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交流培訓會上,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柴發合表示,要實現北京PM2.5年均濃度達到35微克/立方米“國標”要求,京津冀主要大氣污染物需在2015年排放量基礎上減排40%-80%,其中減排潛力最大的行業分別是鋼鐵、水泥和石化,三地鋼鐵產能需控制在2億噸以內。
柴發合介紹,雖然目前京津冀及周邊區域空氣質量整體有所改善,但區域排放總量依然較大,污染防控形勢十分嚴峻。未來應實施大氣環境分區管控,推行差別化的能源政策削減煤炭消費總量,同時應推動區域標準統一和技術改造提高固定源污染治理水平,在繼續推行車油路提標管控的基礎上,優化區域交通布局和綠色交通體系建設等。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明確提出,到203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將降至35微克/立方米的國家標準。而北京市環保局監測數據顯示,去年北京PM2.5年平均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與2016年相比下降20.5%,較2013年的90微克/立方米下降32微克/立方米,降幅雖已達到35.6%,但PM2.5濃度距離達到空氣質量“國標”仍有距離,超標66%。
據悉,2015年北京空氣中6項主要污染物中僅有2項達標,4項超標。其中,細顆粒物(PM2.5)年平均濃度值為80.6微克/立方米,超標130%;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平均濃度值為101.5微克/立方米,超標45%;臭氧(O3)日最大8小時滑動平均第90百分位濃度值為202.6微克/立方米,超標27%。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