有限。國內石油企業急需突破靠“物理”手段來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瓶頸。

跳出效益、成本、產量等指標,從全球石油產業來看,國內油氣上游業務發展的危機感同樣強烈。2017年全球石油產量穩中有增,中國國內石油產量卻再次降低,而石油表觀消費量達到6年來最高水平。尤其是在美國、俄羅斯等油氣產量不斷獲得突破的大背景下,業內對油氣上游業務可持續發展的潛力更為關注。

更讓人深思的是,國際石油公司紛紛搶占天然氣快發展機遇。埃克森美孚、殼牌、BP等國際大石油公司均處于天然氣產量比例即將突破50%的邊緣,一旦撞線,都將在未來發展中占據更加有力的位置。我國石油企業同樣在穩油增氣中成效顯著,但對標國際大石油公司,優化業務結構仍需加速跑。

在這些背景下,我國油氣上游業務可持續發展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投入量問題。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一位專家表示,未來勘探開發面對的是如何有更多發現、如何找準方向、如何效益拿出等一系列問題。經濟、戰略、效率、質量等成為考量上游發展品位更為關鍵的指標。

在業內專家看來,國內油氣上游業務可持續發展,下一步重點要解決的是質量和速度的問題,是結構和動力的問題。具體而言,戰略升級的速度要跑贏市場價值風向轉變的速度;技術進步的速度要跑贏資源劣質化速度;管理效能提升的速度要跑贏成本增長對效益侵蝕的速度;轉型升級的速度要跑贏行業競爭對手動力轉換的速度。

從“五組關系”看改革探索新進展

總部管得活,油田干得好,實現決策最優、執行最佳的效益最大化;

以效益為指揮棒,勘探開發齊發力,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油公司與油服公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打造命運共同體;

變“獨木橋”為“雙通道”,讓科研更好作用于企業發展;

還原企業屬性,讓企業在低油價下“輕裝前行”。

細心的人不難發現,過去幾年,國內油氣上游業務改革呈現多點突破的好勢頭。無論是勘探還是開發,無論是油公司還是油服公司,無論是科研戰線還是后勤業務等,所有的改革背后都暗含著一條清晰的邏輯主線:在五組關系中尋求突破,在困境中掌握主動。

這五組關系就是:總部和地區公司如何各司其職,達到決策最優、執行最佳的效益最大化?勘探和開發如何共同用力,確保所有投入都最終體現為價值?油公司和油服公司的關系如何實現重塑,形成利益共同體?科研和生產又如何統籌,真正為企業注入更強勁的動力?政府、企業和市場的關系如何進一步厘清,讓企業“輕裝上陣”?

著眼于以上關系的重塑,圍繞油氣上游業務可持續發展,中國石油以改革為抓手不斷進行探索與突破,取得階段性成果。

改革破局,試點先行。生存與發展攻堅戰當前,總部主動為油田發展創造更大空間,給予油氣田更多自主權,希望借此釋放油氣田發展的活力與動力,旨在實現總部管得活、油田干得好的統一。

2014年,中國石油擇定遼河、吉林兩家老油田作為擴大經營自主權改革試點,為其他老油田改革探路。2017年,在試點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基礎上,新增新疆、大港、華北、吐哈4家油田開展為期三年的擴大經營自主權改革。從今年起,賦予這6家試點企業儲量產量目標自主確定等11項支持政策。總部主要履行服務支持協調的職能,油田根據實際制定發展最優路線,老油田可持續發展之路展現出更多的可能性。

勘探找油,開發采油,這是石油行業多年傳統。儲量與產量各負其責,投資與成本分賬核算。如何讓勘探與開發交匯在效益這條線上?近幾年,油氣田企業大力推行勘探開發一體化,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在找油階段,開發提前介入,勘探給開發提供好區塊,包括評價一些儲量;開發進一步試驗,來驗證儲量或者區塊的好壞。同時,打破一井一用的傳統做法,同一口井,既是勘探井,又是評價井,又是開發井,大大降低了成本。

低油價下,油服公司改革不斷提速,保駕護航能力進一步提升。去年,中國石油完成物探、測井、油建交接任務,專業路線更加明晰,技術實力大大增強。而油公司與油服公司也主動打破甲乙方傳統作業模式,摸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模式。吉林油田與大慶鉆探探索的“產能建設工程一體化總承包”模式,給實現共贏發展提供了方案。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如何進一步加強創新,利用更多的技術力量解決當前油田發展面臨的難題,中國石油落腳于對科技人才的激勵上。目前,“雙序列”改革在集團公司7家直屬科研院所及40家企業科研機構穩步推進,為專業技術人才開辟專業技術崗位序列,把原來的“獨木橋”變成“雙通道”,讓科技人才潛心科研,創造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為油氣田發展解惑,也為后續發展積淀科技力量。

為了進一步還原企業屬性,讓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輕裝上陣”,國家近幾年相繼出臺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的政策意見。而中國石油油氣上游業務也抓住這一機遇,積極穩妥推進“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為油氣田應對低油價挑戰減負。截至去年8月,中國石油“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完成總量的40%。此外,還成立了寶石花醫療集團,醫療改革不斷提速,探索市場化新路……

從“三個升級”看把握改革新走向

推進“四個轉變”,推動理念升級;

糾正油氣生產鏈條中各自的本位主義,打造升級版的大一體化格局;

提升科研成果轉化速度和先進技術模式推廣力度,實現創新升級。

在可預見的未來,國內油氣上游業務可持續發展必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盡管近期油價有所回升,但供大于求的供需基本面沒有發生根本改變。雖然此前上游領域的改革已經初見成效,但固有的、深層次的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決:資源劣質化明顯、穩產難度大、資產負擔重、生產規模持續擴大、人工成本硬增長……應對挑戰,別無他法,唯有持續深化改革。

理念升級、一體化升級、創新升級將引航上游改革之路。

理念的變革是深化改革的先導。面對“資源品位低、原油價格低、完全成本高”三重矛盾疊加的嚴峻挑戰,若想打贏生存與發展攻堅戰,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實現思想理念的再升級。如何升級?在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勘探與生產分公司總經理侯啟軍看來就是要推進“四個轉變”,也就是從重產量向重效益、從重地質儲量向重經濟可采儲量、從靠投資拉動向靠創新驅動、從傳統生產向精益生產轉變。

在“共享經濟”逐步延伸至人們生活各個角落之時,共享理念也要踏進油氣行業大門,這是理念升級的另一個重要層面。“人才智慧、內部礦權、勘探開發方法手段等資源都應該進行共享,如此可以進一步提升效率效益,實現更好的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勘探院副院長鄒才能表示。

一體化再升級也是深化改革的重要路徑。面對資源品質呈數量級劣質化的挑戰,油氣田企業的生產關系也要隨之變革,要在此前一體化探索的基礎上,糾正油氣生產鏈條中各自的本位主義,尋找1+1>2的路徑和模式,打造升級版的大一體化格局。中國石油咨詢中心勘探部主任何文淵建議,要大力推動“三效六化”,即突出效果,建立地質工程一體化、科研生產一體化;突出效率,建立勘探開發一體化、地面地下一體化;突出效益,建立技術經濟一體化、項目管理和實施一體化。

創新是深化改革的驅動力。縱觀過去100多年世界石油工業發展歷程,盡管油價跌宕起伏,但技術創新的步伐從未停止,越是在油價低迷時期,越是科技創新的迸發期。面對當前的可持續發展挑戰,創新亦要再升級。

創新升級,科研成果轉化必須提速,以更好解決油氣田勘探開發難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勘探院院長趙文智表示,要出臺一些好的激勵政策,促使科研成果轉化率提升。

創新升級,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力度亦要加大。以非常規開發技術模式為例,應用3年的產量已達到常規注采井網10年的產量。勘探院副院長宋新民表示,對于認準的新技術新模式,要持之以恒推廣下去。

當前,國內油氣上游業務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需要改革帶來的澎湃動能推動可持續發展。唯有以更大的勇氣、更高遠的視野、更廣闊的的心胸,探路前行。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