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北京市還將處于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針對本輪污染,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每日組織專家會商,專家分析說,此次污染過程是一次典型的區域累積和傳輸過程,預計明天起,冷空氣將自北向南影響京津冀地區,區域污染形勢將有所緩解。
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課題負責人、北京大學教授胡敏分析說,從污染變化情況看,此次污染過程是一次典型的區域累積和傳輸過程。截至昨日11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中共有11個城市PM2.5小時濃度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水平,其中5個城市達到嚴重污染水平。PM2.5小時濃度最高值出現在唐山。北京市12日PM2.5日均濃度達到中度污染,昨日11時PM2.5小時濃度達到236微克/立方米。
從污染成因看,一方面,從3月9日下午開始,區域大部分地區長時間處于小風,形成了較大范圍的污染輻合帶。受12日開始的系統性偏南風影響,平原地區風速較大,使得已經積累了一段時間的污染氣團在太行山前一帶輸送,并在燕山山前地區出現滯留,污染程度加重。另一方面,這段時間區域相對濕度大,并伴隨區域性逆溫,垂直擴散條件顯著降低,環境容量大幅減少,更容易造成污染累積和二次轉化,推高PM2.5的濃度。通過對PM2.5的組分分析也能看出,北京市硝酸鹽濃度和占比均大幅升高,也說明高濕靜穩條件加快了氮氧化物二次轉化。此外,山前城市在環境容量大幅降低、本地排放不斷累積的同時,還受到區域傳輸的顯著影響。
胡敏表示,從目前的空氣質量監測數據看,雖然部分城市污染程度已經達到重度或嚴重污染,但區域上PM2.5濃度沒有出現大范圍的爆發式增長,污染過程發展相比去年同期不利氣象條件下的污染過程較為平穩,這與環境保護部從去年10月份啟動的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和當前各地采取的重污染天氣應對措施密切相關。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