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氣象災害頻發 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需提升

2018-02-02 13:50:53 人民日報

我國自然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這是一個基本國情。而氣象災害占各類自然災害的70%以上。在全球變暖大背景下,各類自然災害交織發生、影響疊加,增加了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復雜性與艱巨性。

未來,將采取哪些具體措施加強氣象防災減災救災?群眾將獲得哪些更貼心給力的氣象服務?《中國氣象局關于加強氣象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意見》日前發布,明確了深入落實國家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改革、做好新時代氣象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行動綱領。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接受本報記者專訪,進行解讀。

形勢嚴峻,亟待新理念、新目標、新舉措

我國已基本建成中國特色氣象防災減災救災體系,為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福祉安康提供了強有力支撐。“但面對復雜嚴峻的氣象災害形勢,應清醒認識到,當前仍存在能力建設、協調機制、平衡發展等諸多不相適應的問題。”劉雅鳴說。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兩個堅持、三個轉變,成為國家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重點。

意見明確,氣象部門需要在發展理念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圍繞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做好氣象保障服務;在體制機制上,推動統籌協調、屬地管理、綜合減災、社會力量和市場參與;在能力建設上,強化災害監測預報、突發災害預警、災害風險防范、災害救援服務保障、災害統籌管理等;在保障措施上,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法治保障,加大經費投入,強化人才保障。

到2020年,突發事件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超95%

“根據意見,到2020年,要實現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能力明顯提升,建成新一代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平臺,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95%以上,形成覆蓋面廣、針對性強的氣象災害綜合風險地圖。”劉雅鳴表示,屆時,城市、鄉村、海洋和重點區域氣象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發展均衡,重大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和人員傷亡明顯降低,全社會氣象災害綜合防范能力有效提升。

到2035年,將推動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和水平大幅躍升,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法治化、規范化、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氣象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全球氣象災害治理的中國貢獻力和影響力,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要求相適應。

此外,意見進一步提出:構建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體系、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體系、氣象災害風險防范體系、組織責任體系和法規標準體系。這五大體系互為依托、相輔相成:監測預報預警體系是氣象防災減災救災的核心,預警信息發布體系和風險防范體系是兩翼,組織責任體系和法規標準體系是制度保障。

預報預警天氣帶來的影響

智慧氣象是近年來氣象事業發展的一個熱詞。“當前,氣象部門正大力推動以智慧氣象為重要標志的氣象現代化建設,充分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技術,推進氣象與多領域深度融合。其成果將成為五大體系的重要支撐,廣泛惠及氣象防災減災救災各環節。”劉雅鳴表示。

氣象監測是氣象工作的基礎,目前我國已基本建成天基、空基、地基三位一體的氣象災害立體監測網。今后,這張監測網將越織越密,實現對重點區域主要氣象災害的智能感知。在智能預報方面,目前氣象預報時效已精細到10天之內,空間分辨率達5公里。未來,將進一步建立從分鐘到年的無縫隙、全覆蓋、智能化預報業務,發展基于位置的全球格點化預報。

“發展基于影響的預報預警,是氣象部門面向行業、緊貼用戶需求邁出的關鍵一步。”劉雅鳴說,氣象部門近年來針對航空、海洋、交通等多領域,建立了影響評估模型和風險矩陣,在防災減災救災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后,將大力發展基于影響的預報預警,為減輕災害風險打出更多提前量。發展以用戶為中心、面向全媒體的智慧氣象服務,實現按需自動推送服務。

服務“三農”,鄉村氣象預警信息將精準到人

一直以來,農村地區都是國家防災減災救災的重要領域和薄弱環節。當前,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不斷健全,氣象災害防御已基本實現防御規劃到縣、組織機構到鄉、應急預案到村,預警信息到戶、災害防御責任到人。但對照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發展需求,鄉村氣象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仍需提升。

根據意見,農村地區這塊氣象防災減災救災的短板將逐步補上。“我們將優先發展氣象為農服務,堅持重中之重定位,服務現代農業生產,保障鄉村綠色發展,助力精準脫貧。”劉雅鳴介紹,下一步,將加強農村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繪制鄉村氣象防災減災救災風險地圖,著力實現鄉村氣象防災減災救災組織責任體系全覆蓋、鄉村氣象災害監測預報全覆蓋,實現鄉村氣象預警信息精準到人,努力推動預警傳播無盲區、無死角。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自然災害,氣象災害,監測預報,十九大,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