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29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露天開采專家委員會在黑龍江省漠河縣召開2018年年會暨露天開采與生態環境專題研討會。會議提出,煤炭露天開采要科學規劃系統實施,確保礦山生態環境的恢復乃至實現生態重構。
與會專家認為,煤炭露天開采具有資源回收率高、安全條件好、勞動效率高、生產規模大等優勢。山西、陜西等12個省(區)有露天煤礦,2017年露天煤炭開采產量占全國煤炭總產量的14%左右。與此同時,我國傳統的露天礦山設計理論存在只注意采煤而較少考慮生態環境恢復等缺陷。
專家建議,露天采礦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具有自恢復、階段性、可控性特點,在科學規劃、系統實施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實現生態環境的恢復。一是礦業權區劃和礦區開發規劃要遵循區域生態規劃編制;二是完善相關國家標準與規范,其設計方案必須保證不得大于規定的土地擾動系數,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和重構后必須優于該區域原有的生態環境;三是建立區域生態環境本底值臺賬和礦山開發生物、生態環境現狀值臺賬,動態監測評價礦山開發合規性,并強化基于資源開發方式的礦山生態環境重構的規范與標準;四是加強對礦業權設置區劃、礦區開發規劃與礦區生態規劃的監管,一個大的礦田要盡可能少地劃分礦區;五是規劃、建設等部門應將綠色礦山建設標準納入露天礦山工程設計中,大礦田、大礦區、大規模、大設備、大轉化、多股權將是露天煤礦實現綠色、安全、高效集約發展的必由之路。
責任編輯: 張磊