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日前出臺了《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文化建設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積極推動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以下簡稱水站)文化建設,著力將水站打造成生態環境監測知識的傳播平臺,生態環境科普的宣傳基地,生態環境文化的交流窗口,公眾參與和監督的重要媒介。
水站是監測地表水水質現狀、及時預警潛在環境風險的重要基礎,是評估水污染治理成效、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支撐,也是監測為民、服務公眾的重要平臺。《方案》出臺旨在進一步強化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的公共服務功能,通過賦予水站人文內涵,豐富和拓展水站文化屬性,樹立國家生態環境監測品牌和權威,培育生態環境監測文化理念。
《方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立足監測為民、監測惠民,在確保監測數據真實、準確、全面的基礎上,通過賦予水站人文內涵和文化屬性,著力提升生態環境監測服務功能,引導公眾積極參與生態環境監測和生態環境保護,推動形成崇尚生態文明、共建美麗中國的良好風尚。
《方案》堅持簡樸實用、美觀大方為主要原則,倡導水站建設與自然環境相協調、與社會公眾良性互動,引導和培育既相對統一又各具特色的水站文化。在保證水站水質監測功能,確保監測數據真準全的基礎上,注重統一規范和地方特色相結合,靜態展示和互動交流相結合,專業信息和科普文化相結合,水質數據與百姓生活相結合,立足各地實際,推進水站文化建設。
《方案》統一了水站標志標識,規范了水站內部展示。制定了全國統一的水站LOGO、標志標識,對水站站房內部展示內容進行了統一要求。同時,鼓勵地方結合本地實際,綜合考慮周邊自然環境、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征等因素自主創新,突出地方特色,打造既相對統一又各具特色的水站設計精品。
《方案》立足服務公眾,強化水站多重功能。充分應用新媒體,通過水站二維碼和APP應用,為公眾提供水質實時監測結果、歷史數據和變化趨勢等信息,為公眾參與和監督提供便利;明確位于市區、公園、風景名勝區等人口流動性較大地區的水站,通過設立參觀區域、開辟科普文化專欄,在室外懸掛電子屏幕實時發布水質和科普信息,承擔生態環境監測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科普功能,把水站打造為本地區的“科普小站”;鼓勵有條件的水站作為對公眾開放的環境監測設施,有序向公眾開放,引導公眾走進監測、了解監測、信任監測;定期組織生態環境宣傳活動,宣傳生態保護理念,傳播生態文明思想,把水站打造為本地區的環境宣傳教育基地。
《方案》的實施,必將有效提升生態環境監測的服務功能,對推動樹立國家生態環境監測品牌,引導公眾走近監測、了解監測、信任監測,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形成崇尚生態文明、共建美麗中國的良好風尚具有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