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生態扶貧:借行業優勢 創扶貧特色

2018-02-13 14:59:00 中國環境報

環境保護部定點幫扶的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隆化縣,地處燕山—太行山余脈,自然環境優美、生態資源豐富,是京津重要水源涵養地和北京風沙源,具有重要生態功能價值。環境保護部明確提出兩縣最大的優勢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脫貧攻堅工作,發揮行業優勢,在理念、政策、資金、措施等方面積極引導協助兩縣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脫貧致富新路,取得了明顯成效。

政策理念引領助生態環保脫貧

環境保護部高度重視生態環保與脫貧攻堅一體化推進工作,把支持生態保護脫貧作為7項扶貧內容之一,列入《環境保護部2017~2018年定點扶貧工作計劃》加以落實。部領導多次赴兩縣慰問、調研、座談,并反復強調,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一定要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這既是環境保護的行業特點,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

環境保護部部長李干杰要求,兩縣要突出重點,瞄準貧困戶、貧困村、扶貧項目和生態環境保護重大工程等,整合資源,一步一個腳印,一件事接一件事辦,務求取得實效。

按照生態環境保護與扶貧攻堅一體化推進的思路,環境保護部從生態保護脫貧、特色產業脫貧、解決生產生活突出問題、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提高脫貧攻堅管理能力、整體規劃6個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結合扶貧工作,幫助承德市及兩縣做好生態環境治理保護頂層設計,找準問題、明確方向,提出重點任務、重點工程、重大政策,穩步推進,形成整體效應,堅決守住生態底線。

經過多年努力,圍場縣挖掘生態資源優勢形成了以傳統和新興生態產業為主的林果業、食用菌、中藥材、時差菜、馬鈴薯、養殖業、花卉、手工業、鄉村旅游等九大扶貧產業,發展經濟林基地190萬畝,合作造林8.6萬畝,雇傭貧困生態護林員1513名,生態產業帶動4.2萬名貧困人口受益。

隆化縣發揮生態資源豐富、近鄰京津的優勢,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和休閑旅游產業,推進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特色化發展。截至目前,通過發展肉牛飼養和果蔬、中藥材、經濟作物種植等規模產業,全縣23個深度貧困村實現了產業全覆蓋,其他貧困村覆蓋率達到85%以上。

專項資金傾斜重基礎能力提升

貧困地區最突出的問題之一是基礎設施差、建設資金缺、管理能力弱。環境保護部把環保專項資金向貧困地區傾斜,以提升當地基礎能力建設作為扶貧的一個重要方面。僅2017年就支持圍場縣1.7億元,支持隆化縣1.1億元,其中,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項目圍場1.4億元,隆化8000萬元;兩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資金各安排3000萬元,連續3年,最終實現貧困村農村環境治理全覆蓋。

這批專項資金主要用于圍場縣的鄉鎮垃圾轉運站、污水管網、生態河道綜合治理、造林綠化、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濕地生態恢復與保護小區建設等項目,以及隆化縣的熱河皇家美麗鄉村精品片區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灤河流域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污水處理站項目,武烈河上游河道生態綜合整治、水源林建設等項目。

據兩縣提供的數據,環境保護部自1992年幫扶圍場縣以來,通過生態環保專項資金,直接支持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環境監測站、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等各類項目108個,這些項目幫扶實現75個貧困村、7.9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環境保護部自2002年幫扶隆化縣以來,項目覆蓋16個鄉鎮,帶動貧困戶9332戶、27785人穩定脫貧。僅2015~2016年,實施污水處理、城市糞便處理、生活垃圾衛生填埋等項目12個,惠及20個貧困村、2630戶8155人、解決就業9400人,惠及企業50家。

通過加強兩縣基礎設施建設、環保能力建設,改善農村環境及農民生活條件,夯實了環境管理基礎,兩縣生態環境質量鞏固提升,增加了農民收入,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與脫貧攻堅的有效結合。

為使兩縣扶貧成果保持長效并穩步提升,環境保護部還在兩縣較早建立完善生態補償機制,2017年協調支持圍場縣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22676萬元、隆化縣8095萬元,開展了灤河流域水環境保護及轉移支付效果調查、旅游季空氣質量改善計劃研究、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減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與精準扶貧結合“示范村”以及地表水重金屬和陰離子項目監測分析、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等環保專項業務培訓,幫助兩縣提高環境管理能力。

中國環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張惠遠認為,環保工作就是要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式。在生態環境脆弱、生態屏障功能重要的兩縣,確保生態環保與脫貧攻堅一體化推進,意義重大,其價值和作用體現在遞進的3個層面:第一,環保專項資金支持兩縣建設重點工程,幫助生態環保能力上一個臺階,在縣級財政無法到達的情況下,環保專項資金支持就是一種扶貧;第二,在環保能力提升之后,生態環保與脫貧攻堅相結合,可以加大環保約束,促進當地產業結構轉型;第三,逐步協助引入環境友好型企業,推進綠色產業發展,促使貧困地區彎道超車,盡快趕上國家整體的發展步伐。

措施落地推廣為生態脆弱區探路

環境保護部各扶貧工作小組在幫扶項目中也著重考慮當地需求和資源優勢,力求項目能夠落地生根,星火燎原。

第4扶貧工作小組結合水司工作特點,編制了《圍場縣“環保幫扶示范村”幫扶方案》,指導當地理清了村莊環境綜合整治的工作思路,探索建立可持續的農村環保運營管理機制,“花更少的錢,起到更大的成效”,圍繞農村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因地制宜開展農村改廁和治理村莊污水垃圾,打造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和精準扶貧緊密結合的示范村,促進村莊環境整治與鄉村旅游等相關產業協調發展,同時積累經驗,待成熟后在圍場縣推廣。

研究顯示,我國76%的貧困縣在生態脆弱帶內。大部分貧困人口日常生計和收入直接依賴于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對重要生物資源的無序利用、過度開發加劇了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和資源環境的破壞,反過來又加大了區域減貧難度。環境保護部2012年起在全國12個縣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減貧項目試點,通過替代生計、特有資源培育等方式,研究適合當地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減貧協同推進模式。目前試點地區生物資源均得到不同程度保護,每戶年收入增加3000元~10000元。特有資源培育模式最先在四川寶興縣、貴州玉龍縣等地取得顯著成效,2017年以生態司為主導在圍場、隆化進行了3個試點。

在第8扶貧工作小組幫扶村圍場縣八頃村種植當地特有的高山藥用植物金蓮花,既保障制藥企業原料供應,又減少村民對當地生物資源的依賴和破壞,為貧困戶提供增收渠道;在圍場縣大葦子溝村開展特有林地生態修復和以保護當地品種為目標的畜禽養殖;幫助隆化縣海岱溝村利用當地特有的柴雞品種進行立體化養殖和果蔬大棚種植;同時還開展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減貧協同推進模式研究。

項目技術支持單位環境保護部南京環科所生物多樣性研究室盧曉強博士說,隨著項目逐漸展開,會派專人對種植養殖各環節進行技術指導,并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概念融入貧困戶增收過程,提高農民生態保護和物種保護意識。

生態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結合扶貧地區試點經驗,將探索建立不同區域特點的生物多樣性與減貧共贏模式,總結成功經驗和模式并在全國更多地區推廣。

張惠遠認為,生態環保與脫貧攻堅一體化推進,對于生態脆弱地區不僅必要而且緊迫,試點經驗和模式的推廣將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狀況的脫貧措施產生約束和示范作用。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環境保護部,生態,自然環境,生態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