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分布式光伏風控正在開啟。在成本下降、市場推動的雙重作用下,過去一年分布式裝機超過19吉瓦,獲得了市場的關注。目前,我們正處于分布式光伏爆發的窗口期,為了努力推進光伏平價上網的速度,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需要提高自用比例,減少非技術成本,同時,結合‘隔墻售電’等新政策和儲能技術,把分布式光伏電站打造成可以交易的資產,實現分布式光伏產業的增值。”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中國區組件“產品+”價值群負責人、中國區市場總監曾義在第五屆廣東分布式論壇上表示。
會上,業內人士紛紛表示,光伏行業通過技術進步倒逼產業升級速度加快,平價上網漸行漸近,在光伏發展相對成熟的階段,迎來了分布式的機遇,以更成熟的裝備制造水平,規范市場,打造高質量的分布式光伏電站是企業布局市場的核心。
高端裝備為分布式打好根基
去年,光伏分布式3.0時代正式到來,高效、優質組件成為分布式光伏的首選。同年,世界首條工業4.0高效電池生產線已投產,產線設備絕大部分是國產設備提供的,整個國產裝備的發展,大大降低了光伏行業的門檻。這意味著,我國光伏制造水平逐漸從低端走向高端,智能制造水平領先國際。
深圳豐盛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俊朝在會上說:“我國光伏裝備制造的技術進步明顯,從十年前的光伏組件量產效率的16%、17%,到現在的21%、22%,這都是一個技術巨大的進步。任何一個環節大家都可以看到國產設備成為了主流,進口設備和國產設備的角色完全顛倒了,以前國產是補充或者少量參與,現在變成了國外產品變成少量參與。”
江蘇林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林洋”)副董事長顧永亮表示,去年,林洋立足分布式光伏電站市場的開放,從高質量、高效益、高投資回報的角度出發,投資了N型雙面電池和高效的組件,目的就是為了在光伏電站里能夠取得穩定的收益。我國光伏制造水平既然已從低端走到了高端,走到了智能制造,目前的光伏產品、技術在全球都位于領先水平。現在的分布式增長較快,呼吁全行業共同打造高質量電站。
從去年到現在,陸續有許多分布式的聯盟相繼成立,企業除了自律以外,行業標準不可缺失,通過標準和認證約束市場,保證高端制造的輸出仍是不可缺失的環節。
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前研究員王斯成綜合行業現狀分析認為,分布式的標準需求比大型地面電站的要求更高,而有關設備的標準都有,但有了這些標準以后怎么規范市場,是不是可以建議要通過認證。建立認證制度,給予那些有能力提供好的產品并且能做到持續提供好產品的企業資質,讓沒有資格的公司無法進入市場。利用設立市場高門檻,打造高端的分布式光伏產業鏈,為市場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數字化服務實現電站高收益
在消費升級轉型、光伏產品迅速迭代的大背景下,技術更先進,更智能、可靠的產品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副總裁錢晶說:“更高效、更注重系統發電量是組件不變的品質標準,但從發展趨勢來看,單一技術或產品已經不能適應眾口難調的全場景應用,所以多元化是契合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特征。同時,客戶的消費理念也更趨成熟,他們會更理智地相信累積電站實際電量數據。”為了使新能源更好適應新業態,分布式發電交易和管理成為分布式發展未來的核心。在高效光伏組件的技術不斷優化升級的背景下,為光伏電站的運維和管理搭配智能化的解決方案,提升光伏制造的附加值,向全產業鏈的高收益輸出也是高端制造的一種表現。
在第五屆廣東分布式論壇上,北京國能日新系統控制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范華云介紹了國能日新用可見、可測、可管、可控四個標準規劃分布式的信息系統,形成分布式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
據介紹,“可見”是通過“集團、區域、電站”執行三級遠程管控,更加直觀、動態掌握各電站實時數據;再進行數據治理和全景監測是運維更加精準化、透明化、精細化。范華云認為,整個信息化里面的大數據質量并不是太好,在這種情況下,國能日新提出了數據治理的概念,提升數據的質量,最后把從生產里匯集的數據和視頻監控數據形成一個全體監測。“可測”主要承擔數值天氣預報,大數據分析以及人工智能算法。可預測并不是最終的目標,在預測的基礎上進行質量的管控,這是電網的必要要求,所以可預測再發展下去,就要求可控。可控即是電網要求接入的電能質量可控。
同樣通過數字化系統打造智能化的解決方案的還有華為。據華為智能光伏業務部全球營銷總監武磊磊介紹,具體的數字化體現首先在發電側,數字化的發電,利用智能光伏控制器,對數據采集的精細度。
其次,華為針對不同的分布式項目提供對應的數字化傳輸的解決方案,因為現在分布式的場景越來越多而且復雜,所以不同的解決方案,包括在終端產品,低端產品等等,首先在電站的基礎里打造智能化的網絡,把電站形成智能化的基礎。
最終,數字化的管理平臺是對分布式進行統一管理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之上,包括合作伙伴,安裝商,終端用戶等,都可以對電站進行管理,可以進行遠程化的診斷和遠程化運維。
武磊磊說:“通過數字化的手段實現了智能化,在數字化發電這塊,華為最高可以做到組件級的追蹤,組件級的安全管理,然后結合逆變器,實現發電量最大化的同時還能保障安全。傳輸這塊也是采用了4G、WLAN、Wifi技術,面向未來很長時間不會被淘汰。”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