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光伏扶貧快速推進的同時,在標準、質量、資金、運維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作為精準扶貧工作的新途徑和擴大光伏市場的新領域,光伏扶貧近年來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大江南北,一大批扶貧光伏電站建成發電,取得了帶動群眾脫貧致富、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推動能源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舉三得”的效果。
國家能源局3月發布的《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將繼續大力實施光伏扶貧三年行動計劃,推進村級和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建設,計劃新建2000多個村級電站,總裝機30萬千瓦。
近期調研發現,作為扶貧工作的一種新途徑,光伏扶貧快速推進的同時,在標準、質量、資金、運維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扶貧效果,需要采取應對措施改變這一局面。
標準缺失質量難保
光伏發電是利用半導體界面的光生伏特效應而將光能直接轉變為電能的一種技術。這種技術的關鍵元件是光伏電池。光伏電池經過串聯后進行封裝保護可形成大面積的光伏組件,再配合逆變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發電裝置。
換句話說,光伏電池組件等設備的性能決定著光伏發電的能力。
一位光伏行業人士說,由于扶貧光伏設備缺乏準入標準,技術路徑、生產工藝等各不相同,導致扶貧光伏電站設備質量參差不齊,不同企業生產的設備光電轉化效率差距超過2%。
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會長鐘寶申說,在一些地方,光伏扶貧電站是建設起來了,也在發電賺錢了,但如果光伏組件質量存在問題,再過幾年發電效率就會明顯降低,五年、十年之后很可能就成為了擺設,這些問題需要提早預計到并解決好。
此外,光伏扶貧電站單體規模小、建設分散,大型龍頭企業參與度較低,建設均以縣為單位進行招投標,大量缺乏光伏建設經驗的初創企業以低價中標方式參與扶貧光伏電站具體建設實施。
低價中標帶來的問題是一些企業偷工減料降設備成本,甚至采用劣質光伏組件和逆變器。而劣質光伏組件設備的熱斑、隱裂、功率衰減等問題直接影響光電轉化率,損害扶貧效果。
而且,由于缺乏統一施工建設標準和經驗,在缺乏嚴格的施工標準和成熟的經驗的情況下,一些散、亂、小的初創企業在施工建設過程中也為扶貧光伏電站埋下隱患。
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總裁陳康平表示,光伏電站建設專業技術和安全運行方面要求很強,目前參與項目建設的企業良莠不齊,已經出現發電效率低、故障多甚至關停不發電的現象。
缺錢缺地配套滯后
光伏電站屬性決定著初始投資較高,以當前光伏扶貧普遍采用的戶用和村級電站兩種模式為例,鐘寶申介紹,若以每瓦6-8元計算,“十三五”期間要建成15吉瓦的扶貧光伏電站,總資金需求為900億至1200億元。
面對如此資金需求,光伏扶貧項目初始資金籌措顯然存在不小的壓力。
鐘寶申說,一方面,由于貧困戶、貧困村自籌資金能力有限,財政扶貧專項資金不足,無法滿足電站投資需要。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激勵和利益分配機制,社會資本缺乏參與光伏扶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未能成為主要資金來源。
前述光伏業內人士說,雖然當前貸款已經成為解決光伏扶貧項目初始投入的主要途徑,但面臨門檻高、額度小、審批慢、通過率低等問題。
在資金制約的同時,建設場地、電網條件等客觀因素也在阻礙光伏扶貧項目落地。
光伏行業專家表示,由于光伏電站對日照及電網設施有較高要求,因此扶貧光伏電站建設場地與農林用地沖突。以100千瓦村級扶貧光伏電站為例,約需要15畝成片土地,政策規定光伏項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和林地、宜林地,光伏與農業、林業融合發展缺乏政策引導,扶貧光伏電站難以獲取建設場地。
在部分貧困地區,農村電網改造提升進程和電網企業配套滯后,農村電網線路質量差、電壓等級低、停電多有發生,光伏電站并網時對電壓等參數影響較大,難以滿足并入電網的要求。
此外,部分地區光伏扶貧項目管理程序復雜,拖累實施進度。以山西忻州為例,戶用分布式光伏名為備案,實際仍被需要在市級發改委蓋章審批,電網則要求必須憑備案蓋章回函辦理并網,手續辦理長達一個月以上,落造成部分電站建成不能及時并入電網而閑置浪費。
運維粗放補貼拖欠
即便歷經重重挑戰落地,光伏電站運維期間的一些問題,也影響了扶貧效果。
光伏技術專家介紹,光伏電站建成投運后需要定期對設備運行狀態進行檢測,對光伏組件表面灰塵進行清潔,才能確保其處于最佳發電工況。而在實踐中,扶貧光伏電站重建設輕運維情況較為突出。
一些貧困戶由于缺乏光伏電站運行維護相關知識、技能和能力,難以及時對光伏電站進行維護。再加上扶貧光伏電站建設分散,專業化的運維團隊無法開展規模化運維,部分扶貧光伏電站建成投運后就處于無人監管狀態,導致光伏電站發電效率大幅下降甚至停機。
3月15日,保定英利分布式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中國家用光伏行業問題警示報告》顯示,在該公司在2017年-2018年組織的兩次全國大規模巡檢中發現,運維缺失導致光伏電站發電效率下降的問題普遍存在,山東某戶用電站停運38天無人察覺,嚴重影響了電站的發電量。
此外,光伏行業普遍存在的補貼拖欠問題在扶貧光伏電站同樣開始顯現。
山東一位不愿具名的企業家表示,雖然戶用扶貧光伏電站補貼部分由電網進行墊付基本實現按時撥付,但地面集中式扶貧光伏電站補貼拖欠比較嚴重。為了實現扶貧的承諾,只能優先保障扶貧資金撥付,造成現金流緊張,不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
引入“領跑者”標準
盡快制定扶貧光伏電站的設備標準和建設標準成為業界共同的呼聲。
業內部分專家認為,相關部門應共同制定扶貧光伏電站設備準入標準,在充分評估當前行業技術水平、產品供應能力及價格的基礎上,確定扶貧光伏電站設備的準入門檻。
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總裁陳康平認為,可參照國家光伏項目“領跑者”計劃實施辦法對光伏扶貧電站建設企業資格把關,保證光伏扶貧電站質量安全和投資收益。
以2017年7月國家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認監委發布的新“領跑者”標準為例,鐘寶申說,這一計劃推出以來,已經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體系和質量標準,促進了國內光伏產品技術的快速發展,成為國內光伏領域的高標準、高質量的代名詞。
在他看來,如果以“領跑者”標準作為光伏扶貧的門檻,通過先進技術指標對廠商進行評選,質量高技術先進資金實力強的企業將會脫穎而出,無論是產品質量、還是售后服務,都更有保障,能確保光伏扶貧項目長達25年以上的穩定發電收益。
引入光伏“領跑者”標準的好處并非僅有保證質量。中國電器院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揭敢新說,在光伏扶貧中采用“領跑者”指標,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同時讓村民的收益更有保障,甚至增加收益,增強扶貧效果,實現多方共贏。
根據測算,300瓦“領跑者”光伏組件建設的扶貧電站比270瓦常規光伏組件建設的電站可以多發電接近15%。這意味著,若以300瓦光伏組件安裝戶用扶貧電站,每戶每年可增收近500元。
華能沾化光伏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恒軍介紹,企業在山東沾化利用當地的鹽堿荒地,實施“因地制宜,精準扶貧”,建成全國首個應用了60片310W高效組件產品的100兆瓦扶貧電站。通過這一扶貧項目,每年固定提供1200萬元扶貧資金,用于當地4000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精準扶貧工作。
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認為,在設立門檻的提前下,應該進一步加強標準的認證及落地。
“這對于分散的扶貧項目和不具備專業能力的地方政府依然是一個難點,需用引入專業第三方認證機構、監管機構和質保金制度,由第三方對電站設備質量,建設質量進行全程監管并納入考核,對于產品或工程不達標的供應商和施工企業扣除質保金,并納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開系統。”彭澎說道。
探索“光伏+”新模式
除了進一步規范設備質量及建設工程,資金缺乏、電網配套滯后等同樣亟待解決。
彭澎建議政府在扶貧資金方面予以傾斜,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力度。同時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模式,以光伏電站資產及收益作為抵押條件發放貸款;政府采取貼息等方式調動金融企業參與積極性。
在落地選址方面,業內專家認為,應因地制宜推動扶貧光伏電站選址,適度放寬扶貧光伏電站用地門檻。江蘇中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柏興認為,可以積極探索“光伏+”新模式,在不改變土地性質的前提下,采用產業融合、立體發展的方式,解決電站用地問題。
陳康平說,政府可結合貧困戶整體搬遷項目,對集中安置的新建農居統一配套規劃建設屋頂光伏扶貧電站。電網企業應當調整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計劃,確保光伏扶貧項目早建設、早投運、早見效。
對于扶貧光伏電站最為棘手的運維問題。鐘寶申認為,完善扶貧光伏電站售后服務和運維體系,首先要明確運維責任主體,完善運維體系。
在他看來,扶貧光伏電站建設時就要明確設備生產企業、建設企業、電網企業及所有者分別承擔的運維責任和違約后果。提升電站設備智能化、信息化水平。采用物聯網等技術搭建光伏電站遠程集控管理平臺,及時了解設備運行狀況。
與此同時,他說,還應該鼓勵企業開發更易維護、可自查、可自潔的設備,減少運維頻次。開展用戶培訓,積極向用戶普及運維知識,提高貧困戶自我管護能力。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