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的確,在國家政策的扶持和市場需求的驅動下,我國環保產業站上了風口,甚至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另外,十九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提至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并提出我國環境治理要向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國家對環保的重視前所未有,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將成為我國對環保的大投入時期。
強者恒強格局日益成型
在頂層設計上,近年來涉及到環保的政策密集出臺,產業發展的四梁八柱逐漸堅固。資金方面,國家對環保的財政支出不斷加大,自2007年以來中央財政節能環保支出呈增長趨勢,社會資本也在不斷追加。以2017年為例,中央財政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等專項資金規模就達497億元。
得益于政策和資金的雙向支持,規模不斷發展壯大,有望成為經濟發展一大重要支柱。隨著環保行業持續升溫,各個細分領域市場加速釋放,而擁有技術、產業化優勢的龍頭企業則率先享受政策紅利,中標大單不斷,業績高速增長。
與此同時,環保產業也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新進入者,央企和大型國企進入明顯提速,其中葛洲壩、中國石化、中國中車、國電集團等大型傳統行業巨頭都已紛紛涉足環保市場。
另外,行業內各大企業開始有條不紊地整合資源,比如:光大國際、北控水務、首創股份將業務領域、產業鏈等橫向與縱向的大力擴張;博世科、永清環保加快并購步伐。環保市場“強者恒強”的競爭格局逐漸明顯。
中小環保企業如何突圍
在不少環保從業者看來,利好政策雖多,生存依舊艱難。面對強者恒強的競爭格局,中小環保企業應該如何去競爭,如何在萬億市場中實現突圍?
據統計,現階段,我國環保行業有近5萬家企業,但絕大多數規模體量都比較小。隨著國企、資本紛紛跨界環保,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無疑增加了不少壓力。有人說,面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小企業要么被淘汰,要么被吞并。
中國環保在線認為,即便在國企、央企、跨界者的“擠壓”下,中小環保企業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甚至有可能成為新的領頭羊。正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馬駿所言,沒有中小企業的發展,就沒有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同理,環保產業沒有中小環保企業的發展,也不可能走得長遠。
對于中小環保企業來說,要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首先需要培養核心競爭力,發揮技術、人才、資本各項優勢,力爭在行業內占據一席之位。其次,選擇合適的細分領域競爭,無限擴大自身優勢。環保行業細分領域眾多,無法成為綜合型服務商,就選擇在某一領域專攻。最后,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打鐵還需自身硬”,當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時,還何愁沒有市場。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