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下,一朵朵“太陽花”熠熠生輝。這種或以家庭、或以企業為單位的光伏電站,將清潔能源源源不斷注入電網。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合肥已經下好先手棋。五年前,肥東縣羅家疃村5戶農戶屋頂率先建起了光伏電站,打響了合肥光伏應用的第一槍。之后,先行先試的光伏電站迅速鋪開,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家庭、廠房等的屋頂。
以應用為抓手促產業發展,合肥始終秉持的這一發展戰略,讓“中國光伏第一城”的知名度迅速傳播。此間,合肥在全國率先出臺了光伏度電補貼政策,首創光伏下鄉扶貧工程,首批推出公共機構光伏試點……
截至今年3月初,我市已并網地面電站及分布式項目15502個,并網容量2085.2兆瓦,數量與容量均穩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中國光伏第一城”正加速向前。
首創光伏下鄉扶貧
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是從根本上脫貧。在光伏領域,“合肥經驗”值得稱道。
2013年,我市在肥東縣長臨河鎮羅家疃村選擇了5戶農民家庭開展先行試點“光伏下鄉”扶貧,每戶建設規模為2.5kW小型家庭戶用光伏電站,成功實現并網發電,讓村民有了穩定收入來源,快速脫貧。當年,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轉發市農委合肥市光伏下鄉扶貧工程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市廣大農村開展光伏下鄉扶貧工程試點工作,此舉在國內開了先河。隨后,這一新的扶貧方式在全市全面展開實施,并延伸到無固定收入來源的村集體。
讓人耳目一新的脫貧模式,引來眾多考察者爭相學習、借鑒,光伏下鄉扶貧也因此被國務院扶貧辦作為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在全國范圍內加以推廣實施。
2013年至今,光伏扶貧的領域不斷拓展,越來越多嘗到甜頭的鄉村自發建起電站。今年3月,巢湖市壩鎮石塘村光伏電站正式投運滿一年。作為我市首個地方光伏扶貧電站項目,一年時間,該電站共為石塘村帶來收益20余萬元,相當于為每戶貧困家庭增收近3000元。
將太陽能“變現”,為貧困戶增收,光伏下鄉扶貧為脫貧趟出一條新路子。截至2018年1月,我市已累計并網扶貧光伏項目6517戶,容量約28506千瓦,順利實現112個貧困村和“三無”特困戶光伏電站建設全覆蓋,越來越多的農戶從中受益,走向脫貧致富的金光大道。
首出度電補貼政策
舉全市上下之力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在這一共識下,合肥頻頻發力。
2013年6月,合肥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光伏推廣應用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除按政策享受國家、省有關補貼外,合肥市將按年發電量給予項目運營企業0.25元/千瓦時補貼,讓合肥在全國率先進入了光伏“度電補貼”時代。合肥市出臺的政策,補貼范圍、幅度、年限都遠遠超過國內其他省市,其中分布式度電補貼先于國家出臺,在國內尚屬首例。
一年之后,《合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光伏推廣應用的補充通知》出臺,大力支持家庭光伏電站的發展。其中,對于城鎮居民使用推廣目錄中的光伏組件產品且建成并網的家庭式光伏電站,市財政按照裝機容量一次性給予3元/瓦補貼,單個電站補貼不超過1.5萬元;對于四縣一市農戶則給予4元/瓦補貼,單個電站最高補貼不超過2萬元。
時移事易,政策也在不管刷新。稅收優惠、出口退稅、鼓勵技術創新、光伏電站資產證券化等政策相繼出臺,極大地推動了光伏電站的建設。去年我市又出臺節能量交易(試行)辦法,允許光伏發電自用部分參與交易獲取收益,為全國首創。
在合肥光伏產業發展進程中,政策從不缺位。
光伏電站數量全國省會居首
近期,我市首批公共機構光伏應用試點名單已經確定,正通過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進行招投標。項目實施后,將再次開創光伏應用領域全國先河,成為全國首個集中在公共機構屋頂試點光伏電站的城市。
光伏產業發展,我市從不缺高潮:入選全國首批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光伏控制、逆變設備出貨量居世界首位,全市并網光伏電站數量居全國省會城市首位……
這背后,是以推廣應用助推產業發展的清晰邏輯。市內,繼農村屋頂電站、家庭屋頂電站后,我市又向糧倉、向公共機構的屋頂要空間,先后出臺《合肥市“倉頂陽光工程”實施方案》、《合肥市推進分布式光伏應用實施方案》;市外,“借光發展”戰略篤定,推動重點光伏企業拓展新疆、甘肅、青海等西部市場,鼓勵光伏組件、光伏逆變器等產品搶占東南亞市場,截至目前,全市光伏企業市外電站裝機容量2GW,國外建設各類電站裝機容量300MW。
2017年,我市光伏產業實現增加值100億元,產值突破450億元,光伏產業正加速集聚壯大。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