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走訪了市內很多2017年曾覆蓋上防塵網的地塊,發現不少防塵網已破爛不堪,不但不能防塵,反而成了新的垃圾污染。
2017年春季,大連市很多裸露的工地、山體、渣土堆都覆蓋上防塵網,有效抑制了揚塵,助力改善空氣質量。但防塵網是一種塑料產品,長年暴露在陽光、風雨中,必然會風化、破損,這些破損的防塵網不但不能抑塵,反而成為新的污染物。這種情況必須引起有關部門和責任單位的高度重視,絕不能讓昨日治理污染的“利器”,變成今天污染環境的“兇器”。
環境治理是一個長期奮斗的過程,既要有打好攻堅戰的決心和信心,不等不靠,蹄疾步穩向前推進;更要有打好持久戰的耐心和恒心,發揚釘釘子精神,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建立長效機制持續不斷推動問題根本解決。兩種戰斗精神缺一不可,缺了攻堅戰精神就會坐失良機、消極懈怠;缺了持久戰精神就會急功近利、虎頭蛇尾。防塵網破損表面看只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某種程度上卻折射出工作認識和態度問題,反映出在治理環境上對持久戰、系統戰的準備不足。近年來,大連市在大氣污染治理上取得一些顯著成績,尤其是2017年歷史性地收獲了300個“藍天”,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大氣污染治理仍處在一個負重爬坡的階段,稍一放松懈怠,便可能前功盡棄、重蹈覆轍。科學和歷史都告訴我們,一個區域空氣質量徹底改善,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歷經一代人,甚至幾代人持續不斷的努力。
問題及早暴露并不一定是壞事,借這次防塵網大面積破損之機,我們應該盡快研究出臺抑制裸露地塊揚塵的治本之策,比如完善規劃、有序開發、種草植樹等,構建起長效環境治理機制,將壞事變成好事。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