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行業有望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上周末閉幕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不但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現實情況作出了判斷,也對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此次大會對行業的影響還需待后續配套政策出臺之后才能做出具體判斷。而中央首次對環保行業的商業模式和投入機制進行重點強調,對商業模式清晰、現金流狀況穩健的環保細分領域龍頭企業顯然構成利好,比如危廢處置領域的東江環保、水務運營領域的國禎環保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葛洲壩等。
推進鄉村環境綜合整治受關注
相較此前召開的七次全國環保大會,此次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規格之高前所未有,彰顯了中央對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的高度重視。
大會把生態文明建設定位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并提出確保到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依然被放在民生優先位置。大會提出,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是重中之重,要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全面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從而實現“還老百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等目標。
國盛環保研報認為,未來非電大氣治理和汽車尾氣排放治理或將是重中之重。
此次大會還提出,要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打造美麗鄉村,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推進鄉村環境綜合整治,國家對農村的投入要向這方面傾斜。
“這顯示出在藍天保衛戰(氣)、城市黑臭水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之外,農村環境治理已經成為下一階段環保工作的重點。”有行業人士跟上證報記者表示。
市場化手段推動行業發展
此次大會提出,要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完善資源環境價格機制,采取多種方式支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
“這是從付費和商業模式角度來解決制約環保行業發展的關鍵痛點。”上述人士告訴記者。
他舉例說,今年以來江陰、南昌等地自來水價進入提價周期,當資源品價格逐漸體現其稀缺屬性后,一方面,公司主體和項目自身盈利能力提升,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垃圾處理、污水處理項目必須以PPP方式進行);另一方面,也倒逼使用者提升環境意識,主動加大對環保以及對節能降耗相關技術和設備的研發投入。
由于環保行業自身具有公共物品屬性,在部分市場化難以解決的環境治理領域,大會也提出,逐步建立常態化、穩定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健全多元環保投入機制,研究出臺有利于綠色發展的結構性減稅政策。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