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呂建中:把天然氣發展重心回歸到供給側

2018-03-20 10:25:02 中國能源報

2017年冬季國內部分地區出現了大面積的天然氣供應緊張問題,引起各方廣泛關注和熱議。這是我國天然氣發展進入新階段后出現的新情況,也是天然氣發展難以避免的階段性問題。我國天然氣發展新階段的主要矛盾,已從過去簡單的供需不平衡轉化為迅猛增長的天然氣消費需求與天然氣產業鏈各環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必須主動破解資源約束與短板效應難題,有效預防今后頻繁出現天然氣大規模供過于求或供不應求局面。

要以短板謀規劃謀發展

天然氣是一種清潔低碳高效能源,是我國推進能源綠色轉型的現實選擇,有望成為未來國內主體能源之一。

在天然氣發展過程中,資源與市場兩大因素交替主導,且由于供需之間轉換滯后,難以達成平衡,容易產生“蹺蹺板”現象,即要么“保供”、要么“促銷”。正因為此,國外通常選擇“資源約束”或“以產定銷”模式,即先按照從資源開采到儲運設施建設再到市場開發的邏輯順序,然后隨著天然氣利用市場的培育和擴大,反過來推動管網建設和資源開發。在這種供需關系轉化過程中,資源是約束條件,儲運是瓶頸要素,市場是發展動力。

天然氣開發利用受區域性限制,市場空間與管網建設密切相關,天然氣消費又存在著較大的季節性波動,需要有一定規模的儲備調節能力。天然氣資源開發和儲運設施建設都需要一定周期,超越資源和儲運能力的消費市場單兵突進,很可能導致供應緊張。尤其是在天然氣發展初期,需要強調資源約束,做到“資源在手,以產定銷”。由于天然氣市場存在著較大不確定性,國際上普遍采用“照付不議”合同模式,即買方必須按合同約定的量和時間接氣,如果少接,仍要照付氣費。這樣就能夠保證天然氣供應商從事天然氣資源開發生產的積極性。

天然氣產業鏈是一個有機整體,資源、儲運、銷售各環節緊密相連,且具有明顯的“短板效應”,即天然氣發展的規模和速度要受制于最薄弱的環節,且這種短板也是變化的。分析我國近年來歷次發生的季節性“氣緊”,雖然觸發點不同(如冰雨災害、冷冬、“煤改氣”等),但最終都與“短板效應”有關。因此,天然氣發展要觀大局、補短板,以短板謀規劃、謀發展。

制約安全平穩發展的瓶頸

在我國天然氣發展的早期階段,主要強調天然氣利用和市場培育。隨著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和越來越高的未來期望,天然氣發展進入新階段,資源約束與短板效應問題變得越來越明顯。兩頭高、中間低的“啞鈴式”發展態勢是制約安全平穩發展的瓶頸。

1 國內天然氣資源量大,但采出程度不高,短期內難以形成與市場需求增長相匹配的供應能力。

近年來,隨著天然氣勘探力度的加大和對地質認識的深化,我國天然氣儲量保持快速增長,年新增探明地質儲量連續14年保持在5000億立方米以上。但受資源條件和技術水平制約,已發現資源的采出程度較低。到2017年,全國累計探明常規天然氣地質儲量13.7萬億立方米,但探明儲量采出程度僅有13.1%,且受國際油價下跌影響,近3年來國內油氣勘探開發投資大幅度減少50%以上,相應的天然氣產能建設也下降了一半。頁巖氣資源潛力巨大,可采資源量達21.8萬億立方米,但目前發展仍處蓄勢階段,截至2017年底,累計鉆井約600多口、產氣230億立方米。相比之下,美國的頁巖氣革命從具備工業化開采條件到產量爆發式增長經歷了20多年,近幾年年均鉆井數超過萬口,2017年產氣約4800億立方米,占到美國天然氣總產量的一半以上。中國很難簡單復制美國頁巖氣革命的成功經驗。

2 大量進口管道氣和LNG使國內市場受國際影響因素增多,供應安全壓力加大。

2017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約2300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16%;天然氣進口量超過900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約24%,對外依存度已達39%,未來還可能繼續攀升。這對國內天然氣市場供應安全提出了嚴峻挑戰,一旦國際市場和進口環節有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起國內市場的連鎖反應。以歐洲地區為例,2006年以來俄羅斯多次中斷對西歐的供氣,造成大面積供氣緊張,迫使歐盟制定能源應急計劃,還出臺了天然氣供應安全條例和標準。因此,隨著我國天然氣廣泛的利用和大量進口,其戰略屬性不斷增強,對供應安全問題的要求越來越高。

3 管網和儲氣庫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于天然氣生產和消費需求增長,形成明顯的短板制約。

管道和儲運是連接天然氣供需的中樞壟斷環節,我國天然氣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西氣東輸、中亞管道等儲運設施建設,但目前建成運行的天然氣管線總里程剛超過7萬公里,干線管道密度只有7.3米/平方公里,為美國的1/8、法國的1/9、德國的1/10,互聯互通程度更低,基本沒有雙向輸送能力。截至2017年底,我國建成儲氣庫(群)12座,有效工作氣量約80億立方米/年,占全年消費量的3.4%,而美國的儲氣庫工作氣量占到全年消費量的18%,俄羅斯為17%,歐洲為15%~35%。至于國內的LNG接收站建設,這幾年的接卸周轉能力增長較快,2017年底達到了5540萬噸/年(828億立方米),但配套儲備能力明顯不足,單個接收站一般僅配備兩個16萬方周轉儲罐,而歐盟普遍配備7~8個,日本的個別接收站甚至配備了35個儲罐,兼具周轉和儲備功能。儲運環節與迅猛增長的資源供給及市場需求無法匹配,形成兩頭高、中間低“啞鈴式”的發展態勢,短板效應明顯,且易產生恐慌傳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制約天然氣安全平穩發展的瓶頸。

思考與建議

1 把天然氣發展的重心回歸到供給側,切實增強資源有效供給能力。

目前,我國天然氣需求側的利用領域開發和消費市場啟動已基本完成,天然氣在未來一次能源結構中的主體地位也日漸明朗,預計到2020年和2030年的占比分別達到10%和15%,相應年需求量約為3300億立方米和6000億立方米左右。同期,國內天然氣產量預計能達到1800億立方米和3000億立方米左右,對外依存度接近50%,供給側將進一步趨緊,不排除頻繁出現供應緊張的可能。因此,有必要將天然氣的發展模式從市場主導轉向資源約束,即以資源的可供性和產業鏈各環節的匹配性約束市場發展,相應工作重心也從需求側回歸供給側,著力解決好供給主體多元化、多氣源協同保障、產業鏈均衡匹配問題。學習借鑒歐盟經驗,制定國家天然氣供應安全條例和標準,依法推進天然氣安全平穩發展。

2 持續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增強天然氣自主供應保障能力。

天然氣勘探開發需要持續、不間斷地投入工作量。在2014年以來的這一輪國際低油價周期里,美國的頁巖氣開發始終保持一定規模的鉆探工作量,并采用了“只鉆井、不完井”的策略(DUC,DrilledButUncompletedWells),形成大量的該類“井庫存”,使頁巖氣產量持續增長,資源接續能力、市場適應性及整體競爭優勢進一步增強。我國的天然氣資源稟賦遠不如美國,按照規劃要在2020~2030年期間實現6%左右的年均產量增長,必須持續加大對天然氣勘探開發的投入,研究制定更加周密的增儲上產、技術攻關計劃。在頁巖氣開發方面,加快推進礦權開放,創新投資形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并制定更加優惠的財政補貼或稅費減免政策。

3 合理配置管道氣和LNG進口,形成西部陸上與東部海上協同供應保障體系。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我國大量進口天然氣已難以避免。其中,跨境長輸管道,因其相對安全、穩定并能夠遠距離、大規模輸送,一般被視為天然氣進口的主要方式,但也存在著地緣政治、恐怖襲擊、政策法律、地質災害等方面的風險。相比而言,LNG貿易完全市場化運作,更具開放性、靈活性,但現貨價格波動大。我們可以把管道氣的規模化、穩定性與LNG的市場化、靈活性結合起來,從戰略上打造東部西部協同、海上陸上互補的天然氣進口保障體系。目前,我國LNG進口量和接收站建設規模,與未來天然氣消費規模還很不匹配。今后一個時期,應充分利用國際LNG市場總體供應寬松的有利時機,加大進口力度,并采取長短貿相結合的方式,合理配置進口資源。

4 盡快解決天然氣管道體制改革方案落地問題,為加快儲運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掃清障礙。

這幾年,國內對油氣管道獨立的討論比較多,國家在深化油氣體制改革的意見中也明確要分步實施獨立。由于這只“靴子”遲遲不落地,已對管道的投資建設造成不利影響。2016~2017年國內年增天然氣主干管道里程僅3000多公里,不及“十二五”期間年均水平的40%。鑒于我國天然氣管道發展的階段性,在石油公司內部實行管道經營權獨立,配合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繼續調動其投資建設的積極性,主動做好資源、儲運、銷售的協調,承擔調峰儲備和保供的責任,同時國家加強監管,強制公開透明,保障第三方準入權益。如果采取徹底的所有權獨立,即成立獨立的天然氣管道公司,則必須解決好誰投資、誰協調、誰監管、誰保供的問題。

5 深化天然氣價格改革,加快建立調峰氣價機制。

氣價改革是必須要過的一道坎。主要是完善市場化的氣價形成機制,進一步發揮好國內天然氣交易中心的作用,建立上下游價格聯動或傳導機制,特別是改革非居民用氣與居民用氣的價格雙軌制,實行價格并軌,化解交叉補貼,避免燃氣企業尋租謀利,促進產業鏈各環節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協同發展。為保障民生,可借鑒其它公共事業做法,成立天然氣專項補助基金,精準幫困,定向給困難戶、供熱企業等終端用戶發放補貼;探索建立調峰氣價機制,試行峰谷、季節、氣量差價,創新儲氣經營方式,允許開展“儲氣交易”,提高儲氣庫建設的投資吸引力。

作者:呂建中(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