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生態環境部第一次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全面落實〈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2018-2020年行動方案》及《進口固體廢物加工利用企業環境違法問題專項督查行動方案(2018年)》和《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達標排放專項整治行動方案》。
禁止洋垃圾入境政策落地情況屢超預期:
80年代以來,為緩解原料不足,我國開始從境外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并實行嚴格的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但由于地方環保意識薄弱及企業非法進口行為(企業違法比例高達60%),洋垃圾非法入境屢禁不絕,危及國內人身及生態安全。李干杰部長表示,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涉及面寬,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禁止洋垃圾入境需:1)完善相關環保法規;2)強化洋垃圾非法入境管控;3)建立堵住洋垃圾入境長效機制,開拓新的再生資源渠道;4)提升國內固體廢物回收利用水平,提高國內固體廢物回收利用率,逐步補齊國內資源缺口。在完善法規方面,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整頓洋垃圾非法入境行為。《實施方案》提出:2017年年底前,全面禁止進口環境危害大、群眾反映強烈的固體廢物。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物。3月26日,生態環境部召開第一次部常務會議,相繼通過2部禁止洋垃圾的行動方案,充分彰顯了中央層面對禁止洋垃圾的決心,禁止洋垃圾入境政策落地情況屢超預期。
洋垃圾進口形勢嚴峻,禁止進口的固廢名錄有望繼續擴容:
根據東方網:中國每年進口的垃圾約占全球貿易量56%。2016年,中國進口廢棄塑料高達730萬噸,進口電子垃圾高達3.5億噸。在禁止洋垃圾入境政策高壓下,2017年中國洋垃圾進口總量下降12%。洋垃圾作為生產用原料,禁止其入境,短期內一定程度推升下游原材料成本。如原環保部《進口廢物管理目錄(2017年)》,將來自生活源的廢塑料(8個品種)、未經分揀的廢紙(1個品種)、廢紡織原料(11個品種)、釩渣(4個品種)等4類24種固體廢物從《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調整列入《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隨后紙、釩等價格均明顯上漲。《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2017年)》中,“金屬熔化、熔煉和精煉產生的含金屬廢物”、“塑料廢碎料及下腳料”、“回收(廢碎)紙及紙板”、“金屬和合金廢碎料(不銹鋼、鎢、鎂)”、“混合金屬廢物(包括廢汽車壓件和廢船)”等五大類被列為限制進口類。由于2019年年底前將逐步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物。我們認為該五大類限制進口洋垃圾有望繼續納入《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催生相關下游原材料價格上揚,建議關注相關領域投資機會。
禁止洋垃圾入境,非正規渠道首當其沖,再生資源行業格局有望優化:
國內再生資源行業競爭格局混亂,大量非正規處理渠道采用粗放式經營及簡易回收工藝,造成大量資源浪費。根據《北京市“十二五”時期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發展規劃》,2009年北京市廢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率達70%,但進入正規企業拆解處理僅15%。此外,根據中國廢棄電器子產品回收處理及綜合利用行業白皮書,近年來全國家電實際資質企業的處理量僅占預測報廢家電量60%左右,——40%沒進入正規渠道處理。洋垃圾(尤其是非法入境的洋垃圾)常流入非正規處理渠道進行處理,為其提供生存土壤。禁止洋垃圾入境,非正規處理渠道首當其沖,“小散亂差”的非正規處理企業有望淡出,再生資源行業競爭格局有望改善,正規處理渠道企業的市占率及盈利狀況有望好轉。
“禁止洋垃圾入境長效機制”需快速提高固廢利用率,正規渠道企業受益:
經濟而言,“行政及法律手段禁止洋垃圾入境”治標不治本,主要有:1)洋垃圾入境仍存在較大的套利空間;2)國內再生資源回收率低,不足支撐原料需求。因此,還需建立堵住洋垃圾入境長效機制,開拓新的再生資源渠道,提高國內固體廢物回收利用率,逐步補齊國內資源缺口。《關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將國內固體廢物回收量由2015年的2.46億噸提高到3.5億噸(——42%提升空間)。欲實現目標,國內將加快固體廢物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并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從而提高固體廢物的回收利用率,“再生資源正規處理渠道企業”將深刻受益于“固廢回收利用率的快速提高”。
我們認為,禁止洋垃圾入境,將率先沖擊非正規渠道企業,并優化再生資源行業格局。而建立“禁止洋垃圾入境長效機制”需快速提高固廢利用率,正規渠道企業深刻受益行業擴容。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