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合山人都在心中醞釀著一個全新的戰略構想:申報國家礦山公園,把廢棄礦山打造成工業旅游景區,推進合山經濟轉型,謀求合山可持續發展。
目前,這一設想距離合山人又近了一步:國土資源部日前公示的第二批國家礦山公園名單中,該市申報的國家礦山公園名列其中。這同時預示著,廣西首個國家礦山公園有望在合山誕生。
合山素有“廣西煤都”之稱,煤炭一直是當地人引以為傲的能源,同時也是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然而,經過多年開采,合山煤礦資源已近枯竭,大批礦井報廢或關閉。去年3月,合山市被國家確定為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而在煤礦開采的過程中,合山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那么,這樣一座城市該如何完成這一“華麗轉身”?旅游業能否真正成為合山的接續替代產業?“造園”究竟能給合山帶來什么?
興于煤衰亦煤
煤炭曾是合山人的驕傲。
在合山市3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煤田面積就占了260平方公里,煤炭儲量達6.7億噸,是廣西煤炭儲量的1/3左右。
合山因煤而生,因煤而興。
據考證,合山煤炭資源的發現和開發,始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因礦工在合嶺山打下第一口礦井并將煤礦取名“合山煤礦”,合山市因而得名。
上世紀40年代中期,合山煤礦便已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產煤礦山。新中國成立后,煤炭一直擔當著合山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其帶來的收入曾占合山市八成的國民生產總值,解決了2.23萬人的就業問題。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7年底,合山為國家貢獻了1億噸原煤,這些原煤用裝載50噸的卡車排列起來,可繞地球整整一周!
對于合山煤礦的輝煌,在礦上干了幾十年的合山煤業有限公司黨辦主任吳克帥印象頗深。他介紹,在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礦上職工近2萬人,礦區還設有附屬學校、醫院、工人電影院、舞廳等場所,設施很齊全,且各個礦點之間還有公交車,一條條鐵軌從礦內延伸至礦外,一輛輛運煤車輛來回穿梭,甚為繁華。
但是,這些輝煌都已成為過去。
進入上世紀80年代后,合山煤礦的部分礦井陸續衰老,產量下降,成本上升,合山礦業出現連年虧損,到1990年,共虧損8516.93萬元。合山煤礦逐漸衰落。
讓人更為憂心的是,由于上百年的不停開采,合山煤炭資源正不斷減少。據國土資源部門核查,截至2007年底,合山煤礦除深部煤層不具備開采條件以外,已經探明并準許開采的淺部煤田大部分已被開采,合山煤炭面臨枯竭的境地。
事實上,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合山煤礦大批礦井因資源枯竭而宣告倒閉或報廢,柳花巖、里蘭、河里、溯河等合山7個國有大型煤礦如今只剩最后一座礦山——東礦在苦苦支撐。而按計劃,這座“碩果僅存”的礦山也將于今年內關閉。屆時,合山這座百年煤礦將功成身退,完成它的歷史使命。
生態因煤而痛
但凡被譽為“煤都”的地方,盛名之下無不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合山亦不例外。
瘡痍滿目,是煤給這座城市留下的印記:千瘡百孔的礦區,地下廢棄礦井縱橫交錯,地上煤矸石堆星羅棋布,地表塌陷導致許多房屋開裂,搖搖欲墜……走進合山,生態環境的惡化,灼痛著人們的心靈。
其實,合山是以煤、電能源工業為主體的城市,煤礦的開發和利用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做出重大貢獻、給當地居民帶來經濟實惠的同時,也在蠶食著當地的生態。礦山開發過程中,礦井、運輸路線、工地建筑等基礎設施和礦井廢渣存放,都會占用大量土地,毀壞原有的地表植被,使地表裸露,極易造成水土流失;尤其是廢渣堆放,不僅占用土地,還改變了土地原有的使用功能。
而經過多年的開采,由礦井廢渣堆積而成的煤矸山在合山隨處可見,一座連一座。這些煤矸山表土松散,晴天或干旱天氣,極易揚塵,造成空氣污染;雨天則易造成水土流失,山體的粉煤灰隨雨水沖刷流入江河、水庫和農田,會導致江河水體污染,農田表土變灰,土壤板結,作物發黑等。
合山生態因煤而痛。
棄“黑”向“綠”
資源枯竭,支柱產業衰敗,生態環境遭嚴重破壞,合山亟需可持續發展的接續替代產業,走出一條經濟轉型的路子!可路在何方?
合山人又將目光投向了礦山。
今年年初,合山市向國土資源部申報國家礦山公園,欲把廢棄礦山打造成工業旅游景區,將合山由工業城市引向旅游城市轉型。
這,行得通嗎?
面對外界質疑,合山市委書記曾廣斌表示,合山“申園”計劃是結合合山實際情況而定的。曾廣斌說,自從被國家確定為資源枯竭城市后,合山市重新進行自我審視,抓住機遇,用足用好用活國家政策,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全市經濟社會全面轉型。
在曾廣斌看來,建設礦山公園,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是“一項一舉多得的舉措”——不僅能優化當地產業結構,提供社會就業崗位,還可以推動合山礦業遺跡的保護開發,綠化美化城市環境,為人們提供一個觀光游覽、度假休閑、科學研究、教科普及和文化娛樂的場所。
那么,“造園”的可操作性如何?合山又具備了哪些條件?合山豐富的煤炭開采遺跡、工業發展文化和民俗文化底蘊深遠的礦山開采史,是廣西工業發展史的有力見證,是一部活的歷史教科書。“此外,合山千姿百態的自然美景給‘造園’創造了有利條件。”曾廣斌說。
事實上,合山市在“申園”之前,曾請中國地質大學、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的相關專家就“申園”的可行性進行論證,評審結果是:合山礦山公園內礦業遺跡種類齊全,數量眾多,包括礦產地質遺跡、礦業生產遺址、礦業社會生活遺跡等,公園內共有珍稀級礦業遺跡6處、重要級礦業遺跡29處,這些礦業遺跡自然狀態完好,科學系統完整,歷史文化價值高,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意義和美學觀賞價值。并且,公園內分布著優美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是人們文化交流、探險、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的理想之地。
期待再次騰飛
按照規劃,合山礦山公園總投資約1.2億元,總面積18.3平方公里,以鄰近市區和紅水河邊礦業遺跡保存完好的里蘭礦區為主體,分礦業人文景觀區、采礦遺址探險區、采礦遺跡景觀及綜合服務區、礦山治理示范區、少數民族風情區、奇石文化展示區等主題景區。
“其實,未來的礦山公園就是將礦業遺跡、煤炭利用、奇石文化和紅水河風光等合山市旅游資源進行有機整合,進而加以保護、開發。”曾廣斌認為,如“造園”成功,將是合山實現經濟再次騰飛的轉型良機。
目前,合山市正在對當地地質環境進行綜合治理,以配合“申園”工作的推進。而隨著礦山公園前期研究工作的進一步深入,各種現實問題也隨之而來,尤其是資金問題。
“資金短缺是制約礦山公園順利建設的主要因素,如‘申園’成功,我們將采取國家資金扶持和招商引資相結合的方式籌集資金。”曾廣斌介紹說,合山市領導為此曾多渠道進行招商引資,許多開發商對礦山公園投資項目很感興趣,因此,“只要項目能夠立項,建設資金問題應該可以解決。”
“國家礦山公園建成后,受益者必然是合山廣大民眾。”曾廣斌最后說。
我們期待合山續寫下一個輝煌篇章!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