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將遭受重污染天氣來襲。由于我國當前大氣治理還處在負重爬坡、任重道遠的階段,讓藍天白云成為常態仍存不穩定因素。為提高全國空氣質量,接下來,我國將在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做調整,一場更為艱難與持久的攻堅戰正在展開。
2017年,隨著《大氣十條》的圓滿收官,全國空氣質量總體改善,重點區域明顯好轉。于是,藍天不再是“稀缺品”,各地藍天照頻繁出現在朋友圈中,口罩和空氣凈化器滯銷了,“藍天幸福感”滿滿。
不過,近幾日,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重污染天氣將又一次來襲。經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研判,預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3月11日至14日將出現區域重污染天氣過程,部分城市空氣質量達到“6級嚴重污染”。
重污染天氣為何再度來襲?藍天還能持續多久?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環保部副部長黃潤秋指出,大氣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各項條件下,重污染天氣還會卷土重來。
此前,環保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劉友賓也就重污染天氣來襲表示,雖然我國空氣質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國的污染物排放量仍然較大,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尚未發生根本性轉變。
的確,作為一項艱巨而又長期的任務,讓藍天白云成為常態仍需時日。英國大氣治理花了近30年時間,而我國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的僅占29%,要打贏這場戰役,依舊任重道遠。
在3月10日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環保部副部長黃潤秋表示,當前大氣污染治理還處在負重爬坡、任重道遠的階段,來不得半點松懈。
大氣治理“天幫忙”占30%,“人努力”占70%,為了讓藍天長期持續下去,各項利好政策會出臺,環保高壓也將持續。
據環保部有關司局負責人透露,2013年至2017年期間,國家設立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中央財政已累計下達528億元專項資金和100多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可以預計,未來,國家仍將在大氣防治上投入“重金”。
綜合來看,2018年治霾主攻陣地還是京津冀及周邊等重點區域。黃潤秋透露,下一步大氣治理關鍵在于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和優化。目前,我國正在制定到2020年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三年行動計劃,同時,一系列整治舉措正在不斷“報道”。
有數據顯示,機動車尾氣排放是影響我國大城市空氣污染的重要因素,柴油車尾氣污染尤其嚴重。為減少這個移動污染源,提高柴油油品質量、抬高煉油工藝提高柴油標準、降低機動車尾氣污染物排放等必不可少。
我們會在全國范圍內繼續排查“散亂污”企業,進行綜合整治;加強環保執法監管,提高污染物排放標準;劃定“散煤禁燃區”,開展清潔替代;實行工業企業錯峰生產和交通錯峰運輸……全國政協委員、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表示。
另外,環保工作也離不開公眾的參與,當大家一起攜手來踐行綠色發展方式和綠色生活方式,藍天白云才能常在。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