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生態文明建設強力推進 用制度改革守護“綠水青山”

2018-05-10 10:10:58 中國環境報   作者: 史小靜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全局高度,著力創新發展理念,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和全局性變化,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進入認識最深、力度最大、舉措最實、推進最快,也是成效最好的時期。如今,一個充滿希望的美麗中國新畫卷,正在中華大地徐徐鋪開。

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催人奮進,生態文明建設強力推進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

“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

……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地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順應了人民群眾新期待,深化了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自然生態規律的認識,帶來了發展理念和執政方式的深刻轉變。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擺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位置。

黨的十九大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維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把生態文明寫入黨章,中國共產黨是第一個。

“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隨著憲法修正案的表決通過,生態文明又被歷史性地寫入憲法。

從“盼溫飽”到“盼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如今,建設生態文明已經成為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意志。

生態文明建設被擺在了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重視程度之高、推進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將“美麗”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達到的目標,將污染防治列為三大攻堅戰之一,將良好生態作為全面小康的關鍵一環。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強力推進,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行動。

頂層設計日益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逐漸建立

如同蓋房子需要先設計圖紙并搭起框架,生態文明建設首先也必須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作為支撐,搭建起“四梁八柱”。有了“四梁八柱”,才可以在上面添磚加瓦。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性質的“四梁八柱”日益完善。

2015年,生態文明建設按下快進鍵,《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相繼出臺印發,提出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建立空間規劃體系、完善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建立健全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體系、完善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等八項制度。

八大制度指向多年頑疾,直擊本質問題,搭建起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體系,設計了改革的路線圖。生態文明建設創新實踐不斷涌現,如對生態保護紅線的探索,就集中體現了從源頭管控、從頂層規劃的改革成效。

江蘇省常熟市的沙家浜濕地,在被劃入生態紅線保護區后,依托綠色生態、革命歷史文化等發展旅游產業,成為常熟獨具特色的度假勝地。

北京等15省區市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獲得國務院批準后,約占15省份1/4的國土面積得到了有效保護。

通過劃好“一條線”,形成“一張圖”,建立“一套管控體系”,各地正在把良好的生態系統盡可能保護起來,為可持續發展留足空間。

隨著頂層設計的不斷深入,山水林田湖草開始統籌管理,海南、寧夏先后試點省級空間規劃,福建等地探索生態文明實驗區,青海等地實行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這一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從源頭上解決了基礎性制度缺失問題,構成了一個源頭嚴防、過程嚴管、事后嚴懲的閉環系統,有效解決了原有生態文明制度碎片化、空白化的缺陷。制度紅利正在釋放,制度力量已經顯現。

管理體制得以理順,生態環境監管能力進一步提升

長期以來,在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由于管理體制不順,職能交叉,監管者和所有者沒有很好地區分開來,造成生態環境保護“九龍治水”,一些問題不敢管,一些問題管不了。解決這類問題,必須改革健全生態環境管理體制,提高治理能力。

為解決職能交叉問題,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整合7個部門的相關職責,組建生態環境部,統一行使生態和城鄉各類污染排放監管與行政執法職責。

通過生態環境保護職能整合,實現了地上和地下、岸上和水里、陸地和海洋、城市和農村、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五個打通”,實現了所有者和監管者分開,相互獨立、相互配合、相互監督的要求。

為破除地方保護主義,防止執法干預和數據造假,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率先在河北、重慶等地試點。

通過垂改,地方干預環境監測、監察執法的情況少了,生態環保法規、政策的貫徹執行更順暢了。

為解決條塊分割造成的區域性流域性治理難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籌備組建跨地區環保機構,赤水河等流域開展按流域設置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機構,最高法院推進構建重大環境資源行政案件在跨行政區劃法院審理的專門管轄機制……

環境管理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提升了生態環境監管能力,監督執法更加高效。

構筑生態環保責任鏈條,實行最嚴格生態保護制度

生態文明建設搞得好不好,關鍵在于責任能不能落實。幾年來,從抓住關鍵少數,到壓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再到建立責任追究的終身制,構筑了生態環境保護的完整責任鏈條,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的保障。

抓住“關鍵少數”。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不斷扎緊追責的籠子,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才能落地。這不僅是督促地方黨政負責人做好環保工作的動力,也是扭轉地方錯誤發展觀念的關鍵。實踐中,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的價值導向與執政理念發生了轉變,樹立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新認識。

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造成生態環境和資源嚴重破壞的,不僅政府主要領導成員要擔責,黨委和相關部門的領導也要承擔相應責任。“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意味著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抓住了問題的要害,牽住了生態環境保護的“牛鼻子”,為督促地方黨委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在生態環境領域正確履職用權懸起了一把制度“利劍”。

問責在加嚴,追責也在加碼。我們注意到,在中央環保督察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中,“時任”兩字比例很高。這意味著不論是否調離、提拔或退休,對生態環境和資源造成嚴重破壞的,都要終身追責。

實行黨政領導干部責任終身追究制,實施離任審計清算“生態賬”, 生態環保責任鏈條的完善,讓越來越多的黨政領導干部真正意識到:“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生態文明建設,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